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資本對生豬養殖行業格局的四個深遠影響

豬哥技術 2024-04-03 12:01:10

自從18/19年非瘟時代開始後,集團公司養豬的進程快速擴張,從2018年前的占全國總出欄數不足10%,快速飙升到2023年的51%,且呈現出繼續擴張的趨勢,全國出欄數排名第一百名的養豬企業,年出欄生豬還超過7萬頭,集團公司養豬已經成長爲一個龐然大物。

2019年到2020年生豬養殖業暴利後,集團豬企,上市豬企,大躍進式的産能擴張,排名前20名的豬企,生豬出欄量從2018年的6850萬頭,增長到2003年的20092萬頭,增長了13242萬頭,增長了193%。

排名前100名的豬企,能繁母豬存欄1800萬頭,一只母豬的年出欄肉豬按照20頭計算,就是3.6億頭,占全國7億頭生豬市場的51%。

如果按照當前産能的滿負荷計算,100強豬企年出欄生豬可以達到驚人的5.4億頭,占全國7億頭生豬市場的77%。

集團公司的快速擴張,對原本的生豬養殖業格局,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深層次的,主要有四點,分別是撷取疫情紅利,拉長豬周期底部磨底期,貶值養殖戶豬舍資産,重建生豬養殖業格局,下面我們來說一說:

1:疫情帶來的養殖紅利被集團資本無情撷取。

原本的生豬養殖戶,在疫情中損失慘重,這部分養殖戶的生豬存欄在疫情中快速被清零,重新借貸融資尤爲困難,只能勉強買點母豬等著生小豬,慢慢的欠款拖到小豬上市,而集團公司一出手,就是從市場上高價搶購仔豬,快速推高仔豬價格,最高峰的時候正邦搶到了2300元/頭,同時快速租賃,合建,改建,擴建在疫情中損失慘重無力複養的規模豬場,快速投苗快速育肥,在普通養殖戶還沒有生豬存欄上市的時候上市銷售,提前撷取疫情紅利,等到真正在疫情中損失慘重的養殖戶的生豬上市的時候,豬價早就被集團公司快速育肥的産能給拉下來了,這一步基本斷送了普通養殖戶依靠複養重新挽回損失的希望。

2:利用撷取的巨額養殖紅利,快速擴張規模,人爲拉長豬周期底部模式期。

養殖戶複養的存欄起來了,集團公司的存欄擴張得又那麽高,豬的消費只有那麽多,原本産能和消費就持平的,只是疫情過程中集團資本打了一個時間差快速擴張了一波,現在産能已經飽和了,嚴重的飽和,是淘汰養殖戶還是淘汰集團公司呢?那就看誰更能虧得起,誰就能夠活下來!接下來就是開始硬拼虧損去磨底了,養殖戶原本的財富就被疫情給歸零了,疫情紅利又被集團公司提前撷取了,複養成功後就壓根沒有養殖利潤,如何能夠扛得住這波虧損呢?于是乎,沒有再次中標的,只好繼續舉債,上杠杆,爭取用時間換取空間,取得最終勝利,但是在複養後再次中標的同行,只能無奈的離開這個行業,留下的就是破敗不堪的豬舍,和拼搏奮鬥幾年十幾年的固定資産投入。

3:集團公司快速擴建豬場,重導産能格局的過程中,導致普通養殖戶的豬舍資産快速貶值,養殖戶的豬舍這些資産,都是在過去的幾年甚至十幾年辛苦積累下來的,規模從小到大,存欄從少到多,賺點錢都攢著擴建豬場,擴大存欄數量,全國只需要3.5億的生豬存欄,現在集團公司就占了一半,加起來全國的豬舍可以養四億多的豬了,還不包括集團公司沒有滿産的那部分份額,加起來就達到驚人的五億頭生豬存欄豬舍,可是消費只有那麽多,全國14億人,兩個人一頭豬,7億頭豬一年,這是不變的,未來只會更少不會更多了,隨著經濟的發展,雞鴨魚蝦的替代,人口基數的減少,飲食習慣的改變,豬肉消費只會下降不會上升的,那這多出來的豬場怎麽辦?答案就是淘汰!大量的千頭存欄以內的豬場會被棄置,一同棄置的還有普通養殖戶的多年奮鬥心血。

4:在後資本時代,集團公司的血拼會在一到兩年完成整合,綜合成本高的養殖公司的豬舍資産會被綜合成本低的公司吞並,畢竟野蠻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點疫情紅利已經被連年的虧損和快速擴張給消磨殆盡了,再虧也虧不下去了,爆雷一部分,整合一部分,這部分進程會在2023/2024年完成,這個階段爆雷的養豬企業會很多,誰的綜合成本高誰的風險大,同時快速爆雷潮也會引發供應商收縮欠款,資本方收縮資金規模,從而加快爆雷現象的産生,同時加速集團公司的整合,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完成了整合後,各個養殖集團就會進入降低成本的養殖方向,公司加農戶的養殖模式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原本的生豬養殖業從業者的豬場會根據集團公司的生物安全策略進行升級改造,合同豬養殖模式會是未來的主流模式,一切都會朝著透明的方向發展,代養模式的管理與操作都會趨于同化,各個公司的模式都差不多,代養費結算也都差不多,飼料與豬苗的品質也都會逐步同化,行業又重新朝著降本增效的方向發展。

寫在最後:

唯一的變數,就是來自于非瘟疫苗是否會面世,如果成熟的非瘟疫苗面世了,中小型豬場會迎來新生,集團資本養豬的發展方向會是以牧原爲代表的自繁自養模式,還是以溫氏爲代表的公司加農戶模式,猶未可知,但是中小型豬場必然會回到自繁自養模式下良性發展,就看非瘟疫苗能否順利面世了,以及面世的時間節點,如果三年內無法面世,那基本整個生豬養殖行業的格局就固定下來,公司加農戶的代養模式一旦固定下來了,疫苗公司必然也就不會再投入過多的資金去研發非瘟疫苗了,因爲疫苗對于自繁自養模式才是剛性需求,對于全進全出模式,可有可無罷了,到了那個時候,就永遠不會有非瘟疫苗了。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了,我是豬哥靓,和大家共同交流溝通生豬養殖行業的各種信息,不賣獸藥不營銷,誠交各位養殖同行,我們養殖群裏見。

0 阅读:340

豬哥技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