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愛”:女大學生在家躺平,大小便在臉盆解決,一年胖40斤

布谷媽媽 2024-05-16 20:59:04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件事,看完令人唏噓不已。

一:母親的“愛”

女孩剛大學畢業一年,本該是人生中最充滿希望和活力的階段,但她卻變得說話慢吞吞,反應遲鈍。

她的身材偏胖,眼神裏透著迷茫,對生活完全失去了熱情。身邊的同齡人都在忙著找工作,而她卻什麽都不做,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

女孩的媽媽爲此非常擔憂。

她說女兒以前活潑開朗、美麗自信,和現在判若兩人。媽媽不明白,曾經那個陽光的女兒,到哪裏去了?

女兒現在在家躺平,白天睡覺,晚上起床吃喝拉撒,如廁都在臉盆解決,一年胖了40斤。

媽媽說,女兒在家這一年,幾乎不和她說話。哪怕說幾句,態度也非常惡劣,甚至還會動手打她,把她當作仇人看待。

調解組發現,女孩的房間門緊鎖。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地板上滿是垃圾和雜物,還有一個顯眼的臉盆。

女孩蜷縮在床上,無論媽媽如何喊叫,她都紋絲不動,完全不像一個20多歲的年輕女孩應有的樣子。

媽媽想從門口的窗戶爬進去,但女兒理都不理。試了幾次,媽媽最終放棄了。

媽媽說,女兒每天下午5點才起床吃飯,從不洗漱也不換衣服,餓了就把白天的剩飯熱一熱,渴了就從冰箱裏拿水喝。

女兒爲什麽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媽媽覺得,是因爲大學畢業時,她和爸爸希望女兒去一家單位上班。但上班不到40天,女兒就和同事鬧矛盾辭職了。

此後,女兒開始在家宅著,漸漸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但事實,其實並非如此。

在和女孩聊天中,調查組發現,女孩對媽媽的反應特別激烈,似乎很怨恨,甚至都不願和媽媽有過多的接觸。

調查組帶女孩去到醫院檢查,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女孩有抑郁傾向。

女孩的媽媽對此並不意外,但她反對讓女兒吃藥。

原來,女孩之前就看過醫生,醫生也讓孩子吃藥。但沒讀過什麽書的媽媽卻認爲,孩子抑郁是精神病,如果治療會被外人笑話,她覺得女兒慢慢就會好的。

結果,女兒也因此越來越情緒低落,最後自暴自棄,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媽媽口口聲聲說,這是爲孩子好,我這麽愛她能害她嗎?

但結果卻是如此令人心痛。

最終,在調解組的幫助下,女孩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同時,她也開始進行減肥,希望通過找回自信,重新做回那個陽光自信的女孩。

二:對孩子好的養育方式

作爲家長,很多時候我們以爲是“爲孩子好”,但實際上可能並不適合孩子,甚至還適得其反。

從女孩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到的啓發是,要給真正對孩子好的養育方式。

①不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身上

我一位姨,她希望兒子學金融,將來更有出息。但兒子更想去法學院,想要成爲一名律師。

姨最終還是尊重了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發展方向。我們應該學會放手,尊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②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上文中,女孩抑郁傾向一開始就被母親忽視,認爲是“不好說出口的事情”。

這其實是很多家庭都會犯的錯誤,認爲心理問題遲早自己就會好,從而不願意面對和解決。

但其實,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當孩子表現出異常時,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高中時情緒低落,他們帶孩子去做了心理咨詢,通過一段時間的幫助,孩子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整個人都變得快樂起來。

③正確的溝通方式

女孩和家人之間的溝通完全斷裂,甚至把媽媽當仇人。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時,要盡量避免居高臨下和強硬的態度,而是要嘗試理解和傾聽孩子的想法。

我侄女青春期叛逆,她媽媽每次都試著和她平等溝通,不再用命令的口氣,母女倆關系大爲改善,甚至兩人還會互相分享自己的心事。

真正“爲孩子好”,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們的選擇,給予他們理解和支持。這不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能讓親子關系更加和睦。

女孩在家不出門,一年胖40斤,你覺得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11 阅读:7813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0:18

    孩子的抑郁症都是父母逼出來的!

    用戶14xxx68 回覆: 用戶17xxx89
    有很大關系
    用戶17xxx89 回覆:
    跟父母有什麽關系
  • 2024-05-21 13:15

    問題是現在好多孩子都這樣了,親戚家孩子,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一本的,上了半年班就回家再也不找了,躲房間裏不理人

    林長清 回覆:
    興許是童年時的陰影
  • 2024-05-18 11:45

    故事嗎?事實的話也可能,畢竟世界挺大的

  • 2024-05-18 10:08

    牛逼[哭笑不得]

布谷媽媽

簡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百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