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遼金元佛教文學史》

古代小說研究 2024-04-21 07:25:37

《遼金元佛教文學史》,李舜臣著,北方文藝出版社2023年8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是12卷25冊《中國宗教文學史》中的一卷,基本遵循了整個書系的寫作綱領,以釋氏作家爲中心,兼顧教外人士,旨在穩妥的描述出遼金元三朝佛教文學的發展態勢和特質。

遼金元三朝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是華夏大地繼南北朝之後,各民族文化融合、碰撞、演進最爲劇烈的時期。不過,因各自的佛教政策、文化形態殊異,三朝的佛教文學呈現出不同的特質。

遼人創造了燦爛的佛教文明,義學發達,塔廟、佛像林立,佛教“邑社”遍及境內,幾乎“每個心靈都被卷進了同樣的漩渦”(愛彌爾·塗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頁),達到了全民信佛的程度。

遼代佛教文學文獻大多藉石刻而遺存,其代表性文類——幢記文、塔記文、碑銘文、造經題記等,表面看確如葉昌熾所說“滿幅題名,皆某兒某郎婦之類,北伧喬野之風,于此可見”(葉昌熾《語石》卷一,遼甯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2頁);然而,這些類型化、程式化極強的作品,表現的卻是民間群體虔誠、素樸的佛教信仰,承傳的是北方佛教文學的譜系。

金朝同樣與南方的趙宋對峙,不過,金朝統治者吸取了遼主“惑于佛法”的教訓,采取以管控、約制爲主的佛教政策;同時,道教諸派在北方迅猛發展,某種程度上也“搶占”了民衆的信仰空間,從而客觀上制約了佛教在民間的發展。

金代極南疆域遠至秦嶺、淮河以北,南京(汴梁)更是一時南北交通的門戶,往來僧侶不絕如縷,所以,金代佛教雖根植于北方土壤,承傳的卻是南方佛教的譜系,禅宗特異獨秀,義學甚微。職是之故,金代佛教文學同樣也表現出南方佛教文學的特質,以詩歌、偈頌、頌古評唱等文類爲主,注重傳達個體的修行感悟和宗教思想。

元代統治者崇尚釋氏,建立了“尤不可與古昔同語”的帝師制和龐大的僧官制度,藏傳佛教的地位幾無可複加。不過,元朝佛教文學的中心仍在南方,尤以臨濟宗大慧宗杲和虎的丘紹隆系下的詩文僧最顯繁盛。

元代釋氏作家一方面承續著佛教文學的寫作傳統,大力寫作山居詩、擬寒山詩、和寒山詩等。另一方面,他們又積極融入主流文壇,宋末的“江湖詩風”余緒既在他們的創作中有所反映,元末顧瑛的玉山雅集中也有很多僧人的身影;既有入觐奎章閣黼黻升平的笑隱大訢,也有扈從元主巡幸兩都並加入了元代極具特色的“上京紀行詩”書寫的楚石梵琦,可以說,元代的釋氏作家幾乎參與了當時文壇的重要文學事件,是元代文學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元代佛教文學上接唐宋,下啓明清,也是中國佛教文學史發展中重要一環。

《曆代釋家別集敘錄》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遼代佛教文學概說

第二節  金代佛教文學概說

第三節  元代佛教文學概說

第二章  遼代佛教文學展開的背景

第一節  遼朝的統治者與佛教

第二節  遼朝的民間佛教信仰

第三節  遼朝的佛教品格及刻經事業

第三章  遼代的佛教詩歌

第一節  遼代僧官詩人——海山思孝

第二節  寺公大師《醉義歌》與釋宗印《題佛刹》

第三節  遼代規模最大的詩歌唱和活動

——玉石觀音像唱和

第四節  遼代的佛教偈頌

第四章  遼代的佛教散文

第一節  塔記文

第二節  幢記文

第三節  碑銘文

第五章  金代佛教文學展開的背景

第一節  金代的佛教政策

第二節  金代佛教的發展格局和特質

第六章  金代釋氏詩人及其詩歌

第一節  金代釋子不善作詩

第二節  金代釋子詩偈的宗教意蘊

第三節  金代“第一詩僧”——木庵性英

第七章  金代禅門的頌古評唱

第一節  萬松行秀及其頌古評唱《從容錄》

第二節  林泉從倫及其頌古評唱《空谷集》

第八章  金代教外人士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一節  金初入金文人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二節  女真宗室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三節  金代中期文人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四節  金末文人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九章  元代佛教文學展開的背景

