母親節:10位名家筆下的母親,讀懂溫柔深厚的母愛

嗨豬的家庭 2024-05-11 21:28:10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再多的詩詞,再多的歌頌,也說不盡母愛的偉大。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風水。

母親節到了,讓我們一起品讀10位作家筆下母親,讀懂那份溫柔深厚的母愛。

01

胡適: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

胡適一生受母親的影響最大,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胡適寫道:

“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我母親管束我最嚴。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

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感悟:

多年以後,回憶母親,胡適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幼年失父的孩子,全靠母親一手帶大。

她們既要做一個溫柔的母親,又要做一個嚴厲的父親。

教孩子說話走路,吃飯穿衣,孩子再大一些,教一些爲人處事的道理。

生活和教育的重任全都壓在她們身上。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這樣的恩情如果不思報答,那人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02

老舍: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

當我在小學畢了業的時候,親友一致的願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

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勤勞困苦。

可是,我也願意升學。我偷偷的考入了師範學校——制服,飯食,書籍,宿處,都由學校供給。

只有這樣,我才敢對母親提升學的話。

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巨款!

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巨款籌到,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

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當我由師範畢業,而被派爲小學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說了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

我入學之後,三姐結了婚。

母親對兒女是都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爲自父親死後,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

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爲自己的便利而耽誤了女兒的青春。

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曆四月,天氣很暖。

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紮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只剩母親自己。

她還須自曉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

新年到了,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曆,不許過舊年。

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竈的家中。母親笑了。

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歎出一口氣來。

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麽熱鬧,我卻什麽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淒慘的除夕的慈母。

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

感悟:

爲了養育孩子長大成人,母親不惜讓自己受饑受凍,奔波勞苦,爲孩子籌備一切所需之物。

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爲了招待兒子的朋友,就把自己的頭發剪了賣錢換米;

拆掉幾根房柱,劈了作爲柴火;把坐席割下來一半作爲馬的草料。

從而留下一段“截發延賓”的佳話。

孩子今生的幸福快樂都是母親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

母親的恩德實在是無量無邊的。

03

楊绛:回憶我的母親。

我媽媽忠厚老實,絕不敏捷。

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並不感覺,事後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罵我”。

但是她從不計較,不久都忘了。

她心胸寬大,不念舊惡,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處,一輩子沒一個冤家。

感悟:

在《周易》中,坤爲母,又爲地。母親如同大地一樣,以厚德載物。

古代一位母親去看望做官的兒子,正好看見兒子在城外下令處決囚犯,就不肯進入兒子的府宅。

兒子來拜見母親,母親責備兒子:

“沒有聽說你用仁愛去教化子民,而只憑借刑罰殺人,想用這種方法樹立自己的威嚴,這能長久嗎?”

母親最後說:“我想不到在老年看見健壯的兒子遭受刑法!”然後回到老家。

過後一年多,兒子果然失去官職,受到了刑罰。

仁,生生之德。使得萬物得以生長,就是最大的恩德。

母親之愛,如同大地之愛。她生養萬物,寬容仁慈,讓人類得以繁衍生息,代代傳承。

04

冰心:母愛。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說:“媽媽,你到底爲什麽愛我?”

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爲什麽,——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還有人能說這句話!

“不爲什麽”這四個字,從她口裏說出來,何等剛決,何等無回旋!

她愛我,不是因爲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間的一切虛僞的稱呼和名字;

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兒。

總之,她的愛,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層層麾開我前後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爲“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來愛我的自身。

感悟:

《勸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在這個世界上,最愛護我們疼惜我們的,除了母親沒有別人。

如果我們生病或者遇到危險,毫不猶豫的希望代替我們承受的,一定是我們的媽媽。

孩子遇到逆境時,母親願意代孩子受苦,這無限體恤愛憐的態度,深深體恤的恩德,彰顯出母愛的神聖無私。

05

席慕蓉:母親都是容易受騙和容易滿足的。

所以這也許是母親要好好地收藏這張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

因爲,這麽多年來,我也只給了她一張而已。

這麽多年來,我只會不斷地向她要求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不斷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證據,希望從這些證據裏,能夠證明她是愛我的。

而我呢?我不過只是在十四歲那一年,給了她一張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卻因此而相信了我,並且把它細心地收藏起來,因爲,也許這是她從我這裏能得到的唯一的證據了。

在那一刹那,我才發現,原來,原來世間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容易受騙和容易滿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間,我不禁流下淚來。

感悟:

《韓詩外傳》中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人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時間一去不返,一切不能重來。

百善孝爲先,行孝要及時。

趁父母還健在,常回家看看,和父母一起做做飯、唠唠嗑。

世上沒有後悔藥,趁現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06

三毛:永恒的母親。

回想到一生對于母親的愧疚和愛,回想到當年讀大學時看不起母親不懂哲學書籍的罪過,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請求寬恕。

