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武功真的不值一提?爲何清朝的曆史功績那麽容易被忽視

暢敏古今風雲 2024-04-21 10:46:30

清朝前期的武功真的不值一提嗎?爲何清朝的曆史功績那麽容易被忽視?談及清朝,人們往往不由自主地想到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一個對內腐敗、對外無能的固化形象頓時躍然紙上。但清朝真的是像大家想象的那般一無是處嗎?

一個能存活近300年的封建王朝,是必然有其過人之處的。從當時明末的曆史大環境看,明朝末年戰亂紛紛,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清朝的統一戰爭有其曆史必然性,清朝對于中華的一統,絕對可以說是穩定住了當時時局,清朝又廢除明末因兵饷而加征在百姓身上沉重的賦稅枷鎖,給了遭受戰亂荼毒的明末百姓以喘息機會。

17世紀前,東北的滿洲人還是一個個未開化的野蠻部落。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爲止,清朝已經建立了一個領土面積高達1300萬平方公裏的大帝國。

從領土貢獻的角度看,清朝初期的武功尤爲關鍵。從1688年開始,在穩定漢地基本派的基礎上,康熙帝開始了對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征服。

通過烏蘭布通之戰和昭莫多之戰兩次關鍵戰役,清朝完成了對噶爾丹的殲滅。多倫諾爾會盟的召開,標志著外蒙古納入中華版圖。

噶爾丹雖被清軍逼死于漠北的草原,其侄兒策妄阿拉布坦卻繼承了准噶爾的版圖。漠西的准噶爾汗國依然是活躍在蒙古高原以西的強大勢力,軍事實力不容忽視。

1717年,准噶爾騎兵突襲拉薩,滅亡了喜馬拉雅之巅的和碩特汗國,揭開了清准高原爭奪戰的序幕。

隨後,康熙帝執意要攻下西藏這塊宗教戰略要地,經過清軍一番浴血奮戰,才終于擊潰准軍。

于是清朝又將西藏納入實際控制之下。

自雍正帝創立秘密儲君制度後,清朝的皇位繼承制度逐漸穩定下來,而漠西蒙古人作爲遊牧民族,在汗位繼承問題上卻遠不如清朝穩妥,汗位的更叠往往伴隨著血雨腥風。

1745年,准噶爾汗噶爾丹策零逝世,汗國隨即陷入爭奪汗位的內亂,清准雙方脆弱的平衡狀態,隨著准噶爾陷入內鬥而被打破,中華再次統一西域的時機已然成熟。

1755年,乾隆皇帝發兵5萬撲向伊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亡了盛極一時的准噶爾汗國,隨後又鋪平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亂,整個西域正式納入了中華版圖。

自此,清朝完成了對蒙古高原的征服,完成了青藏高原的控制,完成了西域的征服,清朝的武功也達到了極盛。

單單從領土貢獻的角度,清朝的貢獻確實不小。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