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是因爲瘟疫?讀了《瘟疫與人》我有些相信了

小凡讀史 2024-05-05 17:44:03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爲關鍵的一場戰役,孫劉聯軍戰敗曹操,爲日後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曆來對于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說法,曆史上的記載也都不盡相同。

甚至有記載曹操給孫權寫信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意思是說曹操是因爲當時軍中有瘟疫傳播,所以自己把戰船燒了撤退,不承認自己失敗。以前讀到這段出自《三國志·周瑜傳》引《江表傳》的記載,我是不相信的。我感覺這不過是曹操在打腫臉充胖子,不承認自己被周瑜擊敗。另外曹操當時寫信給孫權是爲了挑撥孫權和周瑜的關系,所以說赤壁之戰是因爲曹操的軍隊有瘟疫而失敗,我感覺不是很可信。

但是近來,偶然讀到一本書《瘟疫與人》,看到曆史上瘟疫對于很多戰爭的影響,我開始有些相信赤壁之戰和瘟疫有不小的關系了。

《瘟疫與人》一書中,公元前430年—前429年,雅典與斯巴達伯羅奔尼撒之戰勝負難分,一場來去無蹤的瘟疫使得雅典失去近四分之一的士兵,由此深刻改變了地中海世界後來的曆史走向。

1520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以六百人征服擁有數百萬之衆的阿茲特克帝國,他們帶去的“致命殺手”天花病毒在墨西哥城中肆虐,就連阿茲特克人的首領也死于那個“悲傷之夜”,于是西班牙人所向披靡。

1870年普法戰爭之際,同樣是天花病毒,使兩萬法軍喪失作戰能力,而普魯士軍人由于做了預防接種而未受影響,戰爭勝負改變于朝夕之間。

由此看見,曆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瘟疫對于戰爭的影響不應當被低估。而且其實《三國志》中關于赤壁之戰提到瘟疫的地方還有很多: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公(曹操)燒其余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三國志 周瑜傳》:“遇於赤壁。時曹公軍衆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三國志·郭嘉傳》:“太祖(曹操)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疫,燒船,歎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國志·魏書·蔣志傳》:“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曹操的軍隊中出現了嚴重的瘟疫,那麽孫劉聯軍爲何沒有受到影響呢?這裏不得不引入《瘟疫與人》中的另一個命題:疫病妨礙了中國早期南方文明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文明起源,離不開黃河和長江流域。但是爲何黃河一直被稱爲中國的母親河,而長江沒有這種稱號呢,恐怕和南方的濕熱氣候導致瘟疫多發有關。所以曆史上對于長江流域的開發,要比黃河流域晚得多。曹操的軍隊多是北方人,而孫劉聯軍多爲南方人。曹操的軍隊以北方人爲主,對于南方的氣候、環境很不適應,再加上不習水戰,圖的七葷八素。身體虛弱之際,疫病最容易侵入身體,所以曹軍當中出現瘟疫很容易理解。

而反觀孫劉聯軍,孫權的軍隊不用多說,常年生活在長江流域,早已習慣了環境,體內也有各種抗體;劉備的軍隊其實也是南方人爲主,一支是關羽的水軍1萬人,還有劉琦的荊州兵1萬人。所以孫劉聯軍沒有遭受瘟疫影響也是比較合理的。當然,這些證據只能說明赤壁之戰曹操戰敗和瘟疫有關系,並不能說曹操戰敗的主要因素就是瘟疫。但是在我看來,恐怕瘟疫對于赤壁之戰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需要重新估量。古人對于瘟疫基本上是束手無策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倒下,而且不一定什麽時候就輪到自己,這對于軍隊的士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如果綜合《三國志》關于赤壁之戰記載我們可以試著推斷一下赤壁之戰過程:

曹軍有疾疫——軍隊恐慌、士氣低落——兩軍相遇赤壁——初交戰曹軍敗——黃蓋獻計火攻——曹軍戰船部分被燒——曹操燒掉其他的船退兵。或者在發生瘟疫的時候,曹操已經燒了部分感染瘟疫的戰船,爲了切斷傳播。總之一句話,瘟疫對于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有著很大的影響,你怎麽看呢?

參考:《三國志》、《瘟疫與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