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史料】俄國百科全書“海參崴”詞條

赫歇爾 2024-05-06 10:22:30

參考資料

Владивосток — город воинской славы. —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ого ФГУ, 2012. — 260 с.

Матвеев Н. П. Кратки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черк г.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 Издание второе, дополненное. — Владивосток: 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убеж», 2012. — 512 с. — ISBN 978-5-85538-050-7.

【Владивосток(海參崴)】

【城市的基礎】

長期以來,俄羅斯政府一直在遠東尋找據點,鄂霍次克、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分別擔任過這一均色,但效果都不足以另政府滿意。

到了19世紀中葉,尋找遠東前哨基地的努力已經走進了死胡同,沒有一個港口滿足必要的要求:航運方便且易守難攻、靠近貿易路線的港口。

在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的努力下,俄國與清帝國締結了《瑷珲條約》,開始了對阿穆爾地區的積極勘探,後來又由于《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署,現代符拉迪沃斯托克被並入俄羅斯。

現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區曾被靺鞨、高句麗、渤海以及後來的遼、金、明王朝等多個政權統治。根據 1858 年《瑷珲條約》和 1860 年《北京條約》,中國將這片土地割讓給俄羅斯。

【中國的影響力】

在元朝(1271-1368)的中國地圖上,符拉迪沃斯托克被稱爲永明城(“永恒之光之城”)。明朝(1368-1644)期間,它作爲奴兒幹都司地區軍事委員會的一部分,受到明朝統治。

1689年《尼布楚條約》將該地區定義爲清王朝的中國一部分 後來,由于滿族禁止非旗漢人進入滿洲(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地區),只有非法進入該地區尋求人參或海參的參賊在此活動。由此而來的這座城市的中文名稱“海參崴”。

【歐洲人造訪】

1855年,英國戰艦溫徹斯特號(HMS Winchester)和巴拉庫塔號(HMS Barracouta)的船員成爲第一批訪問該海灣的歐洲人。

據記載,一艘法國船只于1858年左右訪問過該地區,發現了幾間屬于漢族或滿族漁民的小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之前的幾十年裏,沒有任何外國或中國地圖顯示有大規模中國人定居點。當時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還居住著那乃人等民族。1859年夏天,穆拉維約夫乘坐蒸汽護衛艦“阿美利卡”號訪問了海參崴地區。

【現代城市的起源】

1860年,俄國軍事補給船“滿洲”號在阿列克謝·K·謝夫納中尉的指揮下,停靠在金角灣,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前哨基地。准尉尼古拉·科馬羅夫((Nikolay Komarov)率領28名士兵和2名軍官,從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乘船前往,並在海參崴建造第一座建築,他們選擇了一個始終可以看到金角灣入口的地點。

1862年,在葉夫根尼·布拉喬克(Yevgeny Burachyok)的領導下,符拉迪沃斯托克成爲俄國官方承認的港口。爲了鼓勵對外貿易,它被指定爲進口自由港。

1864年,南部港口指揮部從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遷至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年後,該市建立了一個造船廠,第一批來自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定居者開始抵達。

1871年,軍港、總督官邸和西伯利亞艦隊的主要基地,從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遷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北方電報公司通過水下電纜將符拉迪沃斯托克與長崎和上海連接起來。

1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