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結局最好之人,早早看透宋江,實力排名第一,李逵也心服口服

金寶講故事 2024-02-25 08:13:24

《水浒傳》是元末明初編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作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傳》主要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發展壯大和招安後爲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精彩故事。

作者施耐庵借著此書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曆史原因。

因爲是一部悲劇,對于讀者來說,我們不僅對梁山的覆滅感到惋惜,也較看重梁山好漢的結局。那誰又是結局最好的梁山好漢?

一、結局最好之人

提及這個話題,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答案。

有的讀者認爲燕青是結局最好的梁山好漢,他力勸盧俊義入朝爲官未果後,自己挑著一擔珠寶帶著李思思遠走高飛。

有金銀珠寶在手,身旁又有紅顔佳人陪伴,如此結局可謂是大快人心。

也有人認爲李俊的結局最好,他原是水泊梁山的水軍頭領,在征討方臘時屢建奇功。不過李俊也沒有跟著宋江入朝爲官,而是詐病歸隱,後與童威等人遠赴海外一番征戰,終成暹羅國主。

其實,燕青、李俊的結局的確不錯,然而還有一位梁山好漢早就看透了宋江,不僅沒有跟著宋江南征北戰,還在上梁山後沒多久就借口離開了宋江。

二、早早看透宋江

看到這裏,相信一些讀者已經猜到此人是誰了,他就是入雲龍公孫勝。那時晁蓋離世,宋江坐上了聚義廳的第一把交椅。公孫勝獨具慧眼,看清了宋江的本質,以一個借口離開了梁山,並大有一去不歸之勢。

公孫勝並非庸人自擾,他認爲宋江雖有情有義,但他的“胸懷大志”只會將梁山兄弟帶到萬劫不複之地。但公孫勝在聚義廳的排名很高,總不能說走就走,否則會動搖人心。

于是公孫勝向宋江提出一個“回家看老母”的理由。這個理由非常之妙,只因宋江前不久也回了老家一趟,還將家裏的老父親接到了梁山。

公孫勝提出了這個要求後,宋江必然不敢拒絕。宋江哪裏料得到,公孫勝下山之後竟銷聲匿迹,不管宋江幾次派人打探消息都是無功而返。

隨著梁山的實力越加壯大,宋江開始攻打高唐州。梁山好漢不管是步兵、騎兵都是所向披靡,可一遇到會法術的對手,宋江就開始一籌莫展。

這個時候宋江才意識到,就算有盧俊義、魯智深、武松等高手充當左臂右膀,可沒了公孫勝,梁山照樣寸步難行,公孫勝才是梁山實力第一的高手,就連一向叛逆的李逵也對公孫勝心服口服。

三、實力第一,李逵心服口服

原來高唐州有個法師喚作高廉,此人精通道法,能召來神兵作戰。

書中是這麽寫的,高廉見連折二將,例去背上制出那口太阿寶劍來,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只見高廉隊中,擲起一道黑氣。那道氣散至半空裏,飛砂走石,撼地搖一,刮起怪風,迳掃過對陣來。林沖、花榮等衆將,對面不能相顧。驚得那坐下馬亂撺咆哮。

衆人回身便走。高廉把劍一揮,指點那三百神兵,從陣裏殺將出來。背後官軍協助,一掩過來。趕得林沖等軍馬,星落雲散,七斷八續,呼兄喚弟,覓子尋爺。五千軍兵,折了一千馀人,直退回五十裏下寨。

高唐州有了高廉,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宋江無何奈何之下只能再次派出戴宗和李逵前去尋找公孫勝。

爲了請回公孫勝,李逵對公孫勝言聽計從。公孫勝讓李逵做什麽,李逵就做什麽,就算讓李逵吃素,李逵也不敢反抗。

李逵是何等人物?就算面對老大哥宋江,他也敢當面頂撞,可爲何李逵在公孫勝面前卻如此乖巧?

首先,李逵知道高唐州的高廉法術高強,讓梁山兄弟吃盡了苦頭,現今唯有公孫勝方能施法擊敗高廉,李逵自然要對公孫勝言聽計從。

其次,李逵深知公孫勝並非常人,而是一個幾近納入仙班的修道高手,公孫勝讓自己如何做、怎麽做,自有他的道理。

在李逵殷勤地侍奉下,公孫勝終于重返梁山隊伍,公孫勝很快就和高唐州的高廉展開正面對決。

原著道,高廉慌忙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起!”駕一片黑雲,冉冉騰空,直上山頂。

只見山坡邊轉出公孫勝來,見了,便把劍在馬上望空作用,口中也念念有詞,喝聲道:“疾!”將劍望空一指,只見高廉從雲中倒撞下來。側首搶過插翅虎雷橫,一樸刀把高廉揮做兩段。可憐半世英雄漢,化作南柯夢裏人。

此後公孫勝又助宋江在攻打芒砀山時擊敗了八臂哪吒項充和混世魔王樊瑞。

征伐遼國時,公孫勝在幽州又破了賀重寶的妖法,以五雷天罡正法協助宋將大破太乙混天象陣。

平定淮西後,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驿。正當宋江以爲公孫勝此後將會如影隨形時,公孫勝再次向宋江辭行。

原來公孫勝忽地想到了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他離開宋江返回薊州二仙山,有一個“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的完美結局。

綜上,公孫勝乃梁山好漢結局最好之人,他實力遠勝槍棒無雙的盧俊義,也早早看透了宋江,卻能在緊要關頭屢屢助宋江一臂之力,最終“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0 阅读: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