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珍貴文化遺産,讓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7 06:50:10

習近平總書記給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鄉親們的回信,持續在全市幹部群衆中引起熱烈反響。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文物保護戰線上的老兵、新兵都深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將共同努力做好長城文化的價值發掘、保護傳承,讓中華文脈綿延赓續、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今年36歲的楊秀參與長城修繕已有15年了。他是懷柔人,在長城腳下的大水峪村長大。小時候,父母帶他外出遊玩後常說:“看見長城,就看見咱家了。”2009年參加工作後,楊秀參與的第一個長城修繕項目,正是家門口的青龍峽長城。這些年,他幾乎把懷柔轄區內的長城、敵台爬了個遍,深度參與過箭扣、慕田峪等多個長城修繕及搶險項目。“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

位于密雲區東北部的古北口長城,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多年來,古北口鎮河西村村民王長青自發投身長城保護,搜集整理了百萬字的長城文稿,編寫了多部長城書籍。“在古北口這片土地上,擡頭就是故事,邁步就有傳說。”王長青說,這些年他陸續寫了不少民俗故事,這些故事讓長城文化更加飽滿、接地氣,“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把這些寶貝記錄下來,保存下來,傳承下去,並把它發揚光大,打造獨具本地特色的長城曆史文化。”

密雲區的傳統村落與長城文化支脈相連,是長城文化帶人文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爲新時期傳承長城文化,並依托長城資源,深入挖掘與推進沿線傳統村落的保護和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更堅定了我們年輕一輩保護好、傳承好長城文化與傳統村落的信心。”北京建築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密雲區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項目駐村責任專家孫銘說。

在門頭溝區齋堂鎮柏峪村,保留著具有400多年曆史,由戍邊官兵軍樂、軍歌演化的非遺戲曲——燕歌戲。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讓柏峪村黨支部書記劉陽振奮不已。近年來,劉陽帶領鄉親們創編燕歌戲軍鼓舞,走進繁星戲劇村等演出場所,“將由長城文化孕育的燕歌戲傳下去是我們的責任,我將和鄉親們一起,繼續努力,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給鄉親們的回信,是回音更是佳音,是對千千萬萬個長城守護者的肯定。”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尚珩表示,作爲一名從事20年長城保護的志願者、長城考古研究者,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不僅要守護好長城,更要講好長城故事,“近年來,北京開展的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中,保護理念不斷更新,保護手段更富科技含量。在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加強考古和多學科的聯合攻關,讓古老長城在新時代熠熠生輝,讓更多人共享保護成果。”

“作爲一名文物保護工作者,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北京法海寺文保所所長褚鵬程說,“法海寺因完整保存10鋪明代壁畫真迹而聞名中外,是珍貴的文化遺産。我們將落實好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大力加強文物保護。同時,做好法海寺壁畫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挖掘,結合數字化手段,不斷加強價值傳播,讓更多人感受法海寺壁畫的魅力。”

“作爲長城守護者,我們深受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鼓舞和激勵。”延慶區長城管理處黨組副書記、主任李丹說,“我們將深刻認識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敬畏曆史、熱愛文化。未來,還將不斷提高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將長城背後的中國曆史、中國文化更好地呈現出來,讓中華文脈綿延赓續、文明薪火代代相傳。”

懷柔長城有65.4公裏,雄奇秀險,中外知名,其中箭扣長城是建設長城文化帶的重要點段之一。程永茂是長城修繕施工技術專家,也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箭扣長城修繕五期項目的參與者。“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給了我莫大鼓勵。保護好長城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做好長城保護工作,我總結了八個字:認真、用情、用心、盡責。”程永茂分享,“我將發揮好工匠精神,在保護文物、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長城一撇,運河一捺,交彙在首都北京,構成了一個厚重的“人”字。通州區文物管理所所長鄭旭升說,“習近平總書記給八達嶺長城腳下的鄉親們的回信,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曆史文化遺産的高度重視、對北京的巨大關懷。”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是千年運河在北京市內流經水域面積最大的區,肩負著重要的運河文化遺産保護責任。“接下來,我們將與大運河沿線其他城市的文物保護部門一起合作,繼續做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積極推動運河文化遺産活化利用,講好運河故事。”鄭旭升說。

(本報記者集體采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