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圓明園到雲岡:流失海外文物講述皇家瑰寶“尋護記”

華輿 2024-04-15 14:40:55

中新網大同4月14日電 (記者 胡健)300多年前,被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北京拔地而起;1500多年前,由皇家主持修建的雲岡石窟于平城(今大同)依山而鑿。100多年前,兩座皇家瑰寶遭掠奪盜搶,衆多文物流失海外,一場關于尋找和保護的曆程,由此展開。

▲《金石不朽——圓明園與雲岡文物尋護紀》展覽14日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博物館開展。胡健 攝

流失海外百年的圓明園獸首14日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博物館展出,這場名爲《金石不朽——圓明園與雲岡文物尋護紀》的展覽,展出清代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牛首、虎首、猴首、豬首文物原件,馬首仿制件,以及雲岡石窟衆多珍貴佛頭像、千佛殘件、鎏金佛頭像等文物原件。這些流失海外文物有的曆經萬難重回故土,有的仍陳列在海外博物館,衆盼歸期。

自1860年圓明園被劫掠焚燒後,大量瑰寶流落海外。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最爲集中,美國、日本等各國博物館和個人也有收藏。

▲中國保利集團于2000年購得的猴首。胡健 攝

保利藝術博物館展覽部主任詹春晖介紹,此次展出的4件圓明園獸首原件,其中牛、虎、猴3件獸首是中國保利集團于2000年購得,豬首由澳門的何鴻燊先生于2003年捐贈。目前,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已有7件回國,剩下的龍、蛇、羊、雞、狗獸首尚不知確切下落。

▲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圓明園獸首14日在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博物館展出。胡健 攝

與圓明園獸首有著相同遭遇的雲岡石窟,曾在1910年至1935年間遭遇佛像盜鑿,這些流失海外的造像目前主要分散在日本、法國、美國等國。1929年9月,考古學家常惠只身一人前往雲岡石窟調查佛像被盜情況,並將丟失的96顆佛首所在位置用紅漆編號,撰寫完成《山西大同雲岡調查報告》,此後學界也將此舉命名爲“常惠編號”。

潘峰是常惠的孫女,她在得知爺爺的事迹後,專程來到雲岡石窟追尋先輩足迹。“爺爺這個人很低調,我們都不知道過去那些事。有一次無意中看到雲岡石窟的紀錄片,才知道爺爺當年做了件很偉大的事。接下來,我想把爺爺當年拍的那些老照片,在同一個位置再拍一次,看看95年間的變化。爺爺如果看到今天的雲岡(石窟),一定很欣慰。”

▲中國考古學學家常惠孫女潘峰爲記者講述爺爺調查雲岡石窟丟失佛像的故事。胡健 攝

一只雲岡石窟的陶眼曾于20世紀30年代流失海外,1985年,原藏者、已退休的原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館長史克門捐贈回雲岡石窟,使其漂泊50多年後重歸故地,由此拉開雲岡文物的“回家之路”。

2014年,美籍華人陳哲敬將一件雲岡石窟流失海外的半身像捐贈回國,目前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出生于台灣的美籍華人王純傑曾于2016年和2018年向山西捐贈雲岡石窟第19窟菩薩頭像和雲岡石窟第7窟主室西壁左側天王佛首,目前保存于山西博物院。

▲展覽的展板上記載著雲岡石窟流失海外佛首的情況。胡健 攝

“圓明園和雲岡石窟都是在中國強盛時期創造出的中華瑰寶,在國力衰弱時,又以不同的方式遭到破壞和盜搶。如今我們又陸陸續續用不同途徑讓國寶回家。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喚起大衆對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視,從而提供更多的信息,讓更多漂泊在外的珍貴文物回到故土。”詹春晖說。

此次展覽由雲岡研究院、保利石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聯合主辦,展期至2024年5月26日。(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