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儀式教育成缺憾,6件小事構建家庭儀式感,治愈孩子的一生

莞家媽媽 2024-04-23 20:37:22

生活中的儀式感究竟有多重要?美國亞特蘭大日報曾做過一項社會調查,發現一些儀式所帶給孩子的幸福感,遠超物質滿足,甚至大于學業或事業上的成功!

那什麽是儀式感?從定義來看,是指在特定場合或活動中,人們根據傳統、慣例或個人習慣所采用的一系列形式化的行爲和表達,以示對這種場合或活動的尊重、認同的體驗。

儀式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賦予平淡生活以特別的意義。它可能是生日或節日時父母精心准備的禮物,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某些小場景等。事雖小,卻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前不久,我侄女一大早打電話給我,哭得那叫一個傷心欲絕!我安撫老半天,才聽她慢慢道出原委:

原來孩子前一天生日,我哥嫂都忘了,還是孩子讓爺爺打電話提醒。剛好哥嫂那天外出辦事,電話裏答應了孩子會早點回來給她過生日。

可結果那天忙到很晚,回去時已買不到蛋糕和禮物,而且到家時孩子已經等得睡著了,便沒叫醒她。誰知孩子次日醒來嚎啕大哭,跟親人長輩投訴了一圈,還與父母冷戰了好幾天!

孩子爲何會這麽在意過生日?其實孩子所圖的,不過是一場有愛的儀式而已!

事實上,很多中國父母沒有意識到儀式感的重要性。中國青年報有社會調查結果顯示,約61.5%的人認爲家庭儀式感越來越淡,這意味著:許多中國家庭缺乏【儀式教育】。

那麽,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儀式教育?又如何構建屬于自己的家庭儀式感?其實家長不需要做什麽轟轟烈烈的大事,只需日常生活中關注一些小細節,賦予它們一些儀式,一切便有了特殊意義!

家庭的儀式感,理應帶有家的味道,是一種幸福的傳承,也是親子之間最美好的回憶。構建家庭儀式感,莞媽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這6件小事做起:

🔥帶孩子感受各節日的民俗

很多人覺得如今傳統節日的味道越來越淡了,在孩子眼裏可過可不過。以往我們逢年過節才能享受穿新衣、吃美食等童年快樂,在現在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對孩子來說已沒太大意義了。

但節日所有儀式感都是父母給的,如果我們自己都不重視,孩子又如何能感受得到當中意義呢?既然新衣美食已不足以讓孩子有儀式感,那不如帶他們體驗更多的民俗活動吧!

過年帶孩子買年貨、逛廟會、貼對聯、放煙花等;元宵節和孩子一起做元宵、賞花燈,端午節包粽子、做香囊;中秋節賞月亮、吃月餅等等。凡是與節日有關的民俗,都可以帶孩子嘗試和感受。

🔥特殊日子應有專屬的儀式

比如孩子的生日給他舉辦一個生日小聚會,准備一份禮品,寫一封信,給他制造一個驚喜等等。再比如每年大年初一拍一張全家福,記錄每個新年伊始全家人的新面貌,作爲一份珍貴的留藏!

還有夫妻倆的結婚紀念日,不僅可以兩人獨享溫馨甜美的時光,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過,並向這位小聽衆講講你們的相遇相知到結婚生寶寶的幸福曆程,孩子也會送上一份最誠心的祝福!

🔥屬于孩子的重要活動務必參加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許多關鍵的活動,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舞台表演,畢業典禮、18歲成人禮等等,每一次都是人生的重要節點,值得你鄭重出席並帶給孩子最大的底氣。

我家孩子入小學第一天,我一路尾隨他,見證他信心滿滿地完成新生挑戰,最終成爲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事後,我還發了個小視頻(引來十萬網友圍觀),以此宣布孩子從此走上新的人生階段!

🔥每天一個溫暖的擁抱

著名的教育家孫雲曉曾經說過: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而一個沒有被父母擁抱過的孩子,心理上可能多少會存在一些問題。

要知道,擁抱的背後是給予和接納,這是孩子與父母培養安全依戀的基礎,也是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所以無論如何,每天至少要擁抱一下孩子,讓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愛著他!

🔥爲孩子成長留下美好的記錄

人工智能的時代,讓我們有條件爲孩子記錄下成長的點點滴滴。比如,與新生寶寶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理發,第一次露出笑容,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第一次過生日……

很多家長都有“偷拍”娃的習慣,想來都是爲了留住孩子成長中那些幸福的時光。同時也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通過這些照片,回憶起過往美好的童年和快樂的歲月。

🔥定期開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是家庭儀式感中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因爲它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學習、申訴、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還能讓孩子感受更多的愛和家庭向心力,以及自己肩負的責任。

至于開家庭會議的環節,建議可由幾個部分組成:

1.感謝,每人說一句感謝的話,具體到人和事;

2.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3.每個成員輪流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意見;

4.意見達成一致並記錄下來;

5.以一個小遊戲或者點心水果時間結束會議。

寫在最後

其實生活中儀式感可以無處不在,它可作爲我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能讓孩子更專注地投入到情境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樂趣。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的儀式,能讓孩子們內心被幸福感填滿。所以,務必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家庭儀式感,並固化它,美化它,堅持並讓它成爲家庭的一種傳統!

@莞家媽媽 我是一名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感謝支持關注,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娃!

0 阅读:37

莞家媽媽

簡介:您的育兒方式決定孩子未來,一起加油,做最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