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思公主應爲正常夭折,武則天借此事件催促唐高宗廢王立武

史海撷英 2024-05-05 17:25:17

安定思公主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沒多久就薨逝了,至于薨逝的原因,史料記載不一,《舊唐書》沒有記載這件事,《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記載是武則天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安定公主,然後嫁禍給王皇後。《新唐書》記載:“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爲歡言, 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 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資治通鑒》記載:“後寵雖衰,然上未有意廢也。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後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記載的過程差不多,雖然史書明確記載了是武則天害死了自己的女兒,並且所有的事情看起來合情合理,但這事一直是疑點重重。

唐高宗廢黜王皇後的诏書中並未提到王皇後殺安定公主

唐高宗確有廢除王皇後的意思,他在廢除王皇後的诏書中提到廢後的理由是:皇後無子。並沒有提到王皇後殺死了安定公主,如果王皇後真的殺死了安定公主,爲何诏書中只字不提?

唐高宗雖然軟弱,但並非昏君,他還是分得清是非黑白的,唐朝就是在唐高宗手上延續了貞觀之治的盛世,不管是王皇後還是武則天,只要她們敢殺唐高宗的女兒,唐高宗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唐朝時期的史料並未記載武則天殺死安定公主

光宅元年(684年),因爲武則天廢除唐中宗李顯的帝位,另立李旦爲帝,李世勣的孫子,柳州司馬李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他的謀士駱賓王撰寫《爲徐敬業討武曌檄》的檄文號召天下,在檄文中,駱賓王把武則天罵得狗血淋頭,摘抄其中幾句:“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爲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鸩母。”但通篇沒說武則天害死了自己的女兒,如果武則天真的害死了自己的女兒,駱賓王能不把這醜事寫出來嗎?哪怕就算有一點點懷疑的事,作爲敵對一方,肯定也會把這事描述得添油加醋一般,但駱賓王一個字沒提,作爲與武則天同時代的人,肯定會比《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的作者更清楚,這兩本史書可是北宋時期所作。

唐憲宗時期,有個叫劉肅的江都主簿,編寫了一本書《大唐新語》,這本書講的是全是唐朝時期的事迹,全書有30門類,13卷,其中《酷忍》這一章就講到了武則天,講了武則天與王皇後及蕭淑妃鬥爭的全過程,還講了武則天如何殘酷殺害兩人,還講了武則天害死長孫無忌以及開啓酷吏政治,列舉了武則天的11宗罪,同樣也沒有說武則天殺了自己的女兒。

武曌

記錄武則天殺女的史書都出自北宋人之手,唐朝人都不搞不清楚的事,北宋人弄得這麽清楚?不免讓人懷疑,北宋時期婦女地位完全就比不上唐朝,在封建社會的男權觀念中,女性當皇帝更是一件逾越古制的事,是要被抹黑的。

武則天殺死自己女兒嫁禍給王皇後的政治風險太大

武則天確實很想當皇後,從她一生的經曆來看,以她狠毒的心腸說她殺害自己的女兒也大有人相信,但問題是武則天有沒有這樣做的動機?武則天當時的政治訴求是扳倒王皇後,最大的理由是王皇後沒有兒子,而武則天則生了個兒子李弘。

武則天與唐高宗想要廢除王皇後最大的阻力來自長孫無忌等朝中重臣,這些人作爲唐太宗的托孤大臣,在唐高宗登基之後,處處壓制皇帝,唐高宗想做的事,只要長孫無忌不同意,幾乎都做不成,唐高宗和武則天曾經專門到其府邸上去討好長孫無忌。

唐高宗封長孫無忌的三個兒子爲從五品的朝散大夫,又送給長孫無忌十車的金銀財寶和錦緞絲綢,希望長孫無忌同意廢除王皇後,但長孫無忌就是不松口,搞得皇帝都沒面子。“上由是有廢立之志,又畏大臣不從,乃與昭儀幸太尉長孫無忌第,酣飲極歡,席上拜無忌寵姬子三人皆爲朝散大夫,仍載金寶缯錦十車以賜無忌。上因從容言皇後無子以諷無忌,無忌對以他語,竟不順旨,上及昭儀皆不悅而罷。昭儀又令母楊氏詣無忌第,屢有祈請,無忌終不許。禮部尚書許敬宗亦數勸無忌,無忌厲色折之。”

