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說SHEIN是服裝産業互聯網龍頭?

羅超Pro 2024-02-02 14:22:35

2018年,騰訊在“930”變革中提出“深耕消費互聯網、擁抱産業互聯網”的全新戰略,自此産業互聯網這一概念日益風靡,成爲互聯網巨頭競相布局的重點,比如百度將AI産業化作爲AI戰略的核心方向;阿裏強化數字商業操作系統概念,助力傳統産業數智化……雖然巨頭們to B戰略的名字各有不同,但本質都是在做産業互聯網。

不過,産業互聯網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它跟to B數字化、企業級服務、互聯網+到底有什麽區別?也很難說清楚。

先說說我個人的理解:與互聯網+只是用“在線化”對傳統産業存量改善和物理疊加不同,産業互聯網更強調重構産業,與零售、貿易、金融、制造、娛樂等産業深度融合並全面再造,通過化學反應創造增量市場,幫助産業轉型升級。與to B數字化、企業級服務只是提供技術工具不同,産業互聯網以技術與管理雙管齊下,推動傳統産業降本增效乃至創新業態,進而做大蛋糕。

關于産業互聯網的一切解釋都很抽象。原因在于:産業互聯網一直缺乏代表性公司。

說到消費互聯網,人們都知道BAT且能說出10家以上的代表公司;說到智能硬件,人們會想到華爲小米;說到AI大模型,人們會想到OpenAI;說到智能汽車,人們會想到特斯拉、蔚小理。

産業互聯網,有沒有代表公司?BAT們在做的,只是産業互聯網的一環:做傳統産業的“數字化助手”,它們不能算産業互聯網公司。有沒有依托産業互聯網崛起的現象級公司?我發現真還有這麽一家:這兩年聲名鵲起的出海佼佼者SHEIN。

一騎絕塵的SHEIN,成爲世界級品牌

說到SHEIN,人們首先會關注它在跨境電商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關注它在按需柔性供應鏈、小單快反等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關注它獨特的“自營品牌+平台”的雙引擎模式,然而卻未曾留意一點:SHEIN是一家産業互聯網公司,它驗證了産業互聯網的巨大潛力。

看懂SHEIN,就能理解産業互聯網。

12月底,Morning Consult基于大量市場調研發布了“全美十大增長最快品牌”榜單,SHEIN位列其中第四,與ChatGPT、可口可樂並列,是唯一一個上榜的中國品牌,也是全球範圍內唯一入榜的時尚零售品牌。與此同時,SHEIN還被這一權威機構評爲“2023年千禧一代(1981-1996年出生)十大增長最快品牌”第二名,第一名是ChatGPT,這表明SEHIN尤其受年輕人青睐。

英國機構money.co.uk的調研則顯示,SHEIN已取代ZARA,成爲全球最受歡迎的時裝品牌。

大數據呈現的結果,與權威機構的調研相得益彰:Google數據顯示,SHEIN已超越ZARA、耐克等,成爲Google搜索量最大的服裝品牌。1月15日data.ai發布的《2024 移動市場報告》顯示,SHEIN 已超越Amazon蟬聯登頂全球購物類APP下載榜首,要知道前者是全品類綜合電商,而後者還只是以賣服裝爲主。

據雷峰網報道,2023年SHEIN的營收已遠超300億美元,遠超傳統時尚品牌的“禦三家”。此前有媒體報道,SHEIN 目標是在2025年GMV提高至585億美元,將超過ZARA和H&M兩大快時尚巨頭的年GMV之和。

在全球時尚産業鏈,SHEIN正在擴大話語權。僅僅是2023年SHEIN就接連拿下時尚女裝品牌Forever 21母公司SPARC Group三分之一的股權、收購了時尚零售集團Frasers Group旗下快時尚品牌Missguided。

從交易與用戶規模、全球消費者的心智占領以及産業影響力等維度來看,SHEIN已成功跻身全球頂尖時尚品牌行列,與ZARA、優衣庫、H&M比肩。與此同時,SHEIN也成爲全球主流購物平台,與Amazon同場競技,在Piper Sandler的調研中,SHEIN是全美青少年最喜愛的購物網站第二名,第一名正是Amazon。

時勢造英雄,縱覽每一個時代崛起的超級互聯網巨頭,都得益于當時科技的核心趨勢,BAT吃到了消費互聯網的紅利,在“互聯網+”浪潮下美團、滴滴、螞蟻們成爲平台經濟的代表,如日中天的字節的核心産品底層都離不開AI算法的驅動……SHEIN,吃到了什麽紅利?

