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准戰爭時沙俄無暇東顧,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沙俄割占我國外西北

史海撷英 2024-04-17 11:06:00

沙俄在鹹豐六年(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戰敗以後,暫時放棄了向西擴張的步伐,轉而把目光看向了東方。東方實在是太好欺負,英法等列強都嘗到了甜頭,沙俄這個和清朝緊挨著的鄰居,更是占據了得天獨厚的位置。

鹹豐八年(1858年)到鹹豐十年(1860年),沙俄奪取了外東北100多萬平方公裏。在鹹豐十年(1860年)與清廷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可以說是遺禍無窮的一份條約。這份條約不僅把外東北割給了沙俄,而且就外西北的邊界問題也做出了巨大的退讓,爲日後外西北被沙俄強占提供了法理基礎。可以說同治三年(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約記》完全是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中關于外西北怎麽劃分的理論基礎來簽訂的。現在有人提出,外西北壓根就不是清朝領土,所以不存在割讓這一說,其實也是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中的劃界理論得出的荒謬結論。

沙俄和清朝共同瓜分准噶爾?荒謬至極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一般認爲,外西北之所以不是清朝的地盤,是因爲這地方原來歸准噶爾汗國所有,是清朝和沙俄合夥瓜分了准噶爾汗國的地盤,所以不存在外西北被沙俄割走這件事。其實這可真是荒謬至極的言論,因爲准噶爾汗國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清朝滅掉的時候,沙俄壓根就沒有插手。

沙俄並沒有抓住准噶爾汗國內亂這個機會,因此,准噶爾汗國被滅之前的領土,基本都被清朝給占了,所以不存在沙俄和清查後共同瓜分准噶爾這件事。那麽爲什麽說是基本呢?因爲准噶爾汗國被滅之前,沙俄的確侵占了准噶爾汗國不少牧場,有一說一,這是存在的,而且有比較詳細的曆史記錄。但這些牧場的範圍,從來沒有涉及到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

第一,策妄阿拉布坦曾和沙俄打了一場亞梅什湖之戰

18世紀初,准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期間,沙俄的勢力範圍抵達了准噶爾汗國北部牧場地區,他們在當地興建了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等城堡。這事直接導致原本在這裏放牧的吉爾吉斯牧民不得不南下抵達伊塞克湖附近放牧。

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得知自家的牧民被這麽欺負,肯定很不滿,直接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寫信給沙俄的西伯利亞總督,要求他把這些城堡給拆了,否則他就帶兵北上親自動手了。

這幾個地方距離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少說還有1000公裏的路程。就算是這幾個地方,准噶爾汗國都忍不了了,更何況沙俄入侵到巴爾喀什湖地區呢?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沙俄也不慣著准噶爾汗國,直接出兵3000人抵達了亞梅什湖,這地方也就是現在哈薩克斯坦的巴甫洛達爾。這裏向南至少再走600公裏才能抵達巴爾喀什湖。結果在這裏,策妄阿拉布坦派遣猛將大策淩敦多布帶領了1萬大軍與沙俄交戰,史稱亞梅什湖之戰。結果是沙俄慘敗,只剩下700多殘兵敗將退出了准噶爾汗國境內。

第二,噶爾丹策零時代,沙俄推進到亞梅什湖

噶爾丹策零繼位以後,與哈薩克汗國交戰期間,沙俄趁機再次入侵亞梅什湖一帶。此後沙俄便以此爲據點,沿著額爾齊斯河建立了一個防禦堡壘線。

噶爾丹策零曾多次寫信到聖彼得堡,強調雙方的邊境線在鄂木河一帶,一再要求沙俄撤軍,不過這事一直未能如願。但是,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噶爾汗國覆滅爲止,沙俄並沒有進一步南下的動作。

准噶爾汗國形勢圖

額爾齊斯河的走向是從亞梅什湖抵達齋桑泊,沙俄沿著這條線興建城堡,而整條線距離巴爾喀什湖平均在500公裏以上。由此可見,沙俄和清朝合夥瓜分准噶爾汗國這事實屬無稽之談。

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清廷允許哈薩克牧民放牧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爾大汗噶爾丹策零病逝,直接導致該汗國陷入了十多年的奪位大戰當中。期間噶爾丹策零的兩個兒子先後被害,整個汗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派遣5萬清軍進軍准噶爾汗國,負責帶路的是阿睦爾撒納。這個人是噶爾丹策零的外甥,在准噶爾汗國內亂後,一度想要自立,結果被擊敗,不得不投靠清朝。

