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籃球獎學金,不止籃球

體育産業獨立評論 2024-05-07 12:03:02

作者丨陳文健

圖片丨主辦方供圖

“我們希望選拔一批有潛力的學生球員,讓他們和國外優秀的同齡人在相互學習和競爭中獲得成長,提高球技和信心,鍛煉體魄和意志。”2021年蔡崇信籃球獎學金宣布正式獨立運營時,蔡崇信如此說道。

同年7月,東京奧運會男籃落選賽小組賽中,中國男籃不敵希臘男籃正式無緣東京奧運會。去年9月,中國男籃在世界杯中1勝4負再度錯失奧運席位,甚至由于成績的下滑還失去了參加奧運會落選賽的資格。

越是在中國籃球的低谷,青少年籃球人才的培養就顯得愈發重要。在略顯黯淡的籃球星空下,蔡崇信籃球獎學金2024級招生揚帆起航,承載了中國籃球更多的希冀。5月7日,本屆球員名單正式公布,共有六名青年才俊入選。

如今,蔡崇信籃球獎學金已來到了第四屆,它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首屆4位學員中有3名已獲得美國NCAA大學全額獎學金。支撐這份公益項目取得如此佳績的,正是近年來時興的教育理念“體教融合”。在這裏,體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01 體學並重,學術籃球共同發展

蔡崇信籃球獎學金是由蔡崇信先生發起並設立、中國籃球協會支持的公益項目,以往蔡崇信所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商界大拿”,而隨著他收購NBA布魯克林籃網隊與WNBA紐約自由人隊、建立蔡崇信籃球獎學金,他與體育之間的故事也逐漸被公衆熟知。

“我小時候去美國留學,唯一能跟我那些住校同學打成一片的方法就是參與體育。我在國外住校的經曆學到的是: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

年幼赴美留學的經曆,以及運營籃網隊、自由人隊所收獲的經驗讓蔡崇信堅信,體育與學習並不孤立,也不對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一理念也在蔡崇信籃球獎學金中得到了深刻體現。

蔡崇信籃球獎學金的選拔流程大致可以分爲初選、籃球訓練營及綜合素質考察等幾個部分,而其整個流程都相當注重對學員學業的考察。

初選需要學員提供學校成績單用以篩查,籃球訓練營中包括學術能力在內的綜合素質考察所占比重達30%,並且訓練營還會安排英語筆試進行進一步的考核。同時蔡崇信籃球獎學金還會爲學員們的留學給出建議,而在後者建議的擇校標准中,學校“體學並重,學術籃球共同發展”的教學理念被列爲重點考察要素。

除了針對具體學業的要求和培養,蔡崇信籃球獎學金也力求提升學員們的綜合素養,如在入選學員留學前,蔡崇信籃球獎學金會開展行前培訓(文化適應、英語學習),幫助學員們做好赴美准備。

前來報名的學員及其家庭也都對“體教融合”的培養理念滿懷熱忱。獲得本屆獎學金的球員周逸凡,父母皆爲柔道運動員。她母親希望“孩子不光在運動方面能發展,在學業上也能有所學,而不是像他們那一代運動員一樣,缺乏通識教育的培養”。她父親則補充道:“當我們踏入社會以後,我們深知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廣且泛的通識教育能夠幫助球員在運動領域之外拓展視野,增強個人的綜合素養,有助于他們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更加成熟,避免形成僵化的的思維模式和單一的成長路徑。

面對學業,周逸凡表示:“肯定有壓力,但只是當下的失敗也沒什麽,後面自己去努力補起來,即使結果不那麽理想,努力了就不後悔。”這種心態也延續到了她的籃球生涯中,幫助她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低谷。

對于蔡崇信籃球獎學金的學員們來說,身處美國的異鄉環境更是進一步放大了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首屆蔡崇信籃球獎學金球員王芙蕖就提到:“(升入大學後)整個人的能力增強了很多,包括學業能力、球技適應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增強了。(所以)自己的心態也會更好一些,對自己在球場上的位置和對未來的規劃會更清晰。”

02 星星之火,給予中國籃球更多可能

從學員們的經曆能夠看出,“體教融合”最大的價值並非多麽耀眼的成績,而是幫助青少年在追逐籃球的道路上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成長。

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蔡崇信籃球獎學金另一大價值在于給這些站在人生分岔路上的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024級獎學金入選球員楊卓衡的母親表示:“國內的俱樂部青訓、美國的籃球特訓都了解過,但蔡崇信籃球獎學金更適合我們。”同時她還提到,對于獎學金的部分了解是來自上一屆曾與楊卓衡一同訓練的黃昊翔、範子宏等同學。

此外針對女學員,蔡崇信獎學金在訓練營期間會安排女性教練,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前中國女籃隊長宋曉波、前國奧女籃助理教練柳青等女籃名宿就曾身爲往屆訓練營的導師。

身爲首屆蔡崇信籃球獎學金唯一一位女性球員,王芙蕖在2023年獲得了美國NCAA D1西北大學的全額籃球獎學金,而隨著以王芙蕖爲代表的女性球員的亮眼表現,蔡崇信籃球獎學金的女性申請人數逐年遞增,2024級獎學金已有超過40位女生報名。

隨著親曆者的口口相傳,以及學員們的實績,蔡崇信籃球獎學金的模式和理念正得到進一步的傳播與推廣。這不僅僅是說擴大蔡崇信籃球獎學金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是憑借其行之有效的範式,吸引越來越多家庭乃至中國籃球界的目光,從而爲向往籃球的孩子提供更多選擇,並豐富中國籃球的人才培養模式。

同時,就如蔡崇信所言“籃球辦得好不一定要去奧運會拿一塊金牌”,獎學金的工作人員也向筆者表示,獎學金並不強求孩子們拿出確切的成果。

每一位前往美國留學的球員都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它或許是一次念頭的通達,讓球員明白努力最後抵達的一定都是彼岸;亦或是某次不期而遇的轉向,向球員展示除了職業運動員之外的籃球際遇……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籃球這條萬千道路上的某個答案,能夠爲如今陷入迷茫期的中國籃球多帶來一份希望。

03 結語

對于蔡崇信籃球獎學金,蔡崇信本人表示:“雖然這只是一個試點,不可能解決(中國籃球)所有問題,但我希望能做出一個雛形。”

近年來獎學金申請獎學金的學員人數正不斷上漲,首屆蔡崇信籃球獎學金共有159人提出申請,今年的報名人數則達到了260人。

作爲公益項目,蔡崇信籃球獎學金只是中國籃球中的一團火苗,但如今這團星星之火正愈發旺盛。

0 阅读:42

體育産業獨立評論

簡介:體育評論、體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