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領先韓先楚的劉震,竟然落後20年,他是被誰耽誤了?

文史茶館 2024-04-15 14:09:59

韓先楚和劉震是一對老戰友,他們都出自紅25軍,都是徐海東的愛將。革命戰爭年代,劉震的軍旅生涯比較順利,他長期領先于韓先楚,讓韓先楚追了好幾年才追上。可是到了建國後,劉震卻反倒落後于韓先楚了。

(韓先楚,楊得志,劉震)

這是爲什麽呢?細較起來,劉震其實是被人給耽誤了。

在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中,劉震和韓先楚是齊頭並進的,他們都是團級幹部。紅15軍團成立,他們都升任師級幹部。八路軍344旅成立,他們還是平分秋色。

可是後來韓先楚鬧情緒,不滿黃克誠的領導,離開了前線,去延安學習了。韓先楚走了,劉震就要挑大梁。他很快擔任了旅長,然後又成爲新四軍第三師的副師長。

第三師挺進東北,劉震第一時間當上了第二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是東北野戰軍一個相當老牌的縱隊,劉震一直擔任司令員,乃至于改編成第39軍後,劉震是首任軍長。

反觀韓先楚,他就很坎坷。到東北後,要回第三師,黃克誠不接收他。韓先楚只好從零開始,擔任了第四縱隊副司令員,靠著自己過人的軍事天賦,才終于異軍突起。

即便如此,韓先楚當上第三縱隊司令員,已經是1947年了。解放戰爭打了一半,才終于趕上劉震。第四野戰軍成立,他們都是兵團副司令員兼任軍長。

(前排左二劉亞樓,左三吳法憲,右一劉震)

韓先楚統領第40軍,參與解放了海南島,立下了大功。劉震統領的39軍也不差,參與解放了廣西,把五星紅旗一直插到了鎮南關。他們都爲國征戰,打到很遠的地方。

1954年,韓先楚擔任副總參謀長,1957年擔任了福州軍區司令員,從此在大軍區司令員的崗位上,一幹就是23年,成爲開國上將中的佼佼者,毛主席眼中的大紅人。

而劉震呢?他在1977年才當上大軍區司令員,而且任職時間非常短。劉震落後于韓先楚整整20年。論資曆,劉震不輸于韓先楚,論戰功,劉震也不輸于韓先楚,劉震爲什麽落後這麽多呢?

他是被劉亞樓給“耽誤”了。

建國之初,劉亞樓被任命爲空軍司令員,空軍初建,劉亞樓需要助手,他看中了劉震。劉亞樓非常相信劉震的能力,親自去做工作,想讓劉震到空軍任職。

起初劉震是推脫的,他不懂空軍,更願意繼續留在陸軍中任職。劉亞樓卻百般勸說,說不懂可以學,劉震那麽年輕,又聰明好學,很快就能熟悉業務。

(第二排,右二韓先楚,右三劉震)

最終劉震同意了,先是擔任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然後改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兼志願軍空軍司令。當老戰友韓先楚在朝鮮前線鏖戰美軍的時候,劉震也沒有閑著,他指揮新生的志願軍空軍健兒,在空中鏖戰美軍。

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都爲抗美援朝的勝利立下了大功。劉亞樓果然沒有看錯人,劉震的學習能力確實很強,迅速成爲空戰名將,對美空戰,劉亞樓全權交給劉震負責。劉震沒有辜負他。

1954年,當韓先楚被任命爲副總參謀長的時候,劉震被任命爲空軍副司令員,成爲劉亞樓的副手。他已經落後于韓先楚了。有作風強悍的劉亞樓在,劉震的能力再強,也只能擔任空軍副司令員。

當1957年韓先楚當上大軍區司令員的時候,劉震還是空軍副司令員。1965年,劉亞樓不幸病逝了,這下該輪到劉震擔任空軍司令員了吧,他終于要熬出頭了。

遺憾的是,劉亞樓推薦的空軍司令員人選是吳法憲,而不是劉震。吳法憲接任空軍司令員後,劉震堂堂一位上將,成了他這個中將的副手。他們的關系並不和睦,第二年,劉震就被停職反省了。

此後是數年的磨難。直到1973年,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劉震才複出工作,擔任了沈陽軍區副司令員,1977年,劉震升任新疆軍區司令員。

試想,如果當初劉震不去空軍任職,以他的能力,或許早就當上大軍區司令員了吧。

3 阅读:3281
评论列表
  • 2024-04-18 05:50

    韓先楚是最優秀的一線指揮,沒有之一。不過有個不足之處,就是認識的字比較少。

    用戶39xxx76 回覆:
    第三副司令。。。。。
  • 2024-04-23 14:45

    韓先楚一直都是人民解放軍的前線戰將,軍隊的一把利劍,哪裏敵對緊張都有他的身影。

  • 2024-04-16 06:38

    不能哪麽比,上將中,又有幾人能比過韓先楚?

    用戶39xxx76 回覆:
    鄧華:第三副司令你好
  • 2024-04-15 20:28

    我軍軍史上,有帥字的數彭、林最牛,有將字的戰將就要數粟、韓兩人最牛。

    用戶10xxx34 回覆:
    絕對正確
  • 2024-04-15 23:52

    我覺得韓先楚最過人的是及時解放海南島。

    不堪回首 回覆:
    這是其次,最輝煌的是在抗美援朝中在前線指揮38、39、40、42、50共5個軍痛擊美軍並占領漢城!
  • 2024-04-15 20:52

    別說劉震,論戰功上將裏面有幾個比得上韓先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