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今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傳奇發展史|新書

新黃河 2024-05-20 11:20:54

20世紀50年代,800多名青年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從祖國各地齊聚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短短十余年,他們創辦了24個新專業,爲中國快速發展的高等教育及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7.5歲的教師隊伍,被稱爲哈工大“八百壯士”。《“八百壯士”今何在:我們時代的哈工大》以紀實文學的方式聚焦“八百壯士”群體,生動展現一所國家首批重點建設高校的曆史發展脈絡,展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獨一無二的傳奇。

哈工大的曆史,是百年中華高等教育史,乃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史在一個橫截面上的投影。“八百壯士”的身影及其在百年歲月中留下的漫長回響,閃耀著教育家精神的熠熠光輝,也構成了哈工大校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年,800多名師生齊聚在哈工大,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鑄就了“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的哈工大光榮傳統。如今,這裏不僅有“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嚴謹的學術氛圍和豐富的校園文化,更有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和傳奇。

《“八百壯士”今何在:我們時代的哈工大》一書,講述了這段傳奇故事。這本書的作者陳聰,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也是一名戰地記者,著有中東戰地一線紀實隨筆集《燃淚天堂》《厭倦與天真——徘徊在天堂和地獄的邊上》;報告文學《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種子•鍾揚》,這兩部書均被評爲年度“中國好書”。

哈工大爲黨和國家培養了123位兩院院士、166位大學書記和校長、142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53位共和國將軍、450余位航天國防總師。從“鐵將軍”俞大光的《電工基礎》,到繼承“鐵將軍把關”傳統的“四大名捕”,從劉永坦築起的“海防長城”“雷達鐵軍”,到曹喜濱帶領的哈工大小衛星團隊,本書通過講述一個個富于傳奇色彩的人物故事,展現出“八百壯士”身影背後一種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之炬。走近這一群富有傳奇色彩的豐碑式人物,我們不難生出這樣的感受:在艱難困苦的年代成長起來的“八百壯士”,他們留存著同樣的時代記憶。

無論是“我心裏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信念,還是“手中有個紐扣,就想著如何爲國家做件大衣”的傳統,或者是“我的成果將可能使我這個普通的生命生輝,以至永恒”的遺言,一位位哈工大人的命運,無不與他們所處的時代緊緊相連。而陳聰筆下的這本書,除了文中字裏行間與西南聯大校史和風骨的共情之外,其文本本身,通過回溯哈工大一路走來的曆史進程與變革足迹,讓讀者的視野與百年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奮鬥史相連接。

以一個旁觀者的淺薄觀感來說,它或許意味著我們心中的希望、遠方的夢想和我們腳下的這條路。哈工大把青春奉獻給了祖國廣袤的土地,“八百壯士”把青春奉獻給了“教育救國”“科學報國”的峥嵘歲月。

記者:徐敏 編輯:任曉斐 校對:楊荷放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