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神舟十七號明明有北鬥精確定位,爲啥還要靠人工搜索?

青史墨書 2024-05-09 10:22:09

4月30日下午,在萬衆期待下,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平穩落地酒泉東風著陸場,爲這次長達187天的太空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三位宇航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結束了太空之旅,終于重返地球懷抱。

令人高興的是,神舟十七號本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僅用時9個小時就完成了從太空至地面的巨大跨度,比上一次神舟十二號任務縮短了近20小時。這再次彰顯了我國航天技術的飛速進步和卓越水平。

與此同時,讓部分網民感到疑惑的是:爲何在精准的北鬥導航系統存在的情況下,我國搜救人員仍需通過人工搜索的方式鎖定返回艙的精確位置?科技時代,難道還需要這種"原始"的做法?

«——【·返航過程·】——»

關于人工搜索的決定,其實源于我國對宇航員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嚴謹態度。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這一決策背後的緣由。

返航過程中面臨"黑障區"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神舟十七號返航的全過程。

從起飛到著陸,這一過程主要包括制動離軌、自由滑行、再入大氣層、開傘減速等關鍵環節。

制動離軌階段,飛船會調整姿態進行減速,最終推進艙與返回艙分離,後者繼續下降進入預定軌道。而後在距地球145公裏處,返回艙再次分離推進艙,獨自向地面滑行。

在這個環節中,最關鍵的是再入大氣層階段。當返回艙以每秒7900米的高速飛行時,會與濃密的空氣層劇烈摩擦産生高溫,艙外表面瞬間被火焰包裹,宛如一個"火球"狂怒地燃燒。

這一駭人畫面,也是令宇航員心理承受巨大壓力的重要原因。

此後返回艙會陸續撐開引導傘和主傘,直至最終在距地面僅1米時,反推發動機噴射,從而實現柔和著陸。

«——【·黑障·】——»

然而,正是在再入大氣層這個高危環節,飛船會進入一段時間的"黑障區",在這個特殊區域內,飛船無線電極易受到幹擾乃至中斷。

一旦在此期間發生故障,我們的北鬥導航系統將無法繼續有效跟蹤飛船的精確位置和狀態。

可以想象,如果出現這種無法預料的情況,搜救工作將受到極大阻礙,宇航員生命安全也將遭受威脅。

因此,人工實地搜索就成爲一種必要的補充手段,以確保能夠第一時間鎖定返回艙的下落點,並將宇航員安全接運出來。

直接確認現場狀況至關重要 其次,對于搜救工作來說,能否直接確認現場狀況同樣至關重要。

不難想象,當返回艙完成最後的落地環節,我們殷切希望第一時間得知:飛船是否出現了故障?宇航員的身體狀況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通過第一現場的直接觀察才能得到。

在距離最後一公裏時,飛船要在高空打開一系列減速裝置,並采取反推的方式減緩下行速度,保證完成安全著陸。然而在極端條件下,任何一個小小的偶發故障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有多重保障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只依賴衛星導航定位,或許我們只能被動等待故障信號傳回,而在那之前,宇航員的安全就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之中。

«——【·現場搜救必要性·】——»

相比之下,現場搜救人員一旦發現異常,就能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另一方面,宇航員長期在太空生活,身體必然會發生一些反常變化,比如骨骼肌肉的退化、前庭系統的失常等。

因此當他們返回到地球後,很可能需要人工協助才能安全離艙。只有親臨現場,搜救人員才能對宇航員的實際狀況一目了然,從而給予最快最好的救助。

所以,實地搜索不僅是對衛星導航的有力補充,更是確保宇航員萬無一失的關鍵一環。正因爲這個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無論在技術條件有多麽先進,仍然秉持著對人工搜救這一傳統方式的堅持和重視。

追求絕對安全 彰顯高度負責 除了以上兩大現實原因,我國如此重視人工搜索,更深層次的體現了當局對宇航員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態度。

可以說,宇航員代表了人類在科學和探索道路上的最勇敢一群,他們所面臨的種種危險和風險,難以想象。因此航天事業不僅需要堅實的實力做保障,更需要對每一個宇航員生命的珍視。

我國有一個明確的理念,即"航天員生命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了這一理念的指引,我們就會理解爲什麽從備用飛船到人工搜救,總是采取了雙重甚至多重的保險措施。

比如在神舟十八號發射時,我們不僅同時准備了神舟十九號這一後備飛船,並且還專門爲此訓練了一隊後備宇航員。一旦太空中出現萬一,我們隨時可以將它們派遣上太空進行救援。

可以說,這一系列看似"過度保護"的做法,其實正是建立在對航天員安全的最高標准之上。

不僅如此,即便擁有了精准的北鬥定位系統,我們依然堅持采用人工搜救,就是出于對宇航員生命安全負有的無上重視。在保護宇航員這件事上,我們甯可信則有不信則無,盡一切可能來化解隱患。

技術固然重要,但人才是技術能夠實現的關鍵,以人爲本,這是我國航天事業最根本的追求。

而在整個神舟十七號返航過程中,無線電通信確實在一段時間內中斷,飛船處于了所謂的"黑障區"之中。如果只依賴衛星導航,地面是無法掌握飛船的實時狀態,從而可能延誤了最佳救援時機。

正因如此,神舟十七號返航時,盡管擁有精准的北鬥導航系統,搜救人員仍然啓動了嚴格的人工搜索程序。他們穿行在廣闊的著陸區內,耐心等待返回艙的出現,以確保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他們將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一旦宇航員需要人工協助,他們也可以實現最快的救助響應。這就是我們對航天員生命安全予以的無上珍視和萬全保障。

«——【·結語·】——»

通過人工搜索和衛星導航的緊密配合,神舟十七號三員終于安全返回,圓滿完成他們漫長而艱辛的太空之旅。而我們全國上下,也爲航天員的平安歸來感到由衷高興。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對生命的敬畏卻永不過時。正是秉持著這一樸素而永恒的理念,我國的航天事業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縱橫馳騁,一次次創造出令世人矚目的輝煌。

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這一傳統理念,在航天事業的嶄新長征路上,用永不懈怠的努力,書寫下一個又一個的創舉與傳奇。而對生命的敬畏則永遠是我們前行的指路星,照亮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

參考資料: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人民網

朝發夕至!神十七“回家”爲啥變快了?——北青網

我國載人飛船黑障區跟蹤測量取得重大突破——光明網

0 阅读:19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