第一節  優厚的佛教政策

第二節  佛教的世俗化和人間化

第三節  儒釋交涉與僧徒外學功夫的延展

第十章  元代釋氏詩人的地域分布、宗派構成

第一節  元代釋氏詩人的地域分布

第二節  元代釋氏詩人的宗派構成

第三節  地域文化和宗派歸屬對元詩僧創作的影響

第十一章  江湖詩風影響下的詩僧

第一節  釋英與《白雲集》

第二節  釋善住與《谷響集》

第三節  釋德淨與《山林清氣集》

第十二章  元代的佛教山居詩

第一節  石屋清珙及其山居詩

第二節  無見先睹及其山居詩

第三節  栯堂益及其山居詩

第十三章  元代的“擬”“和”寒山詩

第一節  寒山在元朝叢林之傳響

第二節  元代的擬寒山詩

第三節  楚石梵琦與《和天台三聖詩》

第四節  元代叢林“擬”“和”寒山詩的影響

第十四章  元代的“詩禅三隱”

第一節  天隱圓至及其《牧潛集》

第二節  覺隱本誠及其詩歌

第三節  笑隱大訢及其《蒲室集》

第十五章 玉山雅集中的詩僧:以釋良琦爲中心

第一節  釋良琦的生平及其雅集活動

第二節  釋良琦參與玉山雅集的文化意義

第三節  釋良琦的詩風與詩藝

第四節  玉山雅集中的其他詩僧

第十六章 楚石梵琦與《北遊詩》

第一節  《北遊詩》的流傳

第二節  楚石梵琦的北遊曆程

第三節  楚石梵琦“上京紀行詩”的價值

第四節  《北遊詩》的情感意蘊

第五節  楚石梵琦的詩風和詩藝

第十七章 稀見六種元代釋家別集

第一節  釋夢真與《籁鳴集》

第二節  釋文明與《月礀別稿》

第三節  釋真與《竹居集》

第四節  釋道惠與《廬山外集》

第五節  釋宗衍與《碧山堂集》

第六節  釋克新與《雪廬稿》

第十八章  元代教外人士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一節  元代謀臣的佛教文學創作

第二節  元代文人的佛教文學

第三節  元代儒士的佛教文學創作

附錄一:元代已佚釋家別集敘錄

附錄二:元代佛教文學系年要錄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明代佛教文學史》,李舜臣、王彥明著,北方文藝出版社2022年6月版。

後  記

《遼金元佛教文學史》是吳光正教授主持的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宗教文學”中的一個子項目。但其實我在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期間(2005-2008),便開始了這項研究。

當時,導師陳文新先生指導我撰寫了近二十萬字的出站報告《元代詩僧研究叢稿》。加入項目組後,我在《叢稿》的基礎上不斷增益、完善,直到2017年底才完成了初稿。

2018年1月,吳光正教授組織海內外衆多專家審訂課題組的所有書稿,查洪德、陳引馳、馬昕等先生對拙著提出很多具體而寶貴的建議,我認真地吸納了他們的建議,多次修訂,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雖然仍不盡如人意,但我的確是努力了,沒有多少遺憾。

《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研討會論文集》

20世紀以來,佛教文學一直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幾乎每一次因新材料、新方法、新思想而引發的研究熱潮,像敦煌文學研究、“方法論探索”、“古典文學宏觀研究”以及時下勁盛的域外漢籍研究,佛教文學都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職是之故,編撰一部詳贍的中國佛教文學史逐漸成爲了中國學者的共識,相關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2009年高慎濤、楊遇青先生出版了《中國佛教文學》,2017年李小榮先生出版了《晉唐佛教文學史》,2021年孫昌武先生出版了《中華佛教文學史》,迩來更有蕭麗華、廖肇亨先生主持編撰的《中國佛教文學史》以及周裕锴先生及其弟子們合撰的《宋元佛教文學史(詩歌卷)》面世,張弘先生主持的2012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招標項目“中國佛教文學通史”也不斷推出最新成果……,凡此種種,觀念或殊,方法有異,但皆是立足于佛教文學之本體,力圖冷靜、客觀地審視中國佛教文學的發展進程。

《嶺外別傳:清初嶺南詩僧群研究》

拙著的寫作,大抵亦是沿著此一思路,冀望能裨益于學界對遼金元佛教文學的認識。

從著手這項工作到今日,已逾十八年了。視此十八年,不過恒河沙數中一彈指頃,而吾人鬓絲已白,習障未除,八正猶掩,後之路上當更加努力。

癸卯冬月謹識于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

作者簡介

作者近照

李舜臣,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爲江西師範大學教授,主要研究佛教文學和中國詩學。主持完成了兩項國家社科基金,目前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明清釋家別集整理與研究”。出版《曆代釋家別集敘錄》等著作4種,發表論文70余篇,多次獲得江西省社科成果優秀獎。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