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次數變多!老太誤以爲子宮脫垂,沒想到又“遇上”直腸癌

揚眼 2024-02-26 21:15:49

近日,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胃腸外科的病房裏,即將出院的75歲陳阿姨(化名)爲感謝給她手術的陶慶松主任醫師團隊,特地送來一面“量身定制”的錦旗:“中大醫師陶慶松,無影燈下見真功。華佗後繼有來人,一心爲民除病痛”。在這面“賦詩”的錦旗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患者及家屬爲陶慶松主任醫師(左一)團隊獻上錦旗

老太誤以爲子宮脫垂,沒想到又加上直腸癌

前段時間,子女發現陳阿姨上廁所次數變多,還看到廁所紙簍裏有血,趕緊“架著”陳阿姨來到醫院,求助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胃腸外科陶慶松主任醫師。

“陶主任,我這也不是什麽大問題,子宮脫垂是我的老毛病。之前看過婦科專家,他們說子宮脫垂會導致小便和大便次數增多的。孩子們太緊張了,我沒事的。”一看到胃腸外科陶慶松主任醫師,陳阿姨就趕緊辯解道。

原來,陳阿姨20多年來就一直有個難以啓齒又異常痛苦的私密問題:外陰口一直有一個“大腫物”脫出來。一開始只在咳嗽、腹部用力時明顯,躺下後可自行縮回去。由于問題比較私密,大小便也正常,陳阿姨並沒有重視,一直也沒有去醫院就診。一年前開始,陳姨發現脫出的腫物明顯增大了很多,開始出現尿頻,同時伴有肛門墜脹、想上廁所的感覺。

陳阿姨意識到這次必須要去看醫生,她打聽到中大醫院女性盆底健康中心可以治療這個頑疾。經檢查,陳阿姨被診斷子宮三度脫垂,下腹墜脹感、尿頻、排尿不盡感都是脫垂的子宮壓迫輸尿管、膀胱和直腸所致。因爲脫垂多年,她已經出現了腎積水,醫生建議立刻手術治療。陳阿姨卻認爲自己年紀大了,這個毛病雖然痛苦,但仍然能忍受,就沒有進行治療。沒想到,這次又有了新問題。

陶慶松主任醫師了解患者情況後,首先爲患者進行肛門指診。在檢查中,他敏銳地發現患者距離肛門4-5厘米處有一個腫物,手套拿出來後明顯有出血情況。“老太太,你大便次數多,不僅是子宮脫垂的問題,腸子也有問題,要住院好好查一查!” 陶主任解釋道。

多重疾病纏身,多科聯合一舉鏟除

在子女再三勸說下,陳阿姨終于同意住院。經過腸鏡等檢查發現,陳阿姨患上的是直腸癌,同時合並子宮重度脫垂、雙腎積水。陶慶松主任醫師介紹,直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出血、梗阻、遠處轉移,甚至危及生命。但直腸癌手術不可避免會造成盆腔髒器粘連,結構層次不清,給子宮脫垂手術帶來難度,若不慎傷及腸道則會導致直腸瘘發生,甚至保肛失敗,需要永久造口可能。

爲制定科學精准的手術方案,胃腸外科陶慶松主任醫師聯合婦産科周白主任醫師、泌尿外科李濤主治醫師、放射科王敏副主任醫師對患者病情展開多學科討論,最終決定同期行手術治療。多學科團隊爲陳阿姨制定了一套缜密的手術計劃:泌尿外科先在膀胱鏡下放置雙側輸尿管支架,胃腸外科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低位保肛術,最後婦産科行子宮脫垂改良修複術。術中,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和婦科三個手術組按既定方案輪替上台手術,僅用2個多小時即成功完成了手術。

術後,患者腹壁上僅留下幾個微創手術的小疤痕。第二天陳阿姨即可下地活動,再也沒有便血、尿頻、小腹墜脹感了,一周後便可以出院。出院前,患者家屬特定送來錦旗,感謝中大醫院團隊不僅去除了低位直腸癌腫瘤、一期保留了肛門,還治愈了困擾多年的頑疾。

重視結直腸癌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陶慶松介紹,陳阿姨的大便次數增多其實不全是子宮脫垂所致,而是直腸腫瘤引起的症狀,對低位直腸癌最簡單有效的檢查就是肛門指診。而對于直腸癌的治療,“一般來說,距離肛門4-5厘米內的直腸癌,很多情況下都需要挖掉肛門,在腹部永久性造口,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作爲醫生,我們希望能在幹淨根除病竈的基礎上,又能讓患者生活質量大大提高。這樣兩全其美的結果,我們也感到非常欣慰。”

據了解,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最大的危險在于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只是輕微腹痛、便秘或排便習慣改變。“許多患者自己拖延病情,最終發現時已處于中晚期。”陶慶松主任醫師提醒,大家必須重視結直腸癌篩查,尤其有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素的人群,篩查方法包括大便隱血試驗與結腸鏡檢查等。

通訊員 劉秦傑 劉敏 程守勤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校對 盛媛媛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