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去世後,前燕爲何會在3年內徹底崩盤?積重難返無人可制衡

采藍說曆史 2024-05-16 09:42:52

秦始皇去世後,秦朝迅速崩盤;漢武帝去世前,西漢差點崩盤;隋炀帝上位後,隋朝迅速崩盤……這些政權的崩盤其實不算啥,興衰起伏是很正常的嘛。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這些政權的崩盤核心在于一個“迅速”,前一段時間還縱橫天下,沒過多久就日子過不下去了,這種突兀感、反差感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在十六國時代,類似的政權其實也有很多,基本上成漢、前趙、後趙、前燕、前秦等等都是這種情況,前一秒還威風凜凜,後一秒就立馬被人胖揍致死。今天咱們要來討論和分析的是前燕,它在護國柱石慕容恪去世後三年,就迅速擁抱了死神,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麽?

前燕,其實在五胡亂華的過程中,一度是桌面上的最大贏家。尤其是冉闵屠羯之後,胡人對手被冉闵幫忙清除了一大部分,而漢人在巨大的民族沖突之中幾乎一邊倒地依附了漢化程度極高的他們。這個牌面上明顯好于前秦和東晉那樣的新興政權,無論是人口還是政權的成熟度,還是幾十年來親漢的好口碑,慕容家都算是在這亂世中,更有希望第一個摸到終結亂世命門的政權。但很遺憾,他們最終成爲了前秦和北魏崛起的墊腳石。

遙想當年,慕容家的奠基人慕容廆極具開創性地成立了諸多漢人特區,采取了各地豪族大姓統領各地流民的決策,隨後吸收了大量漢人紅利。

廆乃立郡以統流人,冀州人爲冀陽郡,豫州人爲成周郡,青州人爲營丘郡,並州人爲唐國郡。于是推舉賢才,委以庶政,以河東裴嶷、代郡魯昌···

在這樣良好的共生基礎和環境下,慕容氏和漢人豪強士族在血與火的淬煉中,成爲了血肉相連的利益共同體。前燕的官僚系統中,漢人占比非常之高,漢人也爲前燕的擴張與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當年石虎大軍圍剿羽翼未豐的慕容家時,慕容皝自己都尿了,最開始率敢死隊突擊趙軍拿下一血來提升士氣的便是河間豪族劉佩。還有渤海大族封弈早就是慕容廆的機要處處長,後成爲慕容皝的國相。更有韓壽成爲了慕容皝的司馬,裴開、陽骛、王寓、李洪、杜群、宋該、劉瞻、石琮、皇甫真、陽協、宋晃、平熙、張泓等並爲列卿將帥。

慕容儁滅掉冉闵後稱帝,前燕政權的班子成員七人中,仍然除了慕容恪之外,有六人是漢人。

以封弈爲太尉,慕容恪爲侍中,陽骛爲尚書令,皇甫真爲尚書左仆射,張希爲尚書右仆射,宋活爲中書監,韓恒爲中書令,其余封授各有差

所以,那些說如果沒有冉闵屠羯,北方漢人就會被種族滅絕的人,仔細看看,很多漢人在前燕都活得好好的。

其實五胡亂華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胡人都會選擇性地任用和庇護一部分漢人的,因爲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統治北方那廣袤的土地,而不是要殺光那片土地的原住民漢人。只不過,慕容家與漢人的合作共生在那個時代是一枝獨秀的。漢人不僅在前燕中央擔任了要職,在地方也分別擔任長吏,像漢人如此比例擔任官僚的情況,在整個五胡時代20多個政權中堪稱孤例,幾乎所有的華北士族都有過與慕容氏合作的經曆。

但是,隨著前燕的發展越來越好,相當于利益蛋糕越做越大,漢人在慕容家得到的分紅也會急劇增加,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慕容家願不願意任由漢人勢力進一步壯大?二是如何去滿足前燕官僚系統的利益分紅問題。

345年,慕容皝爲了開拓稅基把牧牛租給貧家,讓出了皇家田莊和林場給其耕種,公私八二分成,自己有牛的七三分成。看看這個稅收比例就知道,慕容家因爲財政支出暴增,急欲薅羊毛的心態昭然若揭。所以,大家永遠不要覺得隊伍越大越好,攤子大了,資源匹配永遠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以牧牛給貧家,田于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而無地者,亦田苑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

