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將軍王近山,因180師全軍覆沒被主席問責,用上甘嶺之戰正名

嘉州幹史人 2024-05-04 01:21:11

開國中將王近山得履曆如下:14歲拼刺刀,15歲當排長,18歲任團長,22歲做師長,30歲爲副司令員,40歲授中將。這完全是開挂的人生。

王近山是二野悍將,徐向前的愛將,多次以少勝多,朝鮮戰場遭遇人生首敗,但他從哪裏跌倒從哪裏爬起來,也是在朝鮮戰場一戰震撼全球。

王近山作戰過程中多次上陣親自拼刺刀,爲了避免高級軍官殒命,他所在的386旅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景象。旅長陳赓按規定自己配了兩個警衛員,僅僅身爲副團長的王近山卻配了7個警衛員。

有一次徐向前到386率視察後,很不解的問陳赓:“這是怎麽回事?”陳赓說:“這個王近山平時通情達理的,一旦仗打起來就瘋了一樣,拿著槍就想往上沖,攻城時還親自跑去豎梯子往上爬,兩三個人拉都拉不住。他老是這樣猛沖誰來指揮戰鬥啊,所以配了7個人,一旦他發瘋,這七個人就疊羅漢把他壓在下面。”

徐向前捂著頭,直接無語了。最後對陳赓說:“你這樣的安排沒有問題。”

王近山是電視劇《亮劍》李雲龍的原型。

他打仗如此勇猛和瘋狂,應該和他那來自先祖的血脈有一定關系。別看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程河村許家灣的一個超級赤貧家庭,祖上也曾經闊綽和顯赫過。

王近山的老祖宗追溯到元朝姓也先不花,堂堂蒙古族的王爺。他的家族跟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打穿了南宋,打得歐洲談虎色變。元末時期,蒙古被逐出中原,也先不花家族率部投靠了朱元璋,鞍前馬後,破陳友諒于鄱陽湖。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賜也先不花漢籍改爲王姓,封地湖北紅安,可惜到了王近山爺爺的爺爺那輩,已經完全家道中落。搞得堂堂蒙古王孫血脈的王近山衣不遮體,食不果腹,8歲就給地主放牛,13歲當長工,小小年紀嘗盡了酸甜苦辣。

1930年紅軍經過湖北,口號參加紅軍有飯吃有衣穿,14歲了還沒吃過一頓飽飯的王近山毫不猶豫地加入蘇區紅軍。因爲年紀小,他被安排去給連長當警衛員。結果王近山一踏上戰場就表現出自己是一個極其不合格的警衛員。

戰鬥一打響,狼之家族的血脈就在王近山體內蘇醒,展現出與年齡極不相符的瘋狂和狠勁。王近山看到槍林彈雨後,立刻人來瘋,抓起紅纓槍就往上沖……這個時候你問他:“連長呢?”他能回答你:“連長是誰?”

王近山和一個比他高大許多的國軍士兵拼刺刀,自然是打不多,在絕對實力面前被碾壓,肩膀被對方刺刀刺穿。但這家夥是真不要命,打不贏就拼命,撲上去抱著對方就往懸崖下跳。

王近山的狠勁嚇懵了敵軍,驚呆了戰友。紅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擊潰敵軍。戰鬥結束後,戰友們到懸崖下找尋王近山,這家夥運氣好,國軍士兵比他高大成了他的肉墊子,摔得腦漿迸裂,王近山重傷。

王近山被戰友擡回去,敷了一些草藥,在昏迷了兩天後,撿回了一條命。這以後,他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想死哪有那麽容易,頂多重傷。”

“山娃子,讓你當我的警衛員我怎麽死的可能都不知道。”經過這一戰,連長對王近山格外賞識,調侃後說,“你天生就是打仗的料,現在調你去戰鬥隊伍。”

王近山到了戰鬥一線後,如魚得水,每每身先士卒,親自帶隊沖鋒,駕雲梯,疊人牆,見山開山,見河搭橋,遇到鐵絲網就趴在上面讓隊友從身上踏過。

那個時代,國軍的武器都寒碜,紅軍作戰的對象主要是民團,裝備更不用提了。民團使用的還是清朝那種點引線的鳥槍、土炮。遇到敵軍炮台,王近山沖到近處卻夠不著,他急中生智,不顧炸膛的危險往炮膛裏扔刀扔槍扔石頭……

王近山的戰鬥意識和進攻時機選擇得非常好,這應該是天生的嗅覺。因此雖然每次攻城拔寨中都是他第一個沖鋒,卻每次都能從屍山血海中爬起來。在這種大浪淘沙中,王近山不到1年就被任命爲排長。他後來擔任代理團長的時候,也才不過16歲。如此年紀和軍銜,古今少有。

許世友開創了軍長參加敢死隊的先例,王近山屬于和許世友同一類型的猛將,一旦殺的興起,不管不顧,就要親自沖鋒。

許世友被明令禁止後尚能遵守,王近山答應的好,但身臨其境時就完全失控,因此他身邊一定是有六七個警衛員跟著,這些人不受命于他,作用是防止他親自沖鋒的。這個時候的王近山急得又吼又罵,拼命掙紮,于是有了綽號“瘋子”。

