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再評校園霸淩!學校不能熱愛充當和事佬,事前預防才是根本

做人要有態度 2024-03-22 09:52:19
央視網再評校園霸淩

3月份,隨著河北初中生殺人案的持續發酵,學校校長與班主任的做法和發聲,屢次引起網友的熱議。

也將校園霸淩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3月22日。

央視網再次發生評論校園霸淩。

央視網表示,學校不能在校園霸淩案中當和事佬,以爲學校在校園霸淩事件中,角色是特殊的,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

學校面對校園霸淩的其態度、反應、措施具有直接又鮮明的導向意義。

央視網不點名批評了河北發生命案的這一家學校,表示遺憾稱:相當一部分學校在“裁判”時表現是不合格的,有時甚至是令人悲憤的,擔不起“立德樹人”的使命。不少學校習慣性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總是寄望于在學校“內部消化”。

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不可取,也沒有作用,反而還助長了校園霸淩。

央視網呼籲:“家醜不可外揚”這樣陳舊的觀念該轉變了。

相對于事後的懲罰,事前的預防才是基礎和根本。

在涉及校園霸淩問題上,學校作爲第一責任人,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條件展現更大的作爲。

央視網針對校園霸淩事件再次發聲,強調學校不應僅僅充當“和事佬”,而應該將重心放在事前預防上。

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討論,人們普遍認識到,只有從根本上預防校園霸淩的發生,才能爲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一、校園霸淩現象亟待重視

近年來,校園霸淩事件頻發,不僅給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傷害,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

校園霸淩不僅表現爲身體上的傷害,更包括心理上的欺淩和排擠。

這種行爲不僅影響受害者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可能導致其産生長期的心理陰影,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二、學校不應僅做“和事佬”

面對校園霸淩事件,一些學校往往采取“和稀泥”的態度,簡單地將雙方叫到一起調解,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種處理方式不僅無法有效遏制霸淩行爲的發生,還可能讓受害者感到孤立無援,加劇其心理創傷。

因此,學校應該轉變思路,將預防霸淩作爲重要任務,從源頭上杜絕這類事件的發生。

三、事前預防是根本之策

預防校園霸淩的發生,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

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培養其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品質。

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霸淩行爲。家庭和社會也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質。

四、建立多方聯動機制

爲了更有效地預防校園霸淩,需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方聯動機制。

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心理動態。同時,學校還可以與社區、公安等部門合作,共同構建校園安全防線。

做到有惡必懲,懲惡揚善。

五、加強法治教育和心理疏導

此外,加強法治教育和心理疏導也是預防校園霸淩的重要手段。

學校應該定期開展法治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法律法規,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同時,學校還應該設立心理咨詢室,爲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和幫助。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有社會的地方就有鬥爭。

校園也是一個小社會,裏面的人難免會發生紛爭,這個時候,社會和學校的立場與態度,就顯得尤爲關鍵了。

對于校園霸淩的情況,你怎麽看?

0 阅读:145

做人要有態度

簡介:用筆觸丈量世界,用心看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