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獨家透露:程序員不再是唯一選擇,這個學科將引領潮流!

創業者李孟 2024-02-18 01:13:39

如何看待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稱"人人都能當程序員,別再學習計算機了“?並且他稱下一個黃金賽道是”生物學“。大家如何看待這位IT巨子的言論?似乎和國內的主流趨勢不同呢……畢竟高校計算機最近幾年一直是熱門中熱門。而生物是公認的大學專業”四大天坑“之一。

黃仁勳的這種觀念可能來源于他對于科技發展動向的深入理解,特別是在人工智能與生物學交叉領域的前瞻判斷。以下是對這位IT巨子言論的分析:

1、技術發展:

隨著計算技術的迅猛進步,編程變得越來越便捷和易于掌握。甚至有些平台和工具已經能夠讓非專業人員也能進行基礎的編程操作。黃仁勳所提到的“人人都是程序員”可能是指這種技術的普遍性和易用性的提升。

2、生物學的重要性:

黃仁勳強調生物學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主要是因爲生物學在健康、醫療、農業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影響力。他的觀點反映了一個趨勢,即生命科學與各種現代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的融合將爲未來的創新開辟新的道路。

3、長期視角:

從長遠角度考慮,對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和教育投入資源可能會帶來豐厚的回報,但這需要經曆一個較長的周期。所以,黃仁勳的觀點可能更適用于那些對未來有深遠規劃的個人和機構。

4、國內趨勢:

在中國,計算機科學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學科,而生物學專業由于就業難度大等問題,被戲稱爲“四大深坑”之一。黃仁勳的觀點似乎與國內流行趨勢背道而馳,這可能是因爲中國目前正處于信息技術的快速擴張期,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依然很大。

5、個體差異:

盡管黃仁勳的行業觀點頗有見地,但每個人的職業目標和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並非所有人都熱衷于或適合從事生物學領域的研究,因此學生們在選擇專業時,需要結合自身的興趣和職業規劃來考慮。

6、綜合能力:

在今後的教育和職業進步中,人們可能會更加重視跨越不同學科的綜合技能,即使在專注于生物學的領域中,掌握計算機等相關技術也會成爲一項優勢。

總的來說,黃仁勳的講話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趨勢,即未來的科技發展將更加依賴于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特別是生物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結合。盡管在短期內計算機專業可能仍然是就業市場的寵兒,但從長遠的角度看,生物學有可能崛起成爲新的熱門領域。這也提示我們在選擇專業時,需要綜合考慮個人興趣、市場供求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此大家是怎麽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3 阅读:2226
评论列表
  • 2024-02-18 12:10

    編者小學沒畢業?這麽簡單的一句話都理解出歧義?他的意思是,計算機技術要向前發展,人工智能就是發展的方向。讓計算機直接理解人的意思,不需要人掌握額外的計算機技術。

  • 2024-02-18 11:45

    不是不要學計算機,是計算機的專業重點已經轉向人工智能領域。

    拳打美d腳踢鵝Z 回覆:
    計算機專業包括人工智能,沒有計算機有個屁的人工智能[笑著哭]
  • 2024-02-18 18:17

    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後,人可能都是多余的,咋整?……

  • 2024-02-18 19:29

    利用華夏文明中的度量衡、紀元曆、文字、語言、思維模式和審美觀念,創建了一套獨特的科技標准體系。這個體系涵蓋了各個領域,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技術,都有明確的規範和標准。在這個體系的指導下,研發出了一種與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計算機完全不同的計算機。這種計算機的設計靈感來自于華夏文明中的八卦圖和陰陽兩極的概念,它采用了一種全新的計算方式,能夠更加高效地處理複雜的任務。這種計算機的硬件部分由一系列的能量晶體和電路組成,它們按照特定的規律排列,形成了一個類似于八卦圖的結構。這些晶體和電路能夠通過調整自身的能量狀態來實現計算和存儲功能。而計算機的軟件部分則是基于華夏文明中的文字和語言開發的。這種編程語言采用了一種類似于文言文的語法結構,它更加注重語義和邏輯的表達,而不僅僅是命令和控制。這種編程語言能夠讓程序員更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從而提高代碼的質量和可維護性。

    用戶12xxx56 回覆:
    科盲少意淫,現在的計算機就是8位碼表和二進制,科技根本不存在標准體系,只有産品才有標准體系,科技是相對最優解,沒有最標准只有更標准。
    用戶38xxx54 回覆: 用戶12xxx56
    這就引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外星的高級科技文明究竟是基于何種原理和技術來推進其科技進步的?它們研發的計算機系統又采用了何種基礎架構和原理進行構建?這些外星計算機的程序編碼,是否也像我們地球上的計算機那樣依賴某種特定的邏輯和語言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外星文明能夠運用自身獨特的文字、語言及思維模式創造出高精尖的科技産物。那麽,爲什麽華夏文明不能同樣以其博大精深的文明底蘊、豐富多樣的文字表達、獨樹一幟的語言結構以及深厚悠久的思維傳統爲基礎,來獨立發展並創新屬于自身的高科技成果呢?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對本土文化與科技創新關系的一種反思,旨在探討不同文明在發展高科技過程中如何結合自身的文化基因和智慧資源,而非簡單地拷貝或套用其他文明的技術發展模式。華夏文明擁有五千年曆史積澱,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邏輯體系和藝術科學等智慧完全可以作爲孕育高科技的獨特源泉,關鍵在于如何有效挖掘和轉化這些傳統優勢以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求。
  • 2024-02-18 09:30

    什麽領域都離不開計算機[笑著哭]

    田野 回覆:
    早十年前就有文章說計算機專業飽和,就已經害了不少人。計算機專業國考省考、企業也很吃香[笑著哭]
    拳打美d腳踢鵝Z 回覆: 田野
    感覺將來只有計算機不會失業,其他所有行業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無人架駛讓司機失業,機器人讓工人失業,Chatgpt讓文科失業,早幾天的sora讓電影廣告視頻等失業……
  • 2024-02-18 07:30

    別學計算機,讓老子遙遙領先

  • 2024-02-18 16:21

    能有利于報考公務員嗎?

  • 2024-02-18 18:42

    生物學好了能考公嗎?[呲牙笑]

創業者李孟

簡介:一起聊互聯網創業、互聯網科技資訊以及科技營銷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