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的聲音》第一期:陳楚生全場最佳,楊宗緯漏氣缺乏支撐!

小辮子的小辮子 2024-04-27 20:10:42

《天賜的聲音》第五季正式上映,此次邀請來了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作爲開場嘉賓,勢頭極大,但後續的歌手演繹水准在音樂專業度的體現上,因爲胡彥斌的缺席,導致了編曲水准大幅度下降,沒有音樂制作上的驚喜感,選曲上過于網絡風。作爲具有華語地位的歌手們,其實大衆更期待作爲音樂人對于優秀作品的發掘,而不是網絡歌曲的翻唱。

此次《天賜的聲音》音軌處理,依舊是按照往期的有較多的後期修音表現,這讓人聲少了一些真實性和情緒,但的確修音也保證每一個歌手都不難聽的基本盤。說實話除了羅大佑的開場秀《野百合也有春天》音樂性動態拉滿之外,沒有一個合唱作品好聽。即使是陳楚生和張信哲的合唱,也存在明顯問題。

除了陳楚生、張碧晨之外,其他各個歌手的唱功頗有一種:工作性質的省力邏輯,不再是第一季、第二季那種爲一首歌願意去絞盡腦汁,設計細節、追求進步。整體對比下來,只能說陳楚生對于舞台是最用心的一個,有自己的情緒和理解,唱功的細節上有明顯設計和把控層次。相比之下張信哲、徐佳瑩就有點過于拘束。具體觀感如下:

1:汪蘇泷+徐佳瑩合唱,徐佳瑩的唱功被調式、和聲死死約束,編曲過弱

此次第一首歌是汪蘇泷和徐佳瑩合唱的《如果可以》,韋禮安的作品,這首歌的難度其實不是特別高,但難點在于:如果是男歌手來唱,那麽第二換聲區的音區咬字較多,這是唯一的難度。那麽在和聲思維之中,男生換聲點的難度,對于女歌手而言是不存在的,女歌手完全可以提升小三度的將中高音改爲高音區,這樣女歌手的翻唱會非常好聽。

但是,此次汪蘇泷和徐佳瑩的演唱就有點導致:因爲調式依賴于汪蘇泷,而徐佳瑩唱的就偏低,只能唱和聲。對于徐佳瑩而言,主歌直接有點聽不清,進而導致一個問題:情緒過于柔弱,因爲聲帶閉合的壓力不夠,情緒是上不去。你沒辦法讓一個女歌手可以用中音區唱出高音區的聲壓情緒。

就導致全程,徐佳瑩就是給汪蘇泷打醬油的一樣。但實際上,《如果可以》這首歌是非常需要高音區的情緒張力的,那麽汪蘇泷是有情緒,但是徐佳瑩沒有,因爲調式的限制而做不到。

在唱功屬性上講,徐佳瑩的唱功是非常非常好的歌手,徐佳瑩是具有Live全開麥真唱和CD一樣美感的頂級歌手,而汪蘇泷的現場唱功反而不如他的音樂綜藝。所以,如果從诠釋音樂作品的角度出發,那麽在底層樂理上講就有三個解決方案:

1:編曲的轉調。完全可以在徐佳瑩的女聲Key這裏完成一個旋律小調美感的小三度升調,比如參考單依純和海來阿木合唱的春晚作品《不如見一面》就是一個非常標准的女聲小三度升調的編曲。這樣可以保證:汪蘇泷的基本盤不變,情緒張力拉滿。但同時兼具了女聲的音樂演繹能力,同時彌補了作曲的高音區缺失問題。給徐佳瑩一點點空間,她的唱功會讓這個作品升華,成爲一個經典的翻唱版本。

2:以徐佳瑩爲核心,男聲做主歌演唱,副歌的下行和音。一般而言,男女合唱最大的問題,就是音區的和音美感和歌手的唱功能力之間的差異。那麽這個時候,一般來說,都是男歌手的音域不足,導致作品無法演繹。因爲男歌手的生理音區天然更低。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用主歌和副歌之間的音區調式有一天然的分層,讓男歌手唱主歌,女歌手唱副歌。

3:做橋的旋律賦格、氣口的二重唱和音改編。如果節目組已經確定就是以汪蘇泷爲核心來唱這個讓徐佳瑩不舒服的歌,那麽徐佳瑩如果未來節目質量掏心掏肺,那麽徐佳瑩擁有在一個二重唱思維。也就是在汪蘇泷的氣口和段落之間增加個人的旋律和音演唱,也就是說加花性質演繹。當然,這個就非常考驗唱功和旋律能力,以及編曲能力。