大臣封裕當時就立馬指出,這個稅收比例太高了,容易出問題,要進行溫和和長久稅收制度,鼓勵老百姓勤耕細作,鍋裏有了,碗裏自然就有了。(原文很長,就不附上了)

封裕在這次上奏中,其實核心就是提出了要開源節流。開源是指要把還沒有利用起來的流民生産力趕緊利用好;節流則是指出前燕的官僚機構已經出現了臃腫冗余的情況。

慕容皝也是一代人傑,立馬就罷掉了所有苑囿並官賜耕牛擴大稅基,隨後裁撤了大量的冗余公務人員。

百工商賈數,四佐與列將速定大員,余者還農。學生不任訓教者,亦除員錄

也就是說,慕容家最早意識到慕容家可能出現的“肥胖並發症”人是慕容皝。慕容皝這種壯士斷腕的及時止步式改革,是非常偉大和難得的。因爲這種裁員、減稅的改革和生態淨化,一般都是很得罪人的。慕容皝能夠在自己在任期間,把這種得罪人的活都幹了,然後把一個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攤子交到下一任政府手裏,這樣的領導人在曆史中說實話不多見。

正是因爲慕容皝在臨終前,給前燕政權動了一下這麽一次保健手術,所以前燕政權的基體一直保持了很好的健康狀態,一直延續到了慕容儁時代。

慕容儁稱帝後,甚至相當直接地采取了徹底的漢化帝制。什麽專門管理胡人武裝的大單于台,沒有了。不管是漢人還鮮卑人,還是其他胡人,全部出任漢式官職。別在官職、稱呼上搞胡漢矛盾了,大家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都是不分彼此的大燕子民。

那麽問題又來了,難道慕容儁就不擔心收養的漢人會突然想回到親生父母身邊,而對他們鮮卑人反倒清算嗎?慕容儁精著呢,他取消大單于台這個機構,本質原因是冉闵之亂後,六夷部落在失去羯族這個核心凝聚點後都返鄉了,河北大地就剩鮮卑和漢族這兩大人口基數大的民族了。團結六夷的專屬機構單于台沒啥太大意義了,不如取締了還可以給漢人一種情緒滿意。在實質性的軍事管理上,前燕還是實行胡漢分治的,類似于後世滿清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制度。

總體來講,在緩解民族矛盾上慕容氏做的確實相當棒,終前燕一朝也未看到劇烈的民族矛盾。

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慕容鮮卑反客爲主,以小衆去統治大衆,有些BUG是避免不了的。你的體量小,就必須把大量核心崗位拽在自己人手裏,得培植和拉攏大量自己人去防範、制約更大體量的外人才行。後世的蒙古和滿清也皆是如此。

所以,354年,慕容儁開始大規模的分封諸王,一口氣分封了23個王,並將兵權幾乎全部收到了慕容貴族手上。鮮卑貴族開始出任各地大員,出任刺史的時候必兼將軍之號,既管民,又管軍,總統地方軍政。之前在東北老家時由漢人豪族士族擔任的州牧開始全部被鮮卑貴族取代,即便還有漢人州牧,也基本不再授予將軍軍號。那麽之前的漢人革命元老怎麽辦呢?用高級別的虛職養著呗,如封奕、陽鹜等就被封爲太尉、司空給圈養起來了。反正,不能給你們漢人太多武裝實權。

360年,慕容儁去世,慕容恪開始執政。這個時候的前燕形勢一片大好:既沒有胡漢矛盾,又沒有軍功派的野心反噬,當家人還是讓所有敵國勢力瑟瑟發抖的軍神。

可是,極其吊詭的是,在慕容恪執政期間,前燕舉國和諧、欣欣向榮。但在他死後僅僅三年,前燕亡國了。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問題其實就出在慕容恪執政期間過于溫和和寬容,滋生和縱容貪汙腐敗、圈地藏人等政權必死癌症。