阿睦爾撒納野心很大,想要成爲新任准噶爾大汗,可清廷卻打算將這裏分化管理。這就産生分歧了,爲此阿睦爾撒納索性叛清,結果被清軍一頓揍。

無奈之下,他只好逃亡到了哈薩克汗國,兆惠甚至帶著大軍追擊進入哈薩克汗國境內。次年,阿睦爾撒納又逃到沙俄,打算以沙俄的額爾齊斯河城堡線爲根基繼續和清軍作戰,結果未能如願。

烏雅・兆惠

兆惠這個人可不得了,他遠征准噶爾汗國,爲清朝收複了至少190萬平方公裏的西域領土。甚至有人提出,兆惠是中國曆史上收複國土最多的一位將領。

那麽問題來了,沙俄在這段時間究竟在忙些什麽呢?爲啥他們沒有撿漏呢?主要有這麽幾個原因:第一,沙俄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忙著和清朝打交道,主要是希望清朝能夠開放黑龍江,讓他們運糧食。在這事沒有談好之前,沙俄還真不願意和清廷反目。第二,沙俄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以後陷入了歐洲的七年戰爭,這可是一場波及歐洲絕大多數地區的大規模戰爭,沙俄根本無暇在東方開辟第二戰場。第三,沙俄在抵達額爾齊斯河流域以後,其實已經比之前俄准邊界向南推進了400公裏左右,沙俄已經賺大了,如果准噶爾汗國覆滅,他們就等于是白撿了這麽多地盤,繼續往南則有可能和清軍正面起沖突,又何必掀起東方大戰呢?

所以說,沙俄沒能抓住這個機會,而清朝准確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平定准噶爾汗國以後,清朝便將巴爾喀什湖作爲自身和中亞各汗國之間的邊境線,這也是中國曆史上的西北習慣邊境線。而巴爾喀什湖和沙俄之間,還隔著哈薩克汗國的大片領土,所以說什麽也輪不到沙俄染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

那麽爲啥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會進入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放牧呢?主要還是因爲清朝當時和哈薩克汗國關系還不錯,哈薩克汗國一度表示臣服于清朝,所以清朝便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放開,給他們的牧民過來過冬所用。但是爲了維持這裏的邊境安全,清廷特地在外西北設立了常駐卡倫和移動卡倫。其中移動卡倫就是負責巡視邊境的。

《勘分西北界約記》變相證明這裏的實控方曾是中國

以上論述的曆史資料數不勝數,退一萬步講,回頭來看《勘分西北界約記》這份不平等條約。

如果清朝沒有對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擁有主權的話,那麽沙俄何必費那麽大力氣,非要清朝簽訂這份條約呢?他們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占領這裏,然後和當地某個掌權集團簽訂一份條約不就行了嗎?

外西北示意圖

鹹豐十年(1860年)簽訂《中俄北京條約》的時候,沙俄曾經爲外西北劃分邊境挖了個坑。他們要求外西北劃分邊境,要以常駐卡倫爲界限,不承認任何移動卡倫和臨時駐軍地。

常駐卡倫是清朝特有的邊境防禦、管理設施。可以簡單把他們當成當地的縣衙,縣衙有設立在邊境的嗎?自然是設立在勢力範圍中心地區才對。結果沙俄卻一口咬定,常駐卡倫就是邊境。正是這一條導致外西北4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都淪爲了沙俄的地盤。

《伊犁條約》後,伊犁從新疆中心,成了邊陲之地

同治三年(1864年),中亞浩罕汗國的軍閥阿古柏進入新疆創業,這事引起了清廷的一場塞防與海防之爭,其中左宗棠堅決支持塞防,也就是收複新疆。

而沙俄在同治十年(1871年)利用阿古柏之亂,果斷出兵霸占了伊犁。他們聲稱,這是在幫助清朝鎮守伊犁,等到清朝滅了阿古柏,他們就歸還伊犁。

背地裏,沙俄一直想要支持阿古柏,讓他在新疆站穩腳跟。當然了,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國之間,最後選擇了英國。畢竟誰都知道沙俄是個從不把條約當回事的人,前腳說的話,後腳就能忘了,這樣的盟友誰敢要?

左宗棠收複新疆示意圖

到了光緒四年(1878年),左宗棠擊敗了阿古柏,收複了新疆。結果沙俄卻死活不肯退出伊犁。爲此,左宗棠甚至要求武力奪回伊犁,雙方差點打起來。最終在光緒七年(1881年),清廷還是和沙俄簽訂了《伊犁條約》,沙俄再次割走了外西北7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

伊犁的地理位置原本處于西北的中心地區,結果也因爲沙俄吃掉了這51萬平方公裏,導致伊犁成了邊境地區。後來清廷考慮到新疆治所的安全,只好把新疆的治所轉移到了迪化,也就是現在的烏魯木齊。

9 阅读: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