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時代,需要什麽樣的雲服務商?

數智前線 2024-05-16 14:28:26

通過升級爲一朵智算雲,天翼雲構建AI時代的基石,爲行業數智化轉型注入了新動能。

文|趙豔秋

編|牛慧

“人工智能+”已經成爲國策。今年開年以來,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的“人工智能+”行動,到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均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爲以大模型爲核心的新一輪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應用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作爲一種潛力巨大的新興技術,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當下正迅速與千行百業融合,打開巨大的産業空間。

在人工智能按下“快進鍵”的背景下,天翼雲作爲雲服務國家隊,積極踐行國雲使命責任,加速向智算雲全面升級,構築人工智能的産業生態,支撐、助力千行百業落實“人工智能+”行動。

01

構建AI時代的“基石”

從去年底以來,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爲市場帶來了急劇的變化。進入人工智能2.0大模型時代,當下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無論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還是文生視頻模型,訓練數據從之前的TB級邁向了PB級。比如,文生視頻模型一般參數量不大,但訓練數據都以千小時或萬小時的視頻量計算,起步就要好幾個PB,由此對算力提出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要求,並拉動了下一代智算中心的建設。

同時,大模型正在以一種意想不到的速度落地。以2024年春節開工後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爲風向標,央國企在人工智能領域加碼布局,市場氛圍被迅速帶動。根據IDC的報告,到2024年底,全球將湧現超過5億個新應用,是過去40年應用數量的總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大模型改造和升級的企業級應用。

在這樣的急劇變化之中,業界也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大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已經以萬卡集群爲起點,新體系架構下算力利用率的瓶頸凸顯,成本壓力增大,模型構建難度攀升,行業落地也極爲複雜。

爲了應對這些挑戰,不少産業鏈環節在更新升級。以雲計算爲例,它正在向下延伸到芯片指令集,采用更多異構算力,對業務提供各種不同的支撐;向上延伸到MaaS(Model as a Service)服務,甚至未來的TaaS(Token as a Service),創造新的智能化應用。

爲了順應大模型對雲提出的新需求,天翼雲已加速向智算雲全面升級,構建了全棧大模型智算服務,包括算力分發網絡平台“息壤”、智算基礎設施平台“雲骁”和一站式智算服務平台“慧聚”三大智算平台,爲大模型企業提供從算力供給、算力調度到模型訓練及推理應用的一站式服務。

其中,“息壤”像電力調度模塊調度火電、水電、風電一樣,它對通算、智算和超算多種異構算力實現統一調度,能夠讓企業像使用電一樣,使用普惠算力,讓大模型創新和落地,不再受算力束縛。“息壤”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曾入選國資委“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十大硬核科技”。

“雲骁”支持多款國産芯片以及上層框架,可以對萬卡規模智算集群進行納管,算力、存儲、網絡多層次算力加速,全方位監控、故障自動感知,實現超大規模集群長穩運行。

“慧聚”則是天翼雲將大模型訓練落地中的關鍵流程、技術和經驗進行總結和抽取,沉澱而來的一站式智算服務平台。它基于數據平台、模型開發平台、模型服務平台和應用服務平台四大平台,提供數據准備、模型開發、任務管理、模型優化等多個産品功能模塊,幫助客戶解決大模型從技術到應用的一系列問題。

今年3月,天翼雲上海臨港國産單池萬卡液冷算力集群正式啓用,通過 “息壤”“雲骁”“慧聚”三大智算平台,構建了算力聚合分發的新模式,實現全棧能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多項技術指標領先。據悉,這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運營商級智算中心,實現了數據中心的能效和智算集群的算效雙提升,將爲“人工智能+”提供智能、彈性的綠色算力。

通過升級爲一朵智算雲,天翼雲構建AI時代強大基石,爲企業構建了安全可信、高效、易用的人工智能環境,爲行業數智化轉型注入了新動能。

02

行業大模型打開産業空間

在構建全棧大模型智算服務的同時,天翼雲在行業大模型戰線上快速推進,來推動人工智能與産業的融合與發展,打造人工智能産業級生態。

過去一年,人們非常關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能力。但産業界逐漸意識到,大模型要想快速實現場景價值,推進産業數智化轉型升級,行業大模型必須下場。

行業大模型結合了特定行業和企業的數據,形成某一領域的大腦或專屬模型。根據IDC的調研,目前60%的企業使用大模型公開版本,但這一比例在兩年後將迅速降至17%,更多企業將在專屬模型基礎上,建立智能化應用。

實際上,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各行業迎來大模型落地熱潮,項目數量遞增。業界認爲,如果2023年是通用大模型的元年,那麽2024年則是行業大模型落地的元年。

在這樣的態勢下,天翼雲也在加速行業大模型自主研發和聯合研發的步伐。

去年9月,天翼雲重磅發布政務大模型“慧澤”,融合數字政府的全流程場景,致力于打造智能政務服務新範式。如在政務咨詢場景中,“慧澤”能夠根據市民的需求,准確快速地給出最優的辦理流程和依據;還能基于海量政務數據,通過多維信息關聯和總結,快速洞察熱點事件、分析惠企政策落地等情況,爲後續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通過文檔摘要、會議助手等,幫助政府工作人員提高辦公效率。

天翼雲還攜手夥伴,聯合研發了視聯行業大模型“海納”。“海納”通過天翼雲“慧聚”平台,學習了上億量級訓練數據,擁有近百億量級模型參數,可面向城市治理、行業視覺、社區鄉村、數字家庭等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從大模型的落地應用看,目前大都集中在單點應用或幾個場景的組合上。而産業要真正發生質變,大模型需要植入全流程。有業界人士認爲,這可能就在未來兩年內實現。這一信心來自用戶的投入。業界觀察,2024年用戶在大模型上的投入,將是2023年的3-4倍以上。

爲迎接大模型落地的起爆點,天翼雲與人工智能頭部夥伴如華爲、中興、商湯、依圖、智源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並行科技等,建立戰略合作,並打造模型市場、開發者社區、應用市場等平台能力,激發生態力量,進而打開巨大的産業空間。

03

勾勒智算生産藍圖

面對人工智能在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上的全面開花,天翼雲積極協同合作夥伴,通過先進的智算生産力,在全國範圍內快速打造了一系列標杆案例。

在海南,天翼雲攜手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建設了海南省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升海南省數字基礎設施能力,推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高性能計算産業邁入發展快車道,逐步形成大數據産業集群。

在西南,天翼雲聯合某超算中心,以高性能算力助力降碳技術創新突破,加速高校“雙碳”科研成果轉化,服務“雙碳”戰略落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該高校項目實驗周期從原先的2-3個月縮短到2-3周,科研效率提升約70%,科研環境搭建類成本節約30%。

此外,天翼雲爲國內專業的對話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提供所需的智能算力、雲計算、數據等服務,支撐該公司10億級大模型訓練平台和常規模型訓練平台的運行。

作爲領先的雲服務商,天翼雲堅持科技創新,通過輸出澎湃智能算力,滿足各類企業多元化的需求,推進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面對國內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襲來,爲探尋智算産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展望數字中國建設新圖景,以“國雲注智 聚力向新”爲主題的2024智算雲生態大會將在福州啓幕。天翼雲“智算雲論壇”將于5月25日下午舉辦,就人工智能時代雲計算技術創新與生態建設發布重要的戰略舉措,並展示創新成果,同時邀請業界人士、合作夥伴分享數字化轉型最佳實踐,共探數智化發展新課題,共謀行業發展新藍圖,爲數字中國建設開啓“加速度”。

0 阅读:5

數智前線

簡介:關注數字化、雲計算、智能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