今生唯一的孝順,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這件事上來討得母親的快樂。

想對母親說:

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

真正走過那麽長路的人,是她;

真正經曆過那麽多滄桑的,全然用行爲解釋了愛的人,也是她。

在人生的旅途上,母親所賦予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沒有一本哲學書籍比她更周全了。

母親啊母親,在你女兒的心裏,你是源,是愛,是永恒。

你也是我們終生追尋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感悟:

不當父母,不知父母恩。

一個人真正成爲父母的時候,才能明白她的偉大,她的苦心。

在對待父母的態度裏,往往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當父母老去的時候,不要隨便指責,不要不耐煩,不要亂擺臉色。

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多一點關心。

畢竟,我們小的時候,他們從未嫌棄過我們。

他們養我們長大,我們陪他們終老。

往後余生,願每個人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讓陪伴,成爲遺憾。

07

季羨林:我的母親。

我是一個最愛母親的人,卻又是一個享受母愛最少的人。

我六歲離開母親,以後有兩次短暫的會面,都是由于回家奔喪。

最後一次是分離八年以後,又回家奔喪。

這次奔的卻是母親的喪。回到老家,母親已經躺在棺材裏,連遺容都沒能見上。

從此,人天永隔,連回憶裏母親的面影都變得迷離模糊,連在夢中都見不到母親的真面目了。

這樣的夢,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

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頻頻夢到面目不清的母親,總是老淚縱橫,哭著醒來。

對享受母親的愛來說,我注定是一個永恒的悲劇人物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感悟:

年少的時候,在外面求學;長大了以後,又忙于工作。

結婚了,又忙著家庭。

我們總是在忙,忙到沒時間陪陪他們。

畢淑敏說:

“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多抽出時間陪陪他們,不要讓遺憾伴隨終生。

08

賈平凹:我並不是個好兒子。

賈平凹似乎是個後知後覺的人,“在我四十歲以後,在我幾十年裏雄心勃勃所從事的事業、愛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覺悟了做兒子的不是。”

才真正體會到了“母親的偉大不僅生下血肉的兒子,還在于她並不指望兒子的回報,不管兒子離她多遠又回來多近,她永遠使兒子有親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車途上,母親是加油站。”

母親一生都在鄉下,沒有文化,不善說會道,飛機只望見過天上的影子。

她並不清楚我在遠遠的城裏幹什麽,惟一曉得的是我能寫字,她說我寫字的時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寫完?!”

感悟:

《勸孝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母親對子女的心,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永遠幸福著子女的幸福,痛苦著子女的痛苦,不僅挂念子女的飲食,還擔心子女的衣著,永遠有愛無窮盡之恩德。

“絲絲白發兒女債,曆曆深紋歲月痕”,從孩子出生到自己兩眼閉上,不能照顧孩子了,母愛永無休止,無窮無盡。

09

莫言:母親是一種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

莫言講過他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有一次,他跟隨母親去集體的地裏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其他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

但莫言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了。

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打了她一個耳光,沒收了他們撿到的麥穗。

當時,母親被打倒在地,她那種沮喪無助的表情讓莫言刻骨銘心。

多年後,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爲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莫言相逢,莫言想沖上去找他報仇,卻被母親一把拉住,母親平靜地對他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感悟:

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嫌疑人抽屜裏有槍和戶口本。

但是他最終拿出了戶口本。

坐上警車的時候,他對警察說:你們應該感謝我母親,如果不是她在,我可能還會殺人。

我不想讓母親受到驚嚇。

母親是這個世上最可親的人,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她寬厚而仁慈,是這個世界上有永遠溫暖的地方。

10

史鐵生:“我希望成爲她的驕傲”。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麽?

他想了一會說:“爲我母親。爲了讓她驕傲。”

我心裏一驚,良久無言。

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占了很大比重。

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

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只怕是這願望過于天真了。

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

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爲他的母親還活著。

而且我想,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麽簡單。

感悟:

史鐵生曾經自嘲“被種在床上”。

兒子殘疾之後,母親一直小心照料。

一方面要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一方面小心呵護著兒子的尊嚴。

她對身患殘疾的史鐵生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愛。

史鐵生的母親,堅忍頑強,無私偉大。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兒子才突然知道母親已經肝癌晚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可是一切已不能重來。

《家庭教育學》中說 :

“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 、情感和內心的激情 ,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決定于有什麽樣的母親。”

在我們的一生中,永遠無法逃離家庭教育的烙印,而家庭教育中,母親無疑是最好的老師。

正如教育家朱旭東所說,最美妙的教育是有心無痕的。

有高度的母親會懂得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得到愛的教育;

會自我修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忘給予孩子自信和堅強……

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人,而母親,才是你一生的貴人。

又一年母親節,謹以此文,獻給天底下最偉大的母愛,願天下所有媽媽健康快樂!

1 阅读:15

嗨豬的家庭

簡介:本號主要以分享親子教育、育兒、家庭關系等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