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害怕被成熟芯片“卷死”,加征50%關稅:自斷其路還是另有圖謀?

互聯魚 2024-05-17 11:57:56

文l編 互聯魚

近日,美國對價值高達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揮起了“關稅大棒”,這一舉措在國際貿易領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仔細分析,這次加稅的商品種類繁多,從鋼鐵、鋁材到高科技産品如半導體、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幾乎涵蓋了産業鏈的方方面面。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電動汽車的關稅直接從25%飙升到100%,半導體和光伏電池的關稅也分別提升至50%和25%。這一舉動無疑是對中美經貿關系的一次重大考驗。

我們先來看看電動汽車這一領域。電動汽車作爲新能源産業的代表,是未來交通出行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和生産國,其産業鏈完整、技術成熟,且成本優勢明顯。

美國此舉等于是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門檻,將中國質優價廉的電動汽車拒之門外。這無疑會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影響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的普及速度。

再來談談半導體。半導體是現代電子設備的核心組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此次將半導體關稅提升至50%,看似是在保護本國産業,實則是美國人害怕自己的芯片市場被卷死。

畢竟中國的晶圓制造成本低,效率高,這是公認的事實。

美國提高關稅,只會迫使其國內芯片設計企業面臨兩難選擇:要麽回歸高成本的本土生産,要麽承受高額關稅從中國進口。這無疑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影響其市場競爭力。

此外,光伏電池關稅的提升也值得玩味。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的大背景下,美國此舉似乎有些背道而馳。中國光伏産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和強大的生産能力。提高關稅不僅會阻礙美國清潔能源的發展步伐,還會增加美國民衆的用電成本。

那麽,美國爲何還要執意加征關稅呢?

這與美國的政治和經濟考量有關。

從政治層面看,加征關稅可以作爲美國人對“外部壓力”的一種回應,顯示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強硬態度。同時在大選年的背景下,此舉也可能被用作爭取選民支持的一種手段。

從經濟層面看,美國人想著通過加征關稅來保護本國産業,盡管這種做法長期效果是沒用的。

然而無論如何解讀美國的動機,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任何試圖通過高築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産業的做法都是短視的。

美國此次加征關稅,不僅傷及自身,還可能對全球經濟格局産生不好的影響。

因爲很多美國企業在中國有大量的投資和生産線,提高關稅無疑會增加它們的運營成本,進而影響其全球競爭力。而且,高關稅還可能導致美國市場上的相關産品價格上漲,最終損害的是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此外,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的報告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數據。報告顯示,盡管美國試圖通過大量補貼吸引芯片制造企業回流,但其在全球半導體産能中的份額增長其實非常有限。

到2026年,美國的芯片産能份額大約只有11.7%,而中國大陸的份額則高達22.3%。這意味著未來美國依然必須依賴中國的芯片制造能力。

重點是,美國需要中國市場的芯片消費能力,這是他們無法忽視的。

許多美國芯片制造商不僅向中國銷售産品,還得從中國采購原材料和組件。

中國現在科技、經濟發展都很快,對芯片的需求都在指數級猛增。這麽大的市場,美國芯片制造商怎麽可能放過呢?美國人十分渴望中國買他們的芯片。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記得分享,寫下您的觀點!

2 阅读:577
评论列表

互聯魚

簡介:新媒體公司創業者,致敬科技發展,趣聊商業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