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汽車,後勁悠長

EV視界 2024-03-19 17:44:15

2023年車市煉爐的烈火絲毫沒有消退的迹象,眼看著一批新造車和老傳統紛紛出局,價格戰的硝煙持續彌漫,各家車企的求生欲望更是被迫直線拉滿,頻頻在行業亂象叢中亮出底牌。

只是,對于任何一家具備戰略定力的車企而言,危機和不確定性從來都是機會,穩健的市場表現和靈活戰略規劃才是破局關鍵。從這個角度看,大衆汽車無疑率先打出一個優質樣板。

“穩”字當頭

2024年3月伊始,大衆汽車集團發布了上財年的經營數據和未來展望。雖然看點很多,但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詞——“穩健”,一方面在于“穩”住了銷量,另一方面在于“穩”住了經營利潤。

先看銷量,大衆汽車集團全年共交付約924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2%。其中,中國地區交付322.3萬輛,全球市場占比接近35%。這放在全球汽車市場大盤微增的背景中,起碼傳遞出兩點核心信息:一是大衆多元化的産品組合仍被全球用戶廣泛認可,二是背靠強大的體系力,各品牌所形成的合力確保了市場體量上的整體上揚。

因而,單拿出大衆旗下任何一個乘用車品牌,其市場表現都足夠搶眼。

其中,大衆汽車品牌全球銷量達到251.9萬輛,同比增長了13%;斯柯達品牌銷量爲86.68萬輛,同比增長18.5%;西雅特/CUPRA銷量達到60.2萬,同比猛增28%;大衆汽車商用車銷量達到42.3萬輛,同比增長約25%。

僅這四大核心品牌構成的集群銷量,便占據了大衆汽車集團總銷量的半壁江山,對整體業績更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一副“雖是一家人,卻各自優秀”的既視感。

當然,“核心”品牌集群集體發力之外,持續增長的電動汽車交付量和中國市場的穩健表現,也是大衆集團全年業績提升的重要保障。

過去一年,大衆汽車在全球共交付77.11萬輛純電動汽車,同比增長約35%。客觀來說,這樣的增速已經碾壓了一大批兢兢業業ALL IN電動化的老牌車企。特別是結合此前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給出的全球純電汽車銷量31%增長預測看,大衆在純電賽道的步伐頻率並不算慢。

當然,這其中還摻雜著幾個值得關注的細節。

一是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占比持續上升,全年創下8.3%的曆史高位,並在第四季度達到約10%的峰值;二是純電産品在所有區域市場均實現增長,在“卷沒邊”的中國市場更是創下23%的增速。如此表現,是有些超出外界預期的。

再看盈利能力,一句話總結就是:家底殷實,穩如泰山。

其中,營收3223億歐元、營業利潤226億歐元、稅後淨利潤179億歐元、汽車業務部門淨流動性403億歐元、汽車業務部門淨現金流上升至107億歐元……這一系列數據背後,體現出大衆汽車集團穩健的財務狀況。

如果聚焦到品牌端,還會找尋到不同的看點。

比如,以大衆乘用車/商用車、斯柯達、西雅特/CUPRA構成的核心品牌集群,表現在一個“猛”字上,銷售收入猛增21%,達1378億歐元。

以奧迪、蘭博基尼、賓利、杜卡迪品牌構成的進取品牌集群,更突出“吸金”能力,其營業利潤由去年的66億歐元增加到77億歐元。

以保時捷爲代表的運動豪華品牌集群,則主打一個“全能”。通俗說就是,不僅營收多,盈利也強。其全年銷售收入增長到373億歐元,營業銷售回報率達到18.6%,一副雙手插兜不知誰是對手的既視感。

此外,像大衆汽車金融服務業務、“卡車”品牌集群、傳拓集團、電池業務,在營業利潤、營業收入、軟件許可費用收益、戰略布局等方面也在不斷做出貢獻。

正是基于這樣穩健的財務表現和業務模式上的強大韌性,無論電動化提速,還是應變不確定未來,其帶來的顯性優勢和影響其實是很寬泛的。

首當其沖的好處,是能夠確保大規模投資加快落地。例如,大衆集團計劃在2025年至2029年間投入1700億歐元,用作投資新産品、區域市場、電池業務、純電動車型平台等業務。

