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前總理曾說:這名中國人是猶太人的“上帝”,爲什麽?

奇趣城市 2024-05-13 11:11:55
何鳳山的背景和職業生涯

何鳳山,這位在曆史的長河中幾乎被遺忘的英雄,其一生的軌迹充滿了轉變與奇迹。

1901年,何鳳山出生于湖南益陽的一個普通家庭,他的教育之路從小便充滿坎坷。在那個時代,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何鳳山也不例外。

他在家鄉接受初等教育後,便遠赴北京深造,之後又前往美國留學,最終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這段海外求學經曆,不僅拓寬了他的視野,也奠定了他日後在外交舞台上的基礎。

“書到用時方恨少”,何鳳山的學識和能力使他在歸國後迅速被國民政府錄用。最初,他在國民政府中擔任文職工作,參與政策研究與制定。

然而,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1935年,當他被調任外交部,隨後不久便被派往歐洲,開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在外交部任職期間,何鳳山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深厚的政治智慧,在國際舞台上爲中國爭取了許多利益。

1938年,何鳳山被任命爲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的總領事。此時,奧地利已被納粹德國吞並,局勢動蕩不安。

這一任命對何鳳山來說既是重大挑戰也是機遇。他的到來,原本只是普通的外交使命,然而很快就將卷入一場關乎生命與死亡的救援行動。

何鳳山的救援行動

當何鳳山在1938年抵達奧地利維也納時,他立即面對了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在那個黑暗的時期,猶太人被剝奪了基本人權,面臨著生存的威脅。

街頭的暴力、商店的打砸、人們的嘲諷和辱罵日益增多,猶太人的生活變成了噩夢。何鳳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決定要采取行動。

正如俗語所說,“在危難時刻見真情”,何鳳山開始秘密發放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給那些請求幫助的猶太家庭。

上海那時未設限制的簽證政策成爲了猶太難民的生命線。何鳳山的辦公室很快變成了希望的燈塔,許多絕望的猶太家庭在此找到了逃離納粹鐵蹄的機會。據估計,何鳳山總共簽發了數千份簽證,救助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

然而,何鳳山的這一行爲並未得到當時國民政府的支持,甚至遭到了納粹德國的強烈反對。

他面臨著來自兩方的巨大壓力和威脅,有可能丟掉工作,甚至生命安全都難以保障。

但他堅守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信念,繼續他的救援行動。何鳳山的堅持不僅展示了他的勇氣和正義,也體現了他對人類的深刻同情和對生命的尊重。

何鳳山的遺産和紀念

何鳳山的英勇事迹,在其去世多年後才逐漸爲世人所知。他于1997年逝世,長久以來,他無私的行爲並未被廣泛記載或贊譽。

然而,隨著曆史的深入挖掘和研究,何鳳山的故事開始重新被發現,並得到了應有的評價。他的行爲不僅是一次人道主義的壯舉,也是跨文化友誼和人類同情心的象征。

“英雄遲暮,真理永存。”何鳳山的事迹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後,以色列和國際社會開始對他的貢獻給予高度的認可和敬仰。

1995年,何鳳山被以色列國家紀念機構"亞德瓦謝姆"授予“列國救濟者”稱號,這是對非猶太人因救助猶太人而受到的最高榮譽。這一稱號彰顯了何鳳山在國際社會中的英雄地位,以及他對人類正義的巨大貢獻。

何鳳山在猶太社會中的地位特別顯赫。他的行爲不僅救了數千人的生命,而且爲後世樹立了一個道德與勇氣並重的榜樣。

在維也納和上海,何鳳山的名字被永久記錄在紀念碑和博物館中,作爲對他無私奉獻的永久紀念。他的事迹也常被用來教育新一代,提醒人們在面對極端惡劣的環境時,依然可以選擇行善與救助。

在這個意義上,何鳳山的遺産是無價的,他的生命故事激勵著世界各地的人們追求正義和勇敢地站立在壓迫的對立面。

1 阅读: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