一只狼帶領的羊群可以打敗一只羊率領的狼群,這是軍事領導者的氣質決定的,所以有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之說。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理!王近山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和拼命三郎的氣質深深烙印在其帶領的28團,整個團戰士都敢玩命。他們曾經身陷重圍,在紅軍領導以爲被圍殲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不僅打破包圍圈,還感覺意猶未盡,多次反複,三進三出,殺得川軍奔潰。

1932年,川軍劉湘奉蔣介石的命令,集中優勢兵力發起“六路圍攻”圍剿紅四方面軍,傻兒師長範紹增用一個旅把王近山的一個團圍得嚴嚴實實。

面對是己方三倍的兵力,且本地作戰的川軍,包括紅軍自己這邊都沒有人看好王近山能從包圍圈中殺出。當時紅軍處于被圍剿階段,自顧不暇,自然沒法分兵營救,28團被忍痛放棄。

但王近山毫不膽怯,面對四面之地,不僅沒有龜縮防守,反而出人意料的在戰鬥打響後選擇反沖鋒,正面硬攻。範紹增懵了,沒見過這麽不要命的人和這樣的打法,不得不退避三舍。

範紹增自持兵力占優,認爲整個川軍的大包圍圈已成,自己的小包圍圈適當放開一道口子也沒有事,于是先避其鋒芒,准備後退穩住陣腳後再卷土重來。哪知道王近山不按常理出牌,突出包圍圈後不是趕緊跑路,反而主動追上了咬著範紹增不放。範紹增完全懵圈:“你們不講武德,兵法上從來沒有這麽玩的。”

螞蟻追著大象打。這樣的打法範紹增完全沒想到,完全沒設防,結果王近山打得範紹增丟盔棄甲,而且還緊咬不放,這架勢哪像是在劉湘的“六路圍攻”中啊!範紹增不得不一退再退,等他發現王近山的真實意圖後,瞠目結舌且悔之晚矣,王近山居然是想吃掉範紹增部。

最終,王近山憑著這種不要命的反客爲主打法圍殲了範紹增部該旅。打得兩邊作戰部的高層在拿到戰報後都不敢相信。

王近山內戰內行,外戰也內行,抗日戰爭期間,他在七亘村甲南峪指揮的經典一戰,入選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列,如今還是各國軍事院校案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0月,中日雙方在娘子關鏖戰,日軍面對國軍防守久攻不利,派出第20師團迂回,攻占娘子關側翼的平定縣城。

日軍第20師團的迂回過程中,在途經測魚鎮時被當地的新四軍發現。測魚鎮東部的七亘村一帶地形複雜,唯一的道路彎曲狹長,卻是辎重部隊必經之地。

面對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正面進攻絕對是打不過。1940年的關家垴之戰,新四軍以2萬對日軍孤軍深入的一個大隊500人的兵力,雖然全殲對手,但傷亡高達到3000人,更不要說1937年了。

劉伯承判斷,日軍此行的目的是攻占平定縣城,必然要從七亘村的小路運送辎重和兵糧。于是他放過日軍第20師團,在七亘村實伏,專打對方的後勤,牽制日軍的迂回進攻,掩護娘子關友軍。

10月26日上午,王近山領5個連的兵力在此伏擊日軍第20師團後方辎重部隊,他待日軍進入20米的範圍後,放了三排槍,接著發起沖鋒,殲敵300余人,繳獲大量軍火和物資。東西之多,戰士搬運到晚上。

第二天救援的日軍過來時,除了日軍的屍體空無一物,即便是這些屍體,衣服褲子都被扒光,不是我們辱屍,而是當時的八路軍太窮了,必須廢物利用。日軍打掃戰場,將屍體收走。

伏擊勝利後,我軍結合情報判斷形勢後認爲,日軍在平定縣城的戰事吃緊,後勤告急,急需補充,斷定日軍還會繼續補充,且還會重走老路。

于是在首次伏擊後的第三天,王近山在同一個位置,用同樣的方法再次伏擊了日軍的辎重部隊。第一次是奇,第二次是怵,打得出其不意。日軍完全被打懵了,昨天晚上才剛打掃完戰場,運完屍體,結果又來了。

詭異的重疊伏擊戰,殲滅日軍400多人,而我軍僅僅傷亡30人,繳獲的大量物資和軍械,新四軍搬了一夜。

由此,日軍把王近山看作眼中釘肉中刺,派出兩名訓練有素的女特務進入王近山部,結果好不容易混進去沒兩天,地皮都還沒踩熟,就被粗中有細的王近山從敬禮動作上發現端倪,順藤摸瓜清除了日軍的滲透任務。

“這兩個女兵的敬禮動作太標准了,哪像是新兵蛋子。”王近山說。當晚這兩名女兵就被抓獲,至于是審訊後直接槍斃,還是暖了被窩再槍斃就不得而知了。

愛拼才會贏,自強者天佑之,抗日戰爭期間,王近山不僅能打,而且運氣也是出奇的好。

1943年10月,王近山率領部隊執行護送任務中途,從臨汾當地線報獲知日軍將有的異動,當機立斷,明天會出動一個車隊。面對衆人反對,王近山當機立斷,一個字打,理由是送上門的,哪有讓它溜走的道理。

兵力不夠,他就發動當地民兵、民衆,甚至動員來愛國和尚,拿起棍棒一起參戰。戰鬥打響後,打得興起時王近山跑去搶機槍打,機槍手不屑地說:團長,你就別搶了,這個我比你專業。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