特別是對于大衆汽車這類“大體系”選手,無論是開拓諸如電池業務、純電新品這些極具潛力的業務版圖,還是強化産品組合、優化區域市場等豐富市場觸點的舉措,都能有效地挖掘集團內部的協同效應,持續爲大衆集團提供強勁的增長勢能。

本質上說,這屬于打造集團價值鏈的長線邏輯,要遠比單純提升市場體量更爲重要。

“變”中重生

當然,面對電動時代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轉型魄力和可持續發展是重要前提,爲此而來的産品投放速度和靈活的戰略規劃似乎更值得關注。細看業績報告,會發現其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即:提升效率、強化集團競爭力。

首先,在新能源産品投放上,主打的一個“既快又全”。

大衆集團計劃在2024年推出30余款新産品,不僅數量是曆年最高,且産品組合也將迎來煥新。

其中,采用混動技術的高爾夫、途觀等暢銷車型及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 7和ID.2等純電新車,將起到築牢大衆集團市場地位的作用,其意義更多在于“托底”。

相比之下,基于高端純電平台PPE打造的全新純電動Macan和奧迪Q6 e-tron等新車,則代表著大衆集團在純電領域的“頂格”價值,從而繼MEB平台後,進一步在高端和豪華汽車市場釋放出強力魔法。

其次,靈活的戰略規劃,則是全方位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比如“regenerate +”戰略,一方面通過電動化轉型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體現在聚焦生産流程中的碳減排上。按照計劃,2030年,包括中國區在內的全球工廠將實現外部電力供應100%來自碳中和能源;到2040年大衆汽車集團在全球所有生産基地將整體實現淨零碳中和,這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10年。

再比如大衆集團將面向集團旗下所有品牌,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績效計劃,預計到2024年底,在全集團實現超100億歐元的可持續財務效應,以此抵禦通貨膨脹、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

上述種種,並非是大衆單純的降本增效行爲,概括起來應該歸結爲一個追求長期價值鏈打造的邏輯。通過強化集團競爭力、提升效率、釋放財務潛力,以此在長期更好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最終將産品優勢轉化成市場動能。

在中國,爲中國

除了上述種種戰略支撐,強化産品與中國消費者鏈接力的關鍵,也離不開推動技術本土化和創新提速。爲此,大衆汽車針對中國市場落實了一系列重要戰略舉措。

簡單概括就是:更快、更多、更智能。

更快體現在,借助不斷提升研發實力,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目前,大衆汽車已經在合肥布局有生産、研發和創新中心。其中,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它將使産品開發周期縮短30%,由其開發的面向中國市場的入門級車型平台CMP的首批車型將最早于2026年進入市場。

更多體現在,通過開拓新的細分市場領域,豐富産品矩陣。

眼下,大衆汽車已經制定了明確的産品路線圖,到2030年,旗下各品牌將爲中國市場提供不少于30款的純電動車型,而與中國本土制造商小鵬汽車聯合打造的兩款新車預計將在2026年正式上市。

更智能則體現在,借助數字技術和企業合作,強化用戶的體驗感知。

比如,CARIAD中國正將最新的數字技術集成到各品牌的車型;再比如,大衆與地平線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與中科創達合作開發信息娛樂系統……上述種種,本質上都是爲了蓄力打好這場在華的新能源戰役,爲品牌做用戶增長,而這些努力在飛速演進的中國車市顯得尤爲重要。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穩健的業績、靈活的戰略規劃、提速的電動化轉型、堅定的本土化進程……反複咂摸大衆汽車這份業績報表的核心信息不難發現,大衆汽車集團一直在構建屬于自己的方法論,即:堅持長期主義,做“難且正確的事”,通過加速電動化攻勢,借助不斷拓展的技術實力,確保自己在轉型的“長跑”中搶先占據領先的身位。

1 阅读:377

EV視界

簡介:EV視界·新能源汽車普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