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高管慫恿對中國風電下手:要讓他們在歐洲難以立足

觀察者網獨家視頻 2024-02-22 16:40:19

►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據《南華早報》21日報道,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MSC)期間,歐洲能源巨頭西門子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裏斯蒂安·布魯赫(Christian Bruch)接受采訪時渲染中國競爭,慫恿歐盟對中國風電下手。其宣稱,如果當局不切斷“廉價”中國風電設備的市場准入,歐洲風電行業的命運,將與遭受重創後一蹶不振的太陽能行業一般無二。

報道提到,西門子能源等部分歐美大型風電企業由于本土經營遇冷,近年來普遍虧損,但歐盟與業內的一些人卻將矛頭指向中國。

2022年8月3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德國西部魯爾區的西門子能源工廠發表聲明,西門子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裏斯蒂安·布魯赫站在一旁 圖自視覺中國

據《南華早報》報道,當地時間上周六,布魯赫在MSC會議間隙接受該媒體采訪稱,西門子能源公司將支持通過設置“配額或質量標准的組合”,促進歐盟風電行業的發展,並使中國競爭者“更難在歐洲立足”。

布魯赫表示,西門子能源對向來自中國的進口進行配額持開放態度,“如果你做得巧妙,如果使用得當”、“做這些事情並不容易”。

他提到,一種方式是根據有利于歐洲企業的定性因素來限制風電競標的准入,比如研發地點、使用材料是否可回收等,供應鏈勞工標准也可列入標准,“我們必須做出選擇:一家公司在歐洲進行研發或生産對我們來說重要嗎?這確實對(整個行業)有影響,因爲歐洲的工資成本顯然更高。”

布魯赫聲稱,如果不采取行動,歐洲風電行業會重蹈太陽能行業的覆轍,“如果只針對價格行動,就會像我們在太陽能行業所做的那樣,不可能真正展開競爭,因爲我認爲沒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他爲其主張狡辯稱,“我們不是要求將歐洲市場隔離起來,而是要求制定一個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原則,這是目前與中國供應商之間不存在的。”

“如果你想建立一個泛歐洲的産業,我們會堅持這一點。如果不是這樣,如果價格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歐洲風能行業將面臨挑戰。”布魯赫補充道。

據《南華早報》介紹,西門子能源是西門子集團的子公司,也是歐洲知名風機制造商西門子歌美飒的母公司。以曆年累計裝置量計算,西門子歌美飒曾爲全球第二大風力發電機制造商。

去年下半年,因歌美飒爆出風機質量問題引發巨額虧損,西門子能源股價一度大跌近40%,僅在第三季度就虧損20.48億歐元,美媒彭博社將此稱爲“德國工業史上最大的災難性失敗之一”。眼見財務困難愈加嚴峻,同年11月德國政府宣布爲西門子能源提供價值75億歐元國家擔保,作爲對該集團150億歐元纾困計劃的一部分。

德國經濟研究所能源專家克勞迪娅·克姆芙特(Claudia Kemfert)當時指出,西門子歌美飒的問題是自己造成的,並不代表整個風能行業。業內認爲,是西門子歌美飒一味追求快速增加風機尺寸和節省供應鏈成本,才導致了危機。

除西門子能源外,歐美大型風電整機企業近年來普遍遭遇了盈利困難和虧損的問題。歐盟內部智庫歐洲政策戰略中心前負責人安·梅特勒(Ann Mettler)去年曾刊文指出,在通貨膨脹、去工業化、供應鏈危機等因素影響下,歐洲風電産品正變得愈發昂貴和低效。

然而,歐盟內部與歐洲業內一些人士卻將矛頭指向中國。統計數字顯示,中企在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市場的份額約爲2/3,一些關鍵零部件占有60%—70%的份額。

另據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2月19日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風電新增吊裝容量爲77.1吉瓦(GW),創造曆史新高,相較于2022年上升58%。其中,陸上風電新增69.4GW,同比增長59%;海上風電新增7.6GW,同比增長48%。

據路透社早前報道,去年10月,歐盟方面傳出消息稱,布魯塞爾正考慮對中國風電産業啓動反補貼調查,作爲旨在促進歐洲風能行業的更廣泛提案的一部分,不過有官員透露歐盟缺乏“確鑿證據”以發起正式調查。

《南華早報》亦援引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事務的發言人奧洛夫·吉爾(Olof Gill)的話稱,“啓動調查的法律條件非常嚴格,需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歐盟進口的低價和補貼風機數量激增,並且這正在損害或可能損害歐盟風機行業。”

對此,去年11月2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表示,中國和歐盟均致力于推動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雙方企業深化風電領域合作,有利于實現互利共贏,有利于增進人民福祉,有利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中方一貫主張合理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堅決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保護主義行徑。

來源|觀察者網

1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