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大王成“老賴”,曾放話“造最好的空調”,如今賣光家産也無法自保

寰宇戰情室 2024-02-20 09:06:20

說到空調,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美的、格力和海爾等幾個著名品牌。然而,除了這些品牌外,還有一個令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曾和它們並列過——它就是“志高”。

當年,巅峰期的志高不僅在銷量上可以碾壓海爾,更是挖走了格力的品牌代言人成龍大哥,並放話“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調”,劍鋒直指巅峰。

然而,就在野心勃勃的志高開始大展宏圖的時候,卻發生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大反轉。不僅連年虧損陷入了債務危機,最後落得變賣家産也無濟于事的唏噓結局。

一、草根出身,兩度逆襲

志高的創始人李興浩可以說是真正的草根出身,他出生于佛山市,在高中畢業後賣過冰棍、開過酒樓、辦過紡織廠。

在做酒樓的時候,他酒樓的空調常常出問題。由于當時空調在國內還屬于稀罕物,維修方面的技術人員也不多。所以李興浩每個月都要花1000多塊的維修費。

李興浩在空調維修上看到了商機,于是他籌款設立了一個空調維修中心。規模最大的時候,擁有300多名空調維修人員。在經過數年的經驗積累後,李興浩決定自己造空調——于是,志高空調廠在1994年正式成立。

但沒什麽底蘊的志高剛進入空調市場,就被殘酷的現實狠狠上了一課。當時正巧碰上科龍的價格戰,科龍的分體式空調直接從4600元降到3600元出售,幾乎就是在賺吆喝。

結果李興浩是個狠人,志高空調直接打出2980元的價格,直接賠本做買賣,一下子讓科龍沒了脾氣。

由于售價低,志高的銷量也水漲船高。多虧有銷量保障,志高在供應鏈中得到了很高的議價權。一來二去之下,志高這波賠本賺吆喝實際上也沒虧損太多,而且還打開了市場、打出了名聲。

後來志高的名氣越來越大,合作的經銷商也越來越多。但那時候的經銷制度遠不如現在完善,志高逐漸就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某個供應商在拿到價值1000萬元的貨物之後直接跑路,直接導致志高的資金鏈斷裂。這時,李興浩在破産邊緣又展現出了一波操作。

李興浩憑借這些年在商場上積累的信譽和名望,從其他供應商那借來了800多萬的原材料,補上了窟窿,恢複了志高的正常生産,最終化險爲夷。

二、劍指中原,問鼎巅峰

度過兩次危機的志高,生産線和分銷制度也日趨完善。憑借高性價比和低廉的價格,銷量始終喜人。

1999年,志高空調的年銷量不過20萬台。但到了2004年,年銷量達到280萬台!5年的時間翻了十幾倍的銷量。

2008年,志高的年營收接近60億元,反超海爾,跻身中國四大空調品牌之列!

2009年,志高又趕上“家電下鄉”的政策,憑借超低的定價和優質的産品質量,志高空調迅速受到了農村市場的歡迎,年銷量一舉突破百億大關!

一路高歌猛進的志高自然不會停下腳步,它下一個目標就是格力這個中國空調市場的龐然大物。

當時格力請了成龍做産品代言,志高也請成龍代言。格力的口號是“好空調,格力造”,志高就搞了個“做世界上最好的空調”。後來格力又把口號換成了“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志高就跟著改成了“掌握智能雲核心科技”。

到最後,不厭其煩的董明珠表示格力的成功是靠技術,不是靠營銷。同時對志高進行炮轟,稱其爲“沒出息的企業”。

三、賣家求生,走向衰落

本以爲志高就可以一直這樣,成爲中國空調市場上的巨頭之一。可誰能想到,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就像董明珠說的那樣,2013年,格力的研發投入爲42億元。而同年的志高只有800萬,僅爲格力投入的2%而已。如此力度之下,志高空調的品質自然無法對抗市場競爭。從黑貓投訴來看,志高的問題幾乎全部指向了售後和産品質量方面。

2010年,李興浩還宣布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營收。但在家電下鄉時期結束後,中國空調市場實際上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向了存量市場,已經從打價格、占市場轉向了拼質量、拼服務的階段。在此時期,志高的短板就暴露了出來。

從2011年開始,志高就開始逐年虧損。到了2019年,志高虧損達到14億之多。從此,就走上了變賣家産以求生存的道路。

2015年,志高空調市場份額爲10%,位列行業第三。

2020年,市場份額下降至5%。

但變賣家産也無濟于事了,2021年,志高創始人李興浩被列爲失信人員。志高也因爲一系列合同糾紛被強制清算破産,至此消失在大衆視野之中。

不過志高也不是退出市場舞台了,最近志高也迎來了新機遇。在政策扶持下,志高的四會制造基地投入使用,准備重返空調市場。

回顧志高的發展史,志高向來是依托高性價比的産品精准把握用戶的需求,完美拿下了用戶的消費心理。可惜沒有重視市場變化,順應發展調整戰略,最終落得這麽一個下場。

我們不能否認志高20年前爲老百姓們普及空調做出的貢獻,但也希望志高能吸取以前的教訓,重新成爲那個物美價廉的性價比品牌。

0 阅读: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