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技術是一張王牌,出口必須慎之又慎,決不能落到美國人手裏

3號環球眼 2024-03-22 10:41:08

馬來西亞精英們的對華政策,能否維持中長期戰略穩定?未來會不會加入到美國的對華冷戰陣營當中?

最近幾天,有關馬來西亞向中國提出申請,希望中國投資該國稀土産業,並向他們出口稀土加工技術一事,引發了亞洲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關注。原因在于,這項合作不僅在商業上十分敏感,其背後蘊含的政治風險也值得警惕。

根據新加坡媒體《海峽時報》報道,馬來西亞作爲僅次于緬甸的第二大稀土金屬礦石出口國,希望向中國尋求投資和技術援助,建設稀土加工工廠。爲了尋找中國合作夥伴,馬來西亞政府已指派科技創新部長鄭立慷于4月底訪華。這位部長告訴《海峽時報》,“我們將研究在稀土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可能性。”

我們綜合目前國內外主流媒體,對于這件事情的評價,強調的無非兩點。第一,普遍認爲這是中國與馬來西亞深化合作的表現;第二,這件事情給美國在敏感産業對華脫鈎戰略,帶來了重大挑戰。

首先我們要承認一點,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在內的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在中美競爭問題上,一直保持著清醒的認知。比如馬來西亞現任總理安瓦爾,在當地時間3月18日出席政府活動時,強調他們對于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不感興趣。

這是安瓦爾近一個月來第三次表達此類觀點。前兩次場合分別是接受英國媒體《金融時報》,以及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參加東盟-澳大利亞峰會。

當然,我們不能片面的認爲馬來西亞政府這樣的表態,是所謂的“親華”,更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從客觀角度而言,馬來西亞的態度代表著一些新興“南方國家”,開始在全球經濟議程框架內獨立、大膽的發聲。

對于這樣的國際政治潮流,中國應當支持並積極推動。畢竟在美國拉攏盟友推行“逆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需要更多的新興國家站出來,對所謂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說不。

既然中國應當深化與馬來西亞的合作發展,那麽向馬來西亞出口稀土加工技術,似乎是十分合情理的事情。但是我們前文也提到了,這項合作在商業和政治上都具備一定風險。

首先說商業,公開資料顯示,無論是已探明的稀土儲備量、年産量還是加工技術,中國都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占有全球稀土金屬市場60%至85%的份額。

中國向外國出口稀土加工技術,在經濟上十分冒險。所謂“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正是這個道理。

相對于經濟角度,更讓中國政府和民間擔憂的是政治風險。馬來西亞是靠譜的合作夥伴嗎?這一屆政府靠得住,下一屆呢?馬來西亞精英們的對華政策,能否維持中長期戰略穩定?未來會不會加入到美國的對華冷戰陣營當中?要知道,馬來西亞一直是美國的傳統盟友,馬來西亞武裝力量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美制武器,但是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安全防務合作幾乎爲零。中國對馬來西亞有顧慮,是理所應當的。

此前中國政府出台過文件,將稀土技術列入禁止出口名單,目的就是爲了反制美西方把稀土視爲戰略資源,並企圖在産業鏈上“去中國化”。因此,跟馬來西亞合作稀土開發,是中國不得不深思熟慮的問題。

總的來看,稀土技術作爲中國的一張王牌,確實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發揮作用。這種作用不僅限于在必要時刻,限制對不友好國家出口。在衡量商業和政治風險的前提下,通過稀土技術加強與“南方國家”進行深度捆綁,也不失爲擴大朋友圈的一種方式。但是這樣的合作,如何在不侵犯對方主權的同時,又保障我們的國家利益,就是考驗智慧的時候了。

0 阅读:210
评论列表
  • 2024-03-22 22:48

    任何國家都不能出口技術!

  • 2024-03-22 15:43

    對對對,[點贊]必須技術禁止對外

  • 2024-03-22 17:12

    是美國派的,刺探中國技術。拿到美國有獎勵。

3號環球眼

簡介:國際時事熱點,局勢播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