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發布産業政策54項“免申即享”清單

燕趙時訊 2024-04-11 18:00:42

4月11日,雄安新區發布産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舉措和開展情況。

本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的54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是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梳理的第一批“免申即享”政策。從行業領域看,首批清單包含工信領域22條、商務領域21條、科技領域6條、發改領域2條、外貿領域2條、疏解領域1條,基本覆蓋了新區産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能夠觸達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從政策類型上看,首批清單包含條件類政策36項、名單類政策18項。

今年一季度,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組織了産業政策集中兌付工作,共兌現獎補資金3781.4萬元,其中,51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方式獲得獎補資金2495.7萬元,包含數字人民幣兌付獎補資金865.7萬元。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雄安新區“免申即享”工作主要圍繞技術支撐體系、資金監管體系、政策更新體系、智慧便捷體系等4大工作體系開展相關工作。在技術支撐體系方面,雄安新區産業互聯網平台基于區塊鏈技術,通過政府間數據互通,融合各部門提供的可信數據,爲企業建立起一個安全的“企業數據賬戶”,將全面、連續、真實的企業數據進行邏輯上歸集並加以確權。對惠企政策進行標准化拆解,讓企業看得懂、好理解,同時梳理政策關鍵指標,生成“政策指標庫”,爲政策匹配提供數據源。

資金監管體系方面,按照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進行資金監管。在事前環節,産業互聯網平台發揮區塊鏈技術優勢,保障企業信息不可篡改、真實可靠,爲財政資金兌付築牢堅實基礎。在事中環節,雄安新區財務共享中心實現全流程線上審批,責任明確、有迹可循。在事後環節,根據不同政策獎補要求,通過數幣賬戶可“染色”的特性對企業獲補資金進行監管,保障每一筆獎補資金使用合法合規。

政策更新體系方面,將“免申即享”政策分爲條件類和名單類,即需滿足特定條件觸發兌付和類似“白名單”的直接兌付。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則,堅持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率先推進實現首批54項名單類、條件類政策免申請辦理。各部門在政策制定與細則優化過程中將植入“免申”觀念,做到主動更新主動出台,分批向社會公布。

智慧便捷體系方面,雄安新區産業互聯網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疊加,輔助政策主管部門篩選符合條件的對象,爲産業政策“免申即享”落實落地提供平台支撐。將新區各部門的“免申即享”産業政策全面接入産業互聯網平台,彙總形成“政策日曆”幫助企業清晰了解政策時序,提供合理預期。優化平台操作體驗,探索“最多點3次”操作,實現“免申即享”政策直達快享。

下一步,雄安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將一如既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有諾必踐、有難必幫、無事不擾”,在産業政策“免申即享”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發布會上,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相關負責人還就産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的背景意義、“免申即享”政策清單、雄安新區産業互聯平台定義等內容答記者問。據介紹,雄安新區推動産業政策“免申即享”工作目的是緊緊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零障礙辦好每一件事”,牢固樹立“成就企業就是成就雄安”的服務理念,從企業和群衆視角出發,把服務放在更爲重要的位置,堅持服務疏解、服務項目、服務企業、服務群衆,創新服務模式,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讓每一個經營主體在雄安辦事都感到優質、高效、舒適,更加有力促進各類要素集聚,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據了解,自2023年起,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即以部分産業政策作爲試點,探索推進“免申即享”工作,不斷總結、加強合作、持續提升,積累了一定經驗。在此基礎上,聚焦打通産業政策落地“最後一百米”,建立“免申即享”工作機制,通過數據彙聚共享、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輔助,精准匹配企業與政策,實現産業政策資金“免申報、零跑腿、快兌現”,持續營造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免申即享”政策環境。

報道:記者彭海峰

來源:雄安之聲

0 阅读:1

燕趙時訊

簡介:網眼觀天下,聚焦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