作爲最新一代互聯網巨頭,SHEIN被很多人歸類爲跨境電商企業,這只是表象。跨境電商是SHEIN的核心引擎之一,但它最基礎的業務卻是時尚品牌。SHEIN在數年時間內就成長爲世界級時尚品牌,吃到的並非“跨境紅利”(畢竟跨境電商是跟電商一樣古老的産業),底層的增長動力,正是産業互聯網。

SHEIN式産業互聯網,重構服裝制造業

騰訊率先宣布産業互聯網戰略,馬化騰是公開討論産業互聯網較多的企業家。在2019年的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說:

在英文裏,“産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都是同一個表述,正如“工業革命”和“産業革命”,英文表述也一樣,從曆史來看,蒸汽機、電力不單單在制造業得到廣泛應用,也對其他産業帶來了深刻改變。今天,信息技術也會給我們帶來同樣深刻的影響。我們認爲,工業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工業互聯網”是“産業互聯網”的主戰場。但“産業互聯網”還會更寬泛一些,能夠囊括服務業、甚至農業的轉型升級,也包括制造業的一些新變化。

由此可見,制造業是産業互聯網的重中之重。服裝紡織業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制造業之一,從大明朝將錦緞絲綢出口到全世界的織造局,再到改革開放後“中國制造”的物美價廉的服裝,中國的服裝制造業一直都在世界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明朝紡織業蓬勃發展)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2020—2022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三年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對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增長貢獻率超50%。中國紡織制造産業能力與貿易規模已持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

(傳統服裝制造業)

在服裝制造業的發展中,科技一直扮演著驅動力的角色。發源于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線,是蒸汽機的發明與普及,而蒸汽機最初的應用場景,就是給工廠提供動力驅動紡紗機和織布機。用機器取代手工,大規模工廠生産取代個體手工作坊式生産,成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如今,在産業互聯網的持續變革下,中國服裝制造業正加速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而SHEIN,正是崛起于産業互聯網浪潮中的服裝品牌。

首先,SHEIN是紮根于制造業的實體經濟企業。

跟連接商家但不碰生産的純平台電商不同,SHEIN本身就是一個服裝品牌,通過獨特的社會化協作模式深度整合了大量的服裝工廠以及供應鏈、産業帶,這些此前曾被我總結爲“SHEIN鏈”:

SHEIN的背後是一條跟“果鏈”類似的“SHEIN鏈”,包括百萬就業人群的上下遊服裝工廠、紡織品/設備/包裝/元器件供應商、印染供應商、甚至攝影工作室、倉儲物流夥伴等。“SHEIN鏈”成員與SEHIN一起,在SHEIN的數字化技術下協作,高效地進行設計生産時尚産品並銷往全球。

(無縫生産設備)

正是因爲紮根實體經濟,SHEIN跟崛起于消費互聯網時代的電商平台有本質不同,這是其能夠成爲服裝制造業的産業互聯網巨頭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SHEIN以“互聯網+數字化”革新服裝制造業。

正如前文所言,産業互聯網的精髓在于推動互聯網與産業深度融合並全面再造,通過化學反應創造增量市場,幫助産業轉型升級。在服裝制造業,SHEIN正是這樣做的。

在D2C(直接面向消費者)模式下,基于對市場消費者需求的精准洞察,SHEIN向工廠小批量(從原來的上千、上萬件訂單降低到百來件)下訂單,工廠及時按需(原來動辄數月)出貨,SHEIN將新品投放到市場測試,反饋好就追加訂單,反饋不好立即停止。基于此,SHEIN將社會化制造能力“化零爲整”形成更柔性、更敏捷、更高效的“小單快反”供應鏈,並統一于嚴格的其品牌的生産制造標准、質量管理標准、ESG制造標准,在確保産品品質的同時,SHEIN品牌將庫存率從傳統的30%-40%直接降低到極低的個位數。

(SHEIN鏈的設計師在設計服裝)

SHEIN模式跑通的關鍵在于兩點:

一個是依托互聯網的D2C模式即Direct To Consumer,如果沒有SHEIN App等直連消費者的入口,SHEIN無法及時准確洞察需求,無法快速銷售産品,無法形成流程閉環。

另一個是數字化技術,SHEIN能與工廠等SHEIN鏈夥伴高效協作,離不開大量數字化工具的支持。傳統工廠用郵件/表格/人工/軟件去管理生産物料、人員與計劃,SHEIN助力合作夥伴打造全鏈條數字化工廠,將服裝制造業的排産模式從“計劃”變革爲“按需”,進而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個性化、快閃化、多元化的時尚需求,也讓商品庫存、原材料采購都保持在理想狀態。除了基于數字化實現按需排産外,SHEIN還在推動自動化設備、智能化工具在SHEIN鏈的應用,以推動供應鏈進一步降本增效。

在SHEIN的推動下,中國服裝制造業已在悄然升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敏捷供應鏈:時尚行業競爭優勢新源泉》報告中將“SHEIN鏈”作爲標杆研究,因爲SHEIN打造了業內有史以來最敏捷的按需柔性供應鏈,“SHEIN鏈”的企業們經營效益大幅提升,風險與成本則大幅降低,我國時尚産業鏈的韌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這就是産業互聯網的力量。

(SHEIN官網頁面)

從SHEIN在服裝制造業的實踐來看,實體産業是産業互聯網的“一體”,消費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則是産業互聯網的“兩翼”。數字化技術可助力産業消滅數據孤島、數據驅動協作、實現智能升級,而消費互聯網則能打通前端的需求洞察和形成信息的流程閉環,確保産業蛋糕不斷做大——有無消費互聯網的能力,是區別産業互聯網與to B企業級服務的關鍵特征。

