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四人遞補爲中央委員,一位大將最先脫穎而出

文史茶館 2024-02-14 14:47:20

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有四人遞補爲中央委員。這其中有一位未來的大將,猜猜他是誰?既不是粟裕,也不是陳赓。

先來說一下,爲什麽要遞補?那是因爲之前的中央委員中有四位已經不在了。

第一位是陳潭秋,中共一大代表,革命資曆非常老。1945年七大召開,選舉陳潭秋爲中央委員,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陳潭秋其實在1943年就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了。

還有兩位是王若飛和秦邦憲。秦邦憲也就是博古。他們兩位都是七大選出的中央委員,在1946年由重慶乘坐飛機返回延安的途中,因爲飛機失事不幸遇難。

最後一位是關向應,賀龍的老搭檔,八路軍120師的政委。七大上,關向應和賀龍一起當選爲中央委員。關向應的身體不好,長期帶病堅持工作,不幸在1946年病逝。

陳潭秋、王若飛、秦邦憲和關向應都已經不在了,所以七屆二中全會遞補了四位中央委員。他們又是誰呢?

第一位是廖承志,國民黨元老廖仲恺之子,他在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後毅然加入了共産黨。紅軍時期被派到紅四方面軍擔任總政治部秘書長,因爲反對張國焘搞分裂,而被張國焘逮捕。

(廖承志)

紅軍勝利會師之後,周總理棋快一步,救下了廖承志,否則他有可能也成爲張國焘的刀下之鬼。廖承志在七大中央候補委員中得票最高,排名第一,所以第一個遞補。

第二位是王稼祥,王稼祥曾經的地位很高,他當過紅軍總政治部主任,曾經是政治局委員,在遵義會議上投了關鍵一票。可是七大的時候,大家認爲王稼祥犯過錯誤,嚴重脫離群衆,不適合當中央委員。

雖然毛主席親自爲王稼祥拉票,可是他最終還是落選了,成爲得票第二的中央候補委員。王稼祥是有功的,不能忘記他。七屆二中全會之後,他遞補爲中央委員。

第三位是陳伯達,他在中央候補委員中排名第三,所以依次遞補。陳伯達是誰?他是毛主席的秘書,起草了很多理論文章,是毛主席的好助手,建國後陳伯達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爲常委,官至正國級。

最後一位是未來共和國的大將。是開國第一大將粟裕嗎?不是,粟裕在中央候補委員排名第13,遞補也輪不到他。那麽是陳赓嗎?陳赓也是中央候補委員。

這裏面還有一個故事。陳赓成了候補,他可能有點情緒吧,薄一波比他年輕,是他的政委,居然當選爲中央委員,而名氣那麽大、戰功那麽高,卻只是候補,讓他情何以堪?

陳赓就去問毛主席,什麽叫候補?毛主席笑了笑,沒有搭理他。陳赓卻不依不饒地追問,有人就打趣說,屁股上插黨參——候補。陳赓聽後哈哈大笑,沒想到有人比他更幽默。

既不是粟裕,也不是陳赓,那是誰呢?他是黃克誠。黃克誠在中央候補委員中排名第四,所以第四個遞補。七大召開在1945年上半年,當時粟裕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浙軍區司令員。

黃克誠是第三師師長。粟裕的威望難道還沒有黃克誠高?確實是這樣。粟裕成名更多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是華東野戰軍的副統帥。戰功是一回事,威望又是另外一回事,粟裕的革命資曆比不過黃克誠。

陳赓也比不過。十大將排名,陳赓位在黃克誠之後。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時候,黃克誠被任命爲天津市委書記,然後又擔任了湖南省委書記,地位相當之高。

黃克誠在十大將中率先脫穎而出,遞補爲中央委員。粟裕和陳赓當選爲中央委員,要到1956年,他們比黃克誠晚了7年。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建國之初,黃克誠能夠身兼數職,成爲地位最顯赫的大將。

1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