這三點,都可以解決男女和聲音區調式不匹配的問題。但是這三點不管是:轉調、分工、還是二重唱,都有一個前提——編曲。編曲必須過關,而且提供人聲舞台。最終結果很簡單,三個解決方法一個沒選,導致歌曲聽起來有點平,徐佳瑩唱功完全沒有發揮出來。本質思維就是:汪蘇泷獨唱+徐佳瑩和聲的思維,而不是羅大佑建議的:互補。互補的前提是:編曲的完美支撐。

2:全場最佳-陳楚生,情緒性極好,投入性高;張信哲的處理略有套路化,咬字偏硬

第二首歌就是陳楚生和張信哲的合作《虛擬》,在這首歌之中,陳楚生和張信哲的細節差異巨大,具體如下:

1:陳楚生的咬字是以開放性的延音聲壓爲主,張信哲的咬字是以閉口音的芯體爲主。說人話就是:陳楚生認爲歌曲的情緒是虛幻缥缈的,而張信哲認爲歌曲的情緒是顆粒分明,點子紮手。

2:陳楚生的支撐氣息是連奏思維,張信哲的支撐氣息是斷奏思維。說人話就是:陳楚生的聲線是流淌性,有著強烈的氣息包裹和發聲通道的穩定維持。而張信哲的聲線是以明亮度辨識度音色爲主,存在一定的擠卡、小嗓和發聲通道的阻塞。

總結:陳楚生在爲歌曲的情緒服務,張信哲在爲自己的音色辨識度服務。歌名叫《虛擬》,編曲也是有極高的迷幻和若隱若現的中音區遊蕩感,那麽弱化芯體是契合色彩的。而張信哲的咬字本質還是:傳統唱片時代的思維,給自己的音色打廣告——以完美的辨識度維持商業價值。

這也導致了,在陳楚生和張信哲唱完之後,又樂評人說:這是一個失敗的作品,陳楚生讓人感覺虛擬,但是張信哲卻非常紮實讓人出戲。其實這個樂評人說的沒錯,但更應該從聲樂的角度出發,給出點卯。

爲什麽會這樣?是張信哲不會弱唱、連奏嗎?當然不是,結合張信哲和上文的徐佳瑩,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張信哲和徐佳瑩都是拉來救場湊人數,對于歌曲的准備時間,明顯不夠。或者是節目組的定位,從設計開始找張信哲和徐佳瑩的時候,就沒有給與張信哲和徐佳瑩足夠的音樂權利,他們只能配合,就連說話和鏡頭都是小心翼翼的配合性質。

陳楚生對于音樂的認真,是真的有一種:把每一個舞台當做最後一個舞台的覺悟。說實話《虛擬》這種歌曲,很難唱好,專業度低,但情緒要求極高,但是陳楚生唱的很好,陳楚生是值得更好的舞台。

3:楊宗緯+張碧晨,張碧晨的唱功依舊動聽,楊宗緯的唱功真的已經斷檔

最後一組高質量的合唱就是楊宗緯和張碧晨,他們曾經在《涼涼》之中提供了完美的合唱美感。這一次合唱是張傑的《他不懂》一首非常經典的抒情歌曲,張碧晨唱的很完美,但是楊宗緯有如下問題:

1:楊宗緯咬字有一種哮喘的漏氣感。極爲強烈,可能大部分認爲這是楊宗緯的特點,但是從聲樂上講,這是聲帶真聲嚴重倒嗓的代償。這導致了,楊宗緯的主唱部分,和音的張碧晨直接聲壓、音量碾壓主唱。被動的鸠占鵲巢,這不是張碧晨的問題,而是楊宗緯的氣息沒有對抗的擴音能力。

2:楊宗緯的聲壓消失了。共鳴沒有觸及到鼻腔、面罩,無法形成共鳴的對抗撞擊,氣息支撐源頭以胸腔爲主,導致了無法形成聲壓。這是非常致命的問題,會導致:楊宗緯很依賴錄音棚的技術性擴音,而Live基本上無法完成清晰的咬字和情緒表達。

楊宗緯大概是因爲早期的喉下時代代償過大,而後的《洋蔥》揮霍技能也較大,進而導致現狀要想維持基本盤,不得不選擇一種非常吃力的唱法。

綜上,《天賜的聲音》第五季第一期,說實話有點小失望。節目組主打的標簽是專業度,但是編曲的水准下滑導致了,金曲質量偏低。希望未來會越來越好。

0 阅读:1256
评论列表
  • 2024-04-27 22:54

    雖然聽不懂,雖然你說的未必就是對的,但是還是給你[點贊]。網絡上對音樂的討論幾乎沒有,大部分都是八卦。

  • 2024-04-28 12:51

    羅大佑作的詞曲膜拜,唱歌這鴨嗓子實在是對不起觀衆,確又喜歡到前台來獻醜。

    莫然 回覆:
    終于有人說真話了!

小辮子的小辮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