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膚,卷頭發,他們是誰?唐朝昆侖奴之謎,來自非洲或東南亞?

奇觀艦長 2024-04-24 00:32:20

唐代昆侖奴之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昆侖奴?

“昆侖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遊。” —— 唐•白居易《昆侖兒》

唐朝的詩歌裏,經常會冒出一些叫做“昆侖奴”的神秘人物。他們皮膚黑得像墨汁,身子壯得像頭牛,還能在水裏像魚一樣自由自在。這些人大多幹著力氣活,或者給有錢人家當奴仆。可他們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曆史學家們,成了個解不開的謎團。

要想知道這些“昆侖奴”到底是什麽人,我們得先看看唐朝人是怎麽描述他們的。翻翻唐詩,你會發現不少詩人都提到過昆侖奴的外貌。比如,白居易就說他們“皮膚如漆”,劉禹錫則形容他們是“卷發胡兒”。很明顯,這些昆侖奴肯定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原人。

除了外貌特別,昆侖奴的體力和水性也是出了名的好。翻翻曆史書,就會發現很多昆侖奴都從事著和水有關的工作,比如劃船、捕魚、采珍珠等等。他們也經常被有錢人家雇來當保镖或家丁,畢竟身強力壯、水性好的人可不是哪兒都能找到的。

昆侖奴到底從哪兒來?曆史學家吵翻了天!

那麽問題來了,這些身懷絕技的昆侖奴,究竟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呢?曆史學家們爲了這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主要分成了三大陣營:

東南亞派: 這些人認爲,昆侖奴其實是來自東南亞島嶼,比如爪哇島、蘇門答臘島等等。他們可能是先被帶到一個叫做“昆侖國”的地方,然後再被賣到中國。這個說法的主要依據是唐朝的一本地理書《通典》,裏面提到過昆侖國這個地方。

非洲派:這幫人則認爲,昆侖奴壓根就不是亞洲人,而是來自非洲東海岸。他們覺得,阿拉伯商人把他們從非洲販賣到中國,而唐朝出土的那些三彩俑,裏面的昆侖奴形象和非洲人長得非常像,就是最好的證據。

南亞派:還有人覺得,昆侖奴其實是南亞人,比如印度南部或斯裏蘭卡人。他們認爲,“昆侖”這個名字可能來自古印度一個叫做“科拉裏亞人”的民族,這些人以勇猛善戰著稱。

各派觀點吵翻天,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三大陣營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都搬出了各種各樣的證據,爭論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

語言專家站出來說: “那些支持東南亞說和南亞說的人認爲,昆侖奴可能說著馬來語或泰米爾語,這說明他們和東南亞或南亞地區在語言文化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航海史專家也不甘示弱: “非洲派則認爲,唐朝的海上絲綢之路非常發達,非洲的奴隸完全有可能通過這條路被運到中國。而且,阿拉伯商人可是出了名的奴隸販子,他們很有可能就是中間商。”

基因學家也來湊熱鬧: “不過,目前還沒有任何基因研究能夠證明昆侖奴到底屬于哪個種族,所以這三種觀點都還有爭議。”

昆侖奴的命運:從異鄉人到唐朝一份子

雖然昆侖奴的來曆是個謎,但他們在唐朝的生活卻是真實存在的。

大部分昆侖奴都在從事著體力勞動,或者給有錢人家當奴仆。說白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高。不過,也有少數昆侖奴憑借著自己的才能或忠誠,贏得了主人的賞識,過上了比較體面的生活。

昆侖奴的到來,也爲唐朝社會增添了一抹異域風情。他們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讓唐朝變得更加多元和包容。

隨著唐朝的衰落和奴隸貿易的減少,昆侖奴逐漸融入到中國社會中,成爲了唐朝大家庭的一份子。他們的後代也慢慢融入了中華民族,最終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定昆侖奴到底來自哪裏,但他們作爲唐朝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開放包容、多元文化共存的曆史圖景。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