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衆議院通過“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天龍人?捧殺?大撕裂

星話大白 2024-05-11 09:50:26

美國大學生對以色列種族滅絕行爲的抗議活動仍然持續中,美國警方甚至都開始向抗議者發射橡膠子彈,來暴力清場。

目前被逮捕的美國大學生,已經超過2000人。

但就在美國這場大學生抗議愈演愈烈的時候,5月1日,美國衆議院以320票贊成、91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

這個法案代號是“H. R. 6090”,最早是2023年就提出來的,但會在美國大學生抗議期間被衆議院通過,針對性還是比較明顯。

在該法案通過後,衆議長約翰遜宣布“衆議院範圍內努力打擊大學校園的反猶太主義”,衆議院共和黨人誓言通過擴大多個委員會的監督力度來加強對大學校園的審查。

需要注意,約翰遜的人設,一直是虔誠的福音派新教徒。

然而這個“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卻有著否定新約聖經的內容。

我仔細看了下“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的全文,該法案要求,美國教育部在執行聯邦反歧視法時使用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提出的反猶太主義定義。

有意思的是,該法案還不直接把“反猶主義定義”給列出來,估計是怕引發更大的輿論爭議。

我特意去“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網站,去看這個“反猶太主義”的定義,有11條標准。

其中有一些屬于對整個民族的地圖炮行爲,我也是反對的。

一個民族那麽多人,肯定是有好有壞,不會都好,也不會都壞。

但該法案其他對于“反猶太主義”的定義,就有比較多爭議。

比如:

“猶太人控制媒體、經濟、政府或其他社會的神話機構。”

“指責猶太公民更忠于以色列,而不是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

“使用與經典反猶太主義相關的符號和圖像(例如,猶太人殺害耶稣的說法或血腥誹謗)來描述以色列或以色列人。”

“將當代以色列的政策與納粹的政策進行比較。”

“讓猶太人對以色列國的行爲集體負責。”

以上行爲,被定義爲反猶主義,在美國也引發巨大爭議。

說“猶太人”控制美國媒體、經濟、政府,也許不太對。

那說“猶太勢力”控制美國媒體、金融、政府,總歸沒錯吧?

美國主流媒體大都是猶太勢力掌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且這麽離譜的法案,能在美國衆議院高票通過,不就說明猶太勢力對美國政壇和美國政府的巨大影響力嗎?

所以,我認爲這更像是一個自爆法案。

換而言之,只要別把矛頭對准整個猶太人民族,而只針對一些猶太勢力和組織,那就夠不上反猶主義。

所以這個法案其實還比較好規避,但問題這個法案是對美國教育部的要求,會體現在美國對下一代的教育上。

那按照這個法案,美國教育部就可能施行“反猶主義”的另外一面,變成“猶太絕對正確”。

這其實也是種族主義。

從猶太民族所有人都是壞的,變成猶太民族所有人都是好的。

這兩種極端,顯然都是不對的。

所以,這個法案也有點捧殺的意味,把猶太人整體拔高到絕對正確的地位,反而會激發美國人對猶太人的整體不滿。

我也挺懷疑,昂撒資本之所以推動該法案通過,是不是有點延續把猶太人架在火上烤的意思。

當事物越往極端化方向發展,越容易激發反向極端。

所以,這個法案能被高票通過,是有很多信息值得深思。

最近經常聽到一個說法,就是當前美國大學生的抗議活動,是猶太資本和昂撒資本內鬥加劇的體現。

這種說法大致上是沒錯,不過很多人是搞反了主體,認爲是昂撒資本發動美國大學生抗議,爲了加劇人們對猶太人的不滿。

但事實上,反而是一些猶太組織在發動美國大學生抗議以色列,而昂撒資本反而是維護以色列去鎮壓這些大學生抗議。

比如,美國衆議長約翰遜是共和黨,也是虔誠的福音派新教徒,他就是堅定維護以色列,支持武力鎮壓學生抗議。

而最早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起對以色列抗議運動的組織,包括“猶太和平之聲”這樣的猶太左翼組織。

猶太和平之聲是一個典型的反錫安主義,也就是反以色列的組織,這個組織成員大多數是猶太裔。

二戰後,會熱衷于猶太複國主義的猶太人,大都選擇前往以色列定居,會留在美國的猶太人,大都屬于猶太流散派,對猶太複國主義並不感冒。

所以,猶太勢力當前是分裂成兩大派系,猶太複國派和猶太流散派。

猶太流散派習慣于千年流散寄居生涯,熱衷于寄生在其他國家身上,對猶太複國主義比較不感興趣,目前集中在美國,通過金融寄生在民主黨身上,我們通常說的猶太資本,就是屬于在美國的猶太流散派。

