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一女子接“公安局”電話,被騙17萬元

陝西警方 2024-05-11 10:40:31

突然接到警察電話,准確報出你的身份證號,說你涉嫌重大案件,更有逮捕文書增加氣場,剛進騙局就處于弱勢地位的你,怎能不慌張?#榆林頭條#

“假冒公檢法”詐騙,首先利用公檢法的權威性來擊破你的心理防線,又在技術上使用准備好的個人資料掄斧向你砸來。騙子一旦得手,被害人損失慘重!但同時,如果你能了解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套路,能抵禦得住它,就幾乎可以對其他絕大多數的詐騙免疫。

一、

簡要案情

5月7日,榆林一女子小美(化名)報警稱:她接到自稱是公安局民警的陌生電話,跟著對方下載共享屏幕App操作自己手機後被騙17萬元。

二、

被騙詳情

小美接到自稱是“公安局”的“FaceTime”視頻電話,對方先是准確說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稱小美名下的銀行卡與一樁非法洗錢案有關,詢問她是否認識“付忠偉”,小美否認後,對方又告訴她,電話將轉接到“沈陽市公安局”,對她進一步調查,來洗清她的嫌疑。

與“沈陽市公安局”通話後,小美按照對方指示下載“webex”App,加入指定的“會議室”,打開“屏幕共享”功能。會議中對方發來一網址讓小美點開查看自己的逮捕令,當看到逮捕令確實是自己頭像後,小美便徹底相信了對方,開始按對方要求操作自己手機。

在屏幕共享下,小美將自己所有錢轉移到一張銀行卡中,又在對方提供的網頁中填寫了自己的銀行卡賬戶、密碼等信息,對方告訴小美這樣做就可以查清小美銀行卡流水是否涉案。當結束共享屏幕後,小美發現提現到該銀行卡的17萬元不翼而飛,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隨即報警求助。

三、

冒充公檢法套路解析

(一)騙子們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你的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住址、電話等。他們冒充公安局、檢察院等身份,准確報出你的信息,聲稱你涉嫌洗黑錢、發送騷擾信息或非法入境等罪名,制造緊張氛圍。

(二)一旦你表現出疑慮,騙子會出示僞造的通緝令、拘捕令,以嚴肅謹慎的語氣強調事情的嚴重性,要求你立即配合調查。他們甚至會自建“派出所”,通過視頻展示警服、辦公室、手铐等,讓你深信不疑。

(三)騙子最後要求被害人下載指定軟件進行“資金清查”或指示被害人轉賬至所謂的“安全賬戶”,一旦被害人按指示操作或轉賬,銀行卡上的資金就會被全數轉走。

四、

什麽是共享屏幕?

共享屏幕是大部分網絡會議軟件中都具備的功能,便于實時演示或教學,只要打開了共享屏幕,你手機上的任何信息都會被對方一覽無余,包括輸入的支付密碼、收到的短信驗證碼等等。所以當在你在與詐騙分子共享屏幕時,就相當于把你的銀行賬戶交給騙子操控,也就等于你和騙子共享了錢包。

你填寫銀行賬號,他能看得見

你填寫賬戶密碼,他也能看見

你收到短信驗證碼,他同樣能看見

要想將銀行卡裏的錢轉走,那就必須同時獲得該用戶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和動態驗證碼。這5個條件就像5把鑰匙,一旦騙子能夠實時獲取到手機的動態驗證碼,如同拿到了一把萬能鑰匙,瞬間將銀行卡裏的錢全部轉移。

五、

警方提醒

(一)在接到此類電話時,應通過110或就近派出所等多方渠道進行核實確認,公檢法等國家司法機關不設立“安全賬戶”,也不會要求個人進行轉賬操作,非特殊情況也不會采用“視頻取證方式。

(二)不要與陌生人開啓“屏幕共享”功能,這樣的操作會讓你在陌生人面前毫無秘密可言。

(三)如不幸被騙,一定要第一時間保留聊天記錄、交易記錄、聯系方式等證據,爲警方破案提供線索,並立刻撥打110報警,最大限度挽回損失。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