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豪賭美國,無奈退出中國,廣汽和東風誰將被抛棄!

丁丁看點 2024-03-25 14:01:25

從廣汽本田項目的正式簽訂、雅閣的首次國産、東風本田的“CR-V”,本田的情感在中國一步一步地被無限放大,並將中國的合資品牌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但是,隨著豐田在國際市場上的“收縮”,以及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等車型的銷售逐年下滑,人們突然意識到,本田在世界範圍內的銷售規模已遠遜于韓國現代,與比亞迪也相差不多。

中國市場內卷,自主品牌的興起,對于廣汽、東風等車企來說,也許並不能對豐田抱太大的期望。

在中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本田出人意料地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驚人的增長,日本、北美這兩個主要的市場都成了它的主要業務,而中國則成了它的累贅。

對于本田來說,北美是一個至關重要、不容錯過的市場。本田借助通用奧特能純電力平台,推出了一款純電動車,並與其合作研發了一款氫燃料電池平台,並推出了一款新的整車廠和一家動力電池廠。

本田日前表示,將與日本日産就電動化及智能技術進行合作,其中包括共同研發及采購,攜手迎接來自豐田的新挑戰。

東風與日産及本田均成立了合資企業,將從此次合作中獲益,因爲這兩個合資企業爲東風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本田和通用公司合作研發的電動車將在中國失去一席之地,而且它的燃料模型和電力系統的庫存也被抽空了,僅憑一己之力不足以支持中國的進一步增長。

本田要麽要保持其在中國的地位,要麽將資源投入到幾款主要車型上,以保持其“小巧精致”的形象,要麽就只能依靠中國市場以及來自各大汽車廠商的本地資源。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本田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東風本田在東風的電動車平台上,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獨立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合資品牌“淩思”,其第一款淩志 L純電轎車即將上市。

“靈犀”這個品牌的問世,令廣汽本田在市場上舉步維艱,進退兩難。

廣汽集團有埃安、傳祺兩家公司,無論是技術還是營銷,都要比東風汽車做的更好,兩家公司還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合資企業,名爲“理想”。

即便是廣汽和豐田,也將廣汽的電動車技術引入中國,但廣汽和本田並沒有任何動作,兩家公司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了一輛挂著廣汽商標的EA6上。

廣汽本田對于廣汽集團而言,不僅是一個單純的銷售與盈利的角色,更是其成長的基石。而本田則有更多的選擇,保持現狀,或者僅僅保持一個合資企業對它的全球利益來說可能是個好主意。

廣汽本田、東風、本田,都將在2024年建成一家專門的新能源汽車工廠,而本田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讓這兩家工廠繼續運轉下去。

到了2024年,他們的工作重心就會轉移到生産線上。

本田已在兩個合資企業中加入了汽車出口,奧德賽重返日本,CR-V進軍歐洲,而本田在嚴重産能過剩的情況下,仍顯得力不從心,無論是廣汽還是東風,都要做好思想准備,盡量不讓這種情況再次重演。

東風汽車、日汽車、本田康夫三人組建了一個以廣汽爲首的廣汽本田(Honda),這也許是本田在考慮退出中國主流汽車市場前的一次嘗試。

另外,本田還可以利用兩大合資企業的剩余産能,重新建立本田的生産基地,這也是他們離開中國市場的一種方式。

憑借著獨一無二的零部件供應鏈,本田在中國市場上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爲他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利潤,也不需要在中國市場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對于本田來說,中國市場還是很重要的,但是他不想再玩下去了,既然贏不了,那就跑吧,讓中國汽車公司在國際市場上自相殘殺吧。

4 阅读:6038
评论列表
  • 2024-03-25 22:19

    日本車咱中國人都不買

    網上鄰居 回覆:
    我買,你代表不了我,我的錢我有百分之百得支配權
    budeniao 回覆:
    你用的手機裏面都有日本配件,用不用?
  • 2024-03-26 11:13

    東風腐敗必亡

  • 2024-03-25 17:59

    合資車這麽多年來,技術,技術沒學到,價格價格,沒優勢,被淘汰是早晚的事。[得瑟]

    田野 回覆:
    技術學到多少而言?[笑著哭]學不到傳琪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