猶太複國主義,目前集中在以色列,通過宗教寄生在共和黨身上。

從我目前的觀察來看,在美國的猶太流散派也是出現分裂。

由于這次巴以沖突,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爲太過于滅絕人性。

所以有一部分美國猶太人加強了反對以色列,這個以美國左翼猶太社團爲主,比如猶太和平之聲,其中很多是猶太教信徒。

而另外一部分美國猶太人則仍然堅持有選擇性支持以色列,這個以猶太資本爲主,他們更加世俗化,已經金融異化,對民主黨的影響力更大。

比如,拜登政府一邊裝模作樣對內塔尼亞胡進行批評,但仍然對以色列提供各種援助,在聯合國一票否決對以色列不利的決議。

而一些猶太社團,比如猶太和平之聲除了參與組織這次哥倫比亞大學的抗議,也組織了其他反對以色列的活動。

4月23日,數千名以猶太人爲主的當地人聚集在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大陸軍廣場,參加逾越節家宴。期間,數百名猶太人舉行反戰示威活動,要求美國國會停止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隨後遭紐約警方逮捕。

這次活動,也是猶太和平之聲組織的。

該組織成員摩根·巴西奇斯在現場發表演講說:“我們作爲美國猶太人不會被利用,我們不會成爲同謀,我們不會保持沉默,猶太教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曆史的美麗傳統,而以色列卻是一個有著76年曆史的殖民種族隔離國家”。

參加抗議活動的美國知名記者娜奧米·克萊因表示:“我們的猶太教不能被一個民族國家所遏制。猶太教本質上是國際主義的,不能受到那個民族國家的野蠻軍隊的保護,因爲那個軍隊所做的一切都是播種悲傷和收獲仇恨,包括對我們猶太人的仇恨。”

這些都屬于典型的猶太教成員。

其實猶太教的正統教義,是不支持以色列建國的。

正統猶太教認爲,以色列建國只能被動等待救世主彌賽亞降臨,才能被上帝賜予,猶太人不能主動去建立以色列,否則會招來災難。

所以,在以色列的猶太教極端正統派哈瑞迪,反而是最反對以色列的群體。

但猶太複國派則不這麽認爲,他們熱衷于主動建立以色列國。

猶太資本,更像是猶太教和猶太複國派的折中群體。

猶太資本會基于民族主義去支持以色列,但沒有共和黨那麽狂熱支持以色列。

別以爲猶太教反以色列,就都是比較正面的,猶太流散派長期奉行“流散政治”,包含兩方面內容:

1、“接受異教徒的統治,踐行一種順從的政治”;

2、“耐心等待上帝的救贖,踐行一種推延希望的政治”。

這種流散政治本質上,就是拒絕被當地同化,所謂“接受異教徒的統治”背後,仍然是猶太教認爲自己是上帝選民的高人一等思維。明面上順從當地的統治,表面看著還挺和善,但骨子裏認爲自己高人一等,現在只是“暫時”委曲求全。

說白了,猶太複國派,屬于把壞擺在明面上,很有共和黨風格。

而猶太流散派,則是比較喜歡搞陰的,很有民主黨的風格。

這是兩個派系比較極端的兩面。

基于上千年被不斷驅逐的經驗,猶太人很懂得雞蛋不要全放在一個籃子裏的道理。

美國的猶太人基本對各方都有下注,通過聯姻和金融綁定,使得猶太人已經成爲美國精英階層的背景板,不管哪一方勝出,都會確保有一部分猶太人得以幸存。

可以再來看一個例子。

5月1日淩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在圍繞著抗議活動,出現暴力沖突。

最初是美國的右翼保守派網絡上,傳出一則消息說“有猶太女孩被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者打到不省人事”。

于是支持以色列的右翼MAGA群體,就沖入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跟抗議師生群體發生激烈的暴力沖突。

在師生群體裏,還包括Antifa這樣的極左翼群體。

Antifa是一個反法西斯群體,大都主張無政府主義。

這次Antifa和MAGA群體在洛杉矶分校也是針尖對麥芒。

Antifa這邊拿出傳統藝能,用雨傘和自制盾牌武裝自己。

MAGA那邊也是集體穿戴黑衣,佩戴白色面具,顯得比較有組織性。

從中可以看出,當前美國右翼支持以色列,左翼反對以色列的大致陣營分布沒變,但左右翼都發生一些分裂。

左翼,分裂出完全反對以色列的群體,以及有條件支持以色列的群體。

右翼,從之前狂熱支持以色列,在這次“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通過後,也産生一些分裂。