最終唐高宗能夠廢除王皇後立武則天,並不是靠王皇後犯錯,而是靠拉攏朝中寒門大臣,並得到了另一宰相李世勣的認可,壓過了長孫無忌一黨,在政治鬥爭上獲取勝利之後才成功的。

長孫無忌

只要武則天害死自己的女兒的事有一絲消息走露,一定會讓長孫無忌利用來打擊武則天的,只要唐高宗對此事有一絲的懷疑,唐高宗也不可能同意立武則天爲皇後的,武則天的女兒安定公主尚在襁褓之中,是需要人照看,就算是武則天自己殺了女兒,也不可能沒人知道,後宮的嫔妃生了子女都有專門的人照顧,又不需要本人照顧。

武則天想扳倒王皇後,只需要拿王皇後沒有兒子說事就足夠了,沒必要犧牲自己女兒的性命,而王皇後就算對武則天有仇恨,也不可能想害武則天的女兒,要害也是害武則天的兒子,武則天殺自己的女兒嫁禍給王皇後這事風險極大,成功了不一定能當上皇後,失敗了肯定當不上皇後。

王皇後沒有殺安定公主的動機,從時間上看也不是王皇後殺的

蕭淑妃得寵時,王皇後想與武則天共同對付蕭淑妃,蕭淑妃有一子二女,王皇後也沒說害死對方的子女,何以武則天生了女兒,王皇後就要殺害安定公主?以邏輯分析,王皇後是沒有殺安定公主的動機的。

王皇後確實想要打擊武則天,後來還發生了巫蠱之術,王皇後以巫蠱來詛咒武則天,在今天看來非常迷信,但在當時很多人相信,而且皇宮之中非常忌諱這個,唐高宗得知這事件大怒,再堅定了廢黜皇後之心。也就是說用巫蠱之術來詛咒武則天,也比殺死武則天的女兒效果好,至少在當時的人心目中是這樣想的,王皇後確實沒有殺武則天女兒的動機。

武則天長女安定思公主薨逝一年後,王皇後才被廢除皇帝之位,如果真是王皇後殺了安定公主,唐高宗能等那麽長時間才廢黜王皇後?

李治

王皇後被廢爲庶人後,幽閉于別院,唐高宗曾私下探望王皇後,見她處境淒慘,還許諾要改善條件,“故後王氏、故淑妃蕭氏,並囚于別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見其室封閉極密,惟竅壁以通食器,恻然傷之,呼曰:‘皇後、淑妃安在?’王氏泣對曰:‘妾等得罪爲宮婢,何得更有尊稱!’又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妾等再見日月,乞名此院爲回心院。’上曰:‘朕即有處置。’武後聞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蕭氏各一百,斷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王氏初聞宣敕,再拜曰:‘願大家萬歲!昭儀承恩,死自吾分。’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願他生我爲貓,阿武爲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貓。尋又改王氏姓爲蟒氏,蕭氏爲枭氏。武後數見王、蕭爲祟,被發瀝血如死時狀。後徙居蓬萊宮,複見之,故多在洛陽,終身不歸長安。”如果王皇後真殺了武則天女兒,唐高宗這麽容易就忘記了?

安定公主既不是武則天殺的,也不是王皇後殺的,而是夭折後武則天嫁禍于王皇後的

武則天和王皇後都沒有動機殺安定公主,安定公主就是夭折而薨的,當時的嬰兒死亡率是比較高的,唐太宗14個兒子夭折了3個,21個女兒夭折了3個,這在當時是正常現象,但被武則天利用來陷害王皇後,這才是武則天的風格。

武則天雖然狠心,對權力欲望極強,但當時的武則天還只是昭儀,能不能當皇後還在鬥爭之中,況且殺了自己的女兒也不一定真的就能當皇後,而且風險極大,但是利用自己夭折的女兒去陷害王皇後,卻是一件風險較小,而且利益較高的行爲。

武曌

武則天利用女兒夭折來打擊王皇後,是唐高宗可以接受的事,當時唐高宗與武則天一心想要廢王立武,但是朝廷大臣全部反對,在政治上處境艱難,這實際是君權與相權的政治鬥爭,唐高宗身爲皇帝,在朝廷之上一直受到以長孫無忌爲首的大臣的壓制,這是唐高宗極度反感的。

當廢王立武成爲君權與相權的政治鬥爭時,唐高宗想要打倒王皇後背後的原因就變得複雜,而武則天夭折的長女則是唐高宗可以利用的,才是這起政治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