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雜談|南京阿姨爆紅,“手作咖啡”品出了啥?

揚眼 2024-05-21 00:10:19

三條雀巢的速溶咖啡,熱水壺裏開水一沖,一杯賣10元,最近,南京阿姨的“手沖咖啡”火了。

5月18日晚,網友“@蟹蟹蟹老板”在網絡平台發布了一條“當我10元買了一杯純手工咖啡”的短視頻,沒想到短短19個小時後,這條視頻點贊量就已經超過170萬。經過各大媒體發酵,韓阿姨以前每天只賣一二十杯咖啡,昨天忙到深夜11點,賣了100多杯,今天預計賣了四五百杯。

有許多人不理解,怎麽莫名其妙就紅了。“世界太癫了,在家自己沖不行嗎?”據悉,這名姓韓的阿姨已經74歲,經營這家店面30多年,“主業”是賣甘蔗汁,一天能賣1000多斤。咖啡也賣了20多年,最早的時候6元一杯,那時候是兩袋雀巢速溶,前兩年有顧客嫌兩袋沖一大杯太淡了,她就改成了三袋賣10元。走紅背後,有“南京阿姨”“30年老店”等關鍵詞加持,溫暖而踏實的感覺。

不少前來現場打卡的網友表示:“自己在家沖沒意思,就想來喝阿姨手沖的,不貴還方便。”實際上,網友還自發形成一道流量屏障:“她當著你的面沖,不買別諷刺”“阿姨很實在,大家別黑!”他們希望流量不要傷害奶奶,希望這場“忘年之交”的趣事,不要成爲“無事生啡”的憾事。

有人質疑這是不是雀巢的營銷,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雀巢也確實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不停在直播間感謝“我們家阿姨”,同時還不忘提醒網友:“阿姨同款”已經上線。此外,雀巢還表示,已經安排線下免費給阿姨供貨了,並積極響應網友的期望,如果韓阿姨願意的話,邀請她到直播間來。

目前國內的咖啡市場 “內卷”,街頭巷尾風格各異的咖啡館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豐富著市民的日常生活。融合展覽、文旅、運動、表演、商業品牌等豐富元素,咖啡,不再只是一杯飲品,而成爲一種多元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連接載體。

爲什麽南京阿姨“手作”會火?遙想瑞幸的“茅台咖啡”,一杯咖啡攪動多少流量。9.9元,是咖啡行業的關鍵詞。2023年的夏天,9塊9一杯的咖啡撐起了打工人的快樂。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曾分享《理性消費時代,重新定義一杯好咖啡》時提出,人性是最大的“護城河”,在理性消費時代,能夠滿足人性最基本需求的産品,才能被人定義爲一杯好咖啡。

“南京阿姨”的咖啡,價位在10塊錢,卻沒有濃郁的商業氣息,沒有價格戰的硝煙。人們愛看短視頻裏阿姨賣咖啡的細節:邊聊天邊話家常的沖泡過程;賣斷貨了,就騎電驢子出去進貨。

“按照2塊錢一條成本,3條就要6塊,杯子5毛,加上水電費,還有阿姨的笑容提供的情緒價值,30年不變的味道,可比其他店裏手沖實在太多了。”“其實火的不是咖啡,是可愛的阿姨”“在阿姨的認知裏,雀巢是一個大品牌,是真材實料”“在爸媽那個年代,往家帶瓶玻璃瓶的雀巢咖啡,算是很高級很洋氣的了” “我媽喝咖啡也只認這個牌子”。

在這場流量之戰中,事件本身自帶、抑或是網友自行腦補的“情緒價值”顯然超出了“手沖咖啡”本身,帶來神奇的療愈價值,令人“怦然心動”,産生共情狂歡。誰會在意阿姨開水沖泡塑料杯會不會危害健康呢?制作全過程大大方方擺上台面,誠意滿滿“信任添加劑”成了必殺技。懷舊、手作等元素發酵,幻化爲你想要的那杯咖啡,煙火氣十足。“滴滴香濃,意猶未盡”,許多人還記得當年雀巢咖啡的廣告語,咖啡還配有伴侶。

透過歲月的弧光,也不必過度“神化”那杯咖啡,盡管它能給疲憊的都市靈魂帶來些許撫慰和愉悅,但它只是一杯速溶咖啡。看膩了那些被網絡推手炮制出來的網絡紅人,希望“南京阿姨”的“手沖咖啡”在流量洪水過後,不要面臨人設坍塌的尴尬,咖啡不要變味,傳遞正能量的普通人維系生活的美好。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陶善工

-1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