最後,SHEIN通過“管理賦能”推動服裝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産業互聯網,同樣會給對應的實體産業帶來管理思維的進化。在服裝制造業,SHEIN帶來的就是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增長觀。

比如SHEIN會助力合作夥伴提升“軟實力”,提供管理培訓、工廠建設以及公益服務等全方位賦能。2023年,SHEIN宣布5年投入5億,在技術創新、培訓支持、工廠擴建以及社區服務等多方面深化供應商賦能工作。僅2023一年SHEIN就開展了逾620場培訓,同期開展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爲全行業培養職業化的優秀技術與管理人才;

再比如SHEIN會推動服裝制造業ESG(可持續發展),減少紡織品浪費,更早實現雙碳目標。SHEIN的按需供應模式可以在源頭大幅減少浪費,同時推動供應商在産品制造全程有效地貫徹ESG體系,例如利用數碼熱轉印進行印花制作、過程零耗水;例如推廣光伏屋頂、推進工業廢棄物零填埋等等,降低價值鏈的碳排放水平,減少每件商品生産的“水足迹”。

依托産業互聯網,SHEIN讓服裝制造業的合作夥伴既有了更先進的生産管理工具,同時也有了更長期的企業經營理念。只有服裝制造業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決策者都有了高質量增長的意識,我國服裝制造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走完“從制造到創造,從速度到質量,從産品到品牌”的躍遷之路。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從來不是對立的。在國家政策號召下,十四五以來“數實融合”更是成爲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抓手,SHEIN在服裝制造業的實踐,正是典型的數實融合。紮根服裝産業,依托互聯網與數字化,糅合新一代管理理念,SHEIN成功地打造了服裝制造業的産業互聯網樣本。

2023年12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曾表示,中國紡織産業正聚焦科技、時尚、綠色轉型發展,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並存階段,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深度融合,中國紡織品牌國際化、企業集約化步伐也正在加快,形成柯橋、盛澤、常熟、虎門、海甯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千億級産業集群,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大量湧現。

産業互聯網的力量,正在服裝行業顯現。

更多SHEIN式産業互聯網巨頭將浮出水面

其實馬化騰在2019年就曾預測,産業互聯網的一大發展趨勢是:借助産業互聯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從傳統産業自己“單腳跳”,變爲與互聯網協作的“雙腿跑”:

“中國傳統産業需要充分借助我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優勢和創新能力,打通消費端與供給端的有效連接(即C2B),幫助整個供應鏈更新叠代,能夠對C端用戶的需求變動,做出靈敏而精准的反應。”

(2019年IT領袖峰會,馬化騰關于産業互聯網的主題演講)

SHEIN在服裝制造業,生動地驗證了馬化騰的預判:它以按需柔性敏捷供應鏈模式,成功地打通消費端與供給側,助力服裝供應鏈更新叠代,更好地把握C端用戶的時尚需求。有了SHEIN式産業互聯網,服裝制造業不再只是按照傳統路徑去做升級(比如設備自動化,比如信息化,比如軟件系統上雲),而是與消費互聯網協作,在“互聯網與數字化”的兩翼下“雙腿跑”。

2024年,AI大模型加速産業智能化進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數實融合”勢不可擋,産業互聯網發展正當時。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消費互聯網天花板已現,市場空間更廣袤的産業互聯網成爲新的增長點,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資本以及從業者會進入或者加碼産業互聯網賽道。另一方面,我國全面加速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追求經濟高質量增長,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早已明確要推動産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型制造等融通發展模式,以數字技術促進産業融合發展,千行百業擁抱産業互聯網的意願日益強勁。

在服裝制造業,SHEIN作爲“數實融合”的推動者,成功地推動了産業互聯網的進程,且實現了消費互聯網與産品互聯網的融通發展。在服裝制造外的其他制造業,以及在制造業外的農業、文旅、健康、能源、交通、物流、商貿等等千行百業,都有大量的産業互聯網玩家。

産業互聯網水大魚大,《中國産業互聯網白皮書》預測,2025年我國産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2030年將達到12.22萬億元,市場滲透率則將在2025年達到12%,在2030年達到38%。截至目前,除服裝産業互聯網的代表SHEIN外,市面上尚未出現産業互聯網獨角獸或者說現象級公司,其實這不讓人意外。

産業互聯網要跟傳統産業深度融合發展,要讓數字化工具與新一代管理落地,就必須花時間去磨合,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具有“慢”的特征,不可能像消費互聯網一樣出現抖音等這樣的“一夜爆紅”的應用或者說公司。SHEIN在“一朝成名天下知”前,在服裝産業也已耕耘差不多10多年,它一直都在默默地探索柔性按需這樣的模式,當年團隊也是在廣東跑服裝工廠,一家工廠一家工廠地談才奠定了SHEIN鏈的基礎,才得以跟服裝産業“融”在了一起。

明天的産業互聯網巨頭,今天可能正在跑工廠。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就會有更多像SHEIN一樣的産業互聯網佼佼者,在對應産業耕耘積蓄後,華麗地浮出水面。

0 阅读:18

羅超Pro

簡介:專注于AI科技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