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噱頭還是剛需?高空墜地試驗到底有何意義?

汽車華爾街 2024-05-15 10:15:20

前言:將一輛車從30多米高空直接墜地,這種吸引眼