史載,慕容恪剛一走人,前燕的財政就立馬告急了。

燕王公、貴戚多占民爲蔭戶,國之戶口,少于私家,倉庫空竭,用度不足

爲啥前燕病變會這麽突然呢?尚書左仆射悅绾上書說是因爲慕容恪施政太過于寬和,國家人口都被私自藏匿了。沒有人口,哪來的稅收?國家公務員的工資和兵士的糧饷都快發不出來了,財政部門居然需要去賒賬貸款去發工資。這事還不能公之于衆,不能給敵國機會。但一直拆東牆補西牆地瞞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得趕緊徹底清理諸王蔭戶,盡還郡縣!

暐仆射悅绾言于暐曰:太宰政尚寬和,百姓多有隱附。今三方鼎峙,各有吞並之心。而國家政法不立,豪貴恣橫,至使民戶殚盡,委輸無入,吏斷常俸,戰士絕廪,官貸粟帛以自贍給。既不可聞于鄰敵,且非所以爲治,宜一切罷斷諸蔭戶,盡還郡縣!

啥是“蔭戶”?就是我們現在的黑戶人口呗。這些人都不在你國家的“生死簿”上,你國家拿啥去收他們的個人所得稅?

問題是前燕的黑戶問題爲什麽會變得如此之嚴重?道理其實跟滿清八旗子弟的腐敗墮落是一樣的,爲了幫助大家理解社會運轉的一些深度規則,這裏給大家詳細梳理一下其來龍去脈。

當初,慕容儁在分封諸王的時候,也跟宗室們耍了個心眼。這家夥不光防漢人,也防著自己人。慕容儁分封諸王的時候,玩了一個虛擬概念。比如西晉那些分封王爺們,有封土、有官吏、軍隊,所以他們每年都會有一筆穩定的封地收入。但前燕諸王是虛封,並無實土,也因此並沒有封地的定期收入。

這就相當于,慕容儁這個董事長讓一幫宗室勳貴去挂職各分公司的總經理,卻剝奪了人家的分公司效益分紅權,還是讓人家拿死工資。這就搞得前燕的王爺們心裏很不爽了,所以他們便動用了自己手裏的兵權去奪回自己的封地效益。諸王都開始在主政地方的時候去侵占國家的戶口將其圈入軍營的控制和保護,每個慕容王爺都有著數量龐大的“營戶”。“營戶”就相當于明朝的“軍戶”,他們把當地的軍隊伺候好就行了。

這樣一來,就相當于前燕的各分公司總經理都爭相接私活了,接下來的活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往總公司報。而且你們入總公司的賬,可能要收你們十個點的費用,挂靠在我們這裏,八個點甚至六個點就給你們安排了。你們自己選吧。

慢慢地,惡性循環,前燕中央的財政收入就被無限截流了,納稅戶就跟人間蒸發了一樣,你們哪來的財政收入嘛。

慕容恪死後,悅绾上疏後被慕容暐安排專辦此事,朝野震驚,隨後居然清查出來了百萬級別的私藏人口!

暐納之。绾既定制,朝野震驚,出戶二十余萬

但是,老規矩,你斷別人財路就有人斷你生路,悅绾馬上就死了。怎麽死的?《資治通鑒》中說是累死的,《晉書》中說是被慕容評整死的,大家自己去辨別,竊以爲,悅绾極大概率就是被幹掉了。

悅绾之死同時也昭示了前燕已經是積重難返了,沒有人可以救得了前燕了。因爲悅绾不是一般人,他是慕容氏的鮮卑本族,還是超級革命元老。338年時曾帶兵一千喋血孤城的擊敗了李農的三萬圍城;351年進攻河北冉闵時擔任前燕總司令;358年又作爲前燕代表去受降並州壁壘……可就是這麽一位功勳卓著、位高權重的鮮卑自己人因爲介入前燕的反腐,就迅速而離奇地死去了,其他人還敢、還能挑起這個擔子嗎?