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反猶”定義第九條:“使用與經典反猶太主義相關的符號和圖像(例如,猶太人殺害耶稣的說法或血腥誹謗)來描述以色列或以色列人。”

問題,這就是新約聖經裏的內容。

聖經分新約和舊約。

舊約是猶太教認爲上帝和猶太人的契約,猶太教只認舊約,不認新約。

而新約則把上帝選民從猶太人,擴大爲基督徒,變成上帝和基督徒的契約,從而擴大了傳教範圍。

所以,不少美國右翼保守派人士,對這個反猶定義難以接受。

共和黨參議員馬特·蓋茨表示,自己也認爲“反猶主義是不正確的”,但這項法案完全沒有考慮到憲法、常識甚至語境的理解,導致《聖經》裏的內容按照該法案也屬于“反猶”。

同樣是共和黨議員的格林表示“反猶太主義是錯誤的”,但她不會投票支持該法案,因爲該法案采用的反猶太主義定義包括“猶太人殺害耶稣的說法”——她認爲這些說法是真實的。

但共和黨內部也有很多人是支持該法案,從這個法案會比高票通過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提出這項法案的共和黨衆議員邁克·勞勒表示,“我感謝兩黨對《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的支持,也感謝衆多猶太組織的支持,他們站起來支持這項立法,並表示已經夠了。”

所以,圍繞該法案,不但左翼群體發生分裂,就連右翼群體也發生分裂。

簡而言之,現在的美國政壇,是亂成一鍋粥,即使同一派系,也經常打架。

之所以該法案還能被高票通過,主要是因爲同時迎合了昂撒資本和猶太資本的主要訴求。

我看了下,這個法案裏有一部分是符合昂撒資本的訴求。

比如“不能將當代以色列的政策與納粹的政策進行比較。”,這個比較明顯是昂撒資本提出的訴求,把以色列放在絕對正確的地位。

但這條訴求肯定是有問題的。

現在以色列對加沙搞種族滅絕的大屠殺行爲,是衆目睽睽的事實。

按照該定義,只要是對以色列的批評,都會被視爲“反猶主義”,這顯然是不對的。

這更像是昂撒資本一貫的捧殺以色列的做法。

美國福音派內部還有一個極端的末日派,他們之所以狂熱支持以色列,是基于以色列建國後,會招來末日戰爭,從而讓他們認爲的聖經預言應驗。

這是最極端的拱火派系。

而像“不能指責猶太公民更忠于以色列,而不是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就明顯是猶太資本提出的訴求。

美國猶太人特別忌諱美國人對其雙重忠誠的擔憂,這是猶太人基于上千年流散寄居生涯,總結出來的教訓。

所以,每當猶太人寄居到一個國家時,總會想辦法讓這個國家的人相信,他們對這個國家的忠誠,是高于對以色列和世界猶太人群體的忠誠。

在以色列成立初期,一些美國猶太人擔心自己對美國忠誠被質疑,“美國猶太人委員會”主席甚至都在紐約時報發文稱美國猶太人是美國“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所以這些表忠心的條文,大概率就是猶太資本提出的。

此外,該法案這個猶太定義最後一條提到“不能讓猶太人對以色列國的行爲集體負責”,這個顯然也是猶太資本試圖讓美國猶太人跟以色列進行切割。

其實這跟“不能將當代以色列的政策與納粹的政策進行比較”,這兩條就是互相矛盾的。

如果以色列沒有進行大屠殺的滅絕人性行爲,何必去強調美國猶太人跟以色列要切割?

所以,該法案反猶定義的最後一條,恰恰說明當前以色列是在對加沙人民進行種族滅絕的納粹行爲。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法案其實是猶太資本和昂撒資本共同提出的結果,所以才會被衆議院高票通過。

該法案目前還只是衆議院通過,後續還要在參議院通過,才能被拜登簽署成法。

這次巴以沖突的影響不斷外溢,從美國大學生大規模抗議,再到這次法案的通過,都可以看出美國當前方方面面的撕裂。

不單單是左右兩邊的撕裂,還有左翼內部的撕裂,以及右翼內部的撕裂。

亂,就一個字。

本文作者:星話大白。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