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審判一線的“抗癌法官”

人民法院報 2024-03-25 10:30:40

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 杜堅松

推開辦公室的門,映入眼簾的是堆放在桌上的一摞摞文件、材料,花白頭發的杜堅松就坐在其間。擡起頭,是一張精神抖擻的臉龐:“我身體還可以,還能幹。”

“師父總是這樣,辦案就是他的全部,仿佛病痛從沒來過。”法官助理黃芳如是說道。

2020年3月,杜堅松被確診爲直腸癌晚期,手術後半年時間內接受了9次化療。“那麽結實的人,整整瘦了30斤,我們看得心裏難受,都不知道怎麽寬慰他。他卻只字不提治療的痛苦,開口就是工作、案子。”4年前病房裏的那一幕,深深留在黃芳的記憶裏。

2021年上半年,杜堅松的身體狀況趨于穩定,便立即回到工作崗位。回歸崗位的9個月裏,他承辦了112件案件,完成了160件案件的合議工作。

一身拼勁的杜堅松讓人心疼又令人崇敬,荊州中院黨組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將其調整到辦案壓力相對較小的立案二庭,主要負責審理需要啓動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

案件數量少了,但杜堅松的“一絲不苟”更甚了。

老趙曾在某用人單位從事雜工工作,2019年9月,在清理産區倉庫時,被鏟車撞傷右腿,造成截肢,傷殘四級,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爲工傷。老趙未選擇工傷保險基金核定的假肢,而自行選擇了一款價值53000元的假肢,超出核定標准22000元。

因工傷截肢的老趙認爲,配置假肢超過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核定標准的部分,應由原用人單位賠償。一、二審法院作出支持的民事裁決,企業不服,請求再審。

仔細審看案件卷宗,杜堅松一眼就發現原裁判存在法律適用錯誤。當即提交院審判委員會,經討論決定對該案進行再審。

于法,用人單位爲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職工配置假肢超過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核定標准部分應由本人自行承擔。判決由用人單位承擔,法律依據不足。

于情,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核定的假肢款式確實不能完全代償工傷職工屈膝行走的實際需求,職工若選擇其他款式假肢,一次裝配就超出核定標准費用達2萬元。一個假肢的使用期限爲3年,日後還需要更換8次,16萬元對于已截肢職工來說負擔沉重。

一邊是企業合法權益,一邊是工傷職工實際需求。不能簡單下判決。必須找到雙方利益平衡點,只有調解方能實質性化解這起糾紛。

從保障職工身心健康到擔當社會責任,杜堅松一遍遍地向企業方闡明大義,企業負責人被說動,表示願意調解。同時,他又不厭其煩地向工傷職工講法釋理,終于獲得了信任。一次、兩次、三次……在杜堅松的不懈努力下,雙方分歧一步步縮小,終于達成調解協議——企業出于救濟關懷,一次性向工傷職工給予10萬元假肢更換補償費。這起折騰了雙方4年的糾紛終于得以妥善化解。

“再審程序關系群衆對司法公正最後的期盼,容不得半點差錯。我辦的案子少很多了,就更應該讓每一個案子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杜堅松說。

正是這份不偏不倚的公正和善意柔情,總能“化幹戈爲玉帛”。每每當事人要送錦旗,他都連連擺擺手:“我們辦案子,不是爲了榮譽和面子,而是一份責任,案子辦好是應該的。”面對采訪,他依舊擺擺手說:“我很普通,患病也是人生平常事。”

就是這個執著又純粹的普通法官,39年如一日紮根審判一線,辦理案件2000余件,調撤率達43%。從審理普通民商事案件到知識産權案件,再到民事再審案件,“變”的是崗位、是技能,“不變”的是他對公平正義的堅守。人如其名,堅松如松。他用如松般的堅韌、如松般的堅守、如松般的堅持诠釋了對司法公正的追求,诠釋了人民法官爲人民的職業本色。

來源:人民法院報

作者:張薇 劉小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