自古以來,反腐反貪的事情有且只有掌握絕對權力、無上威望的人傑才能推行下去的。就前燕來說,慕容儁之後,有且只有慕容恪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爲只有這位功高無二的前燕戰神、太宰才能讓那些手握兵權的慕容勳貴們溫順下來。遺憾的是,慕容恪一生太過厚道寬仁,對前燕蛀蟲過于包容,從而導致前燕錯失了動手術的良機。

史載慕容恪爲將不崇尚威嚴,專以恩信禦人,不愛使喚大夥。有時候還偷偷釋放犯罪的軍人,用賊人的首級去幫忙掩蓋。這就導致慕容恪的部隊看似紀律松散,但從來都不出亂子,因爲將士們對慕容恪都是死心塌地的。

可問題是,凡事都是一把雙刃劍,你慕容恪選擇了當一個好好先生,下面的人除了對你慕容恪感恩戴德外,其余便毫無敬畏之心了。反正對其他人犯了錯,慕容恪也會包容、寬恕我們的。慢慢前燕就變成了“只有慕容恪在乎的事才是事,慕容恪不在乎的事都不是事”的生態環境了。

其實像慕容恪這種好好先生的領導,危險是很明顯的。一陰一陽謂之道嘛,管理很多時候就得剛柔並濟,唱一下紅臉再唱一下白臉才行嘛。你作爲一個大領導,一味地當老好人。整個系統就不會有感恩之心了,大家都念你慕容恪的好就行了,跟國家和組織有毛關系呀;然後在好好先生的包容下,整個官僚系統的驕縱情緒將迅速爆棚,咱們明目張膽地吃黑戶又怎麽滴,反正大領導慕容恪不會把我們怎麽樣;慢慢地,前燕的整個官僚系統就變成了除慕容恪外誰也碰不得的毒瘤,我們只認慕容恪,他都沒把我們怎麽樣,你們憑什麽?你們算老幾?不服我們就幹呗!

所以,即便是悅绾這樣的元老去清查諸營蔭戶,也會被安排意外死亡的。因爲你不是慕容恪,我們不需要買你的賬,慕容恪都沒動的事情你就不能動。

咱不是指責古之遺愛慕容恪什麽,但前燕的命運確實只有他能拯救,而他也確確實實沒有出手。要拿他和我們偉大的丞相諸葛亮相比,他或許在這一點上輸分是非常嚴重的。

那爲什麽在慕容恪在世期間,前燕的局面還屬于波瀾不驚呢?但一當慕容恪去世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呢?因爲慕容恪在世,那些腐敗分子還是感念慕容恪的恩情的,不會太沒底線。但慕容恪一走人,他們覺得他們不欠誰的了,誰來都不好使,我們想怎麽弄就怎麽弄。

悅绾被搞死後不久,尚書左丞申紹再次上疏(原文也很長,也不附錄了),同樣直指前燕當時的重症:中央皇室掌握不了高級官員的任免權;官員的政績考核制度完全失效;公務員隊伍龐大且慣性摸魚;軍隊管理混亂到誰都插不進;官場的奢靡、攀比之風蔓延得十分厲害。但是,根本沒人搭理他。你就使勁哔哔吧,不要逼著大家弄死你就行。

看到這,相信大家都知道前燕爲什麽在慕容恪去世後就迅速不行了吧!慕容恪是個好人,也是一個能人,但他就跟我們現在很多單親父母一樣,在該對孩子扮演惡人的時候沒有選擇階段性地做一個惡人,最後導致這個孩子無可救藥。前燕上下無人不愛慕容恪,但是恰恰是因爲只愛、太愛慕容恪了,而默契地選擇不愛那個國家了。沒有了慕容恪,他們只愛他們自己。

掩卷遐思,真的希望廣大朋友們去思考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愛恨、善惡、是非、恩怨,這些東西的本質是什麽?其實它們都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對立統一的。比如懲惡就是揚善,去僞就是存真,真愛過才有真恨來;比如商鞅變法逼著想要安居樂業的百姓去戰場流血,就不是他對秦國和秦民的真愛;比如冉闵爲了實現私欲、打擊政敵而頒布《殺胡令》,就不是他想拯救漢民;比如慕容恪寬厚仁慈,就恰恰是傷害前燕最深的那一刀……

5 阅读:115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5:11

    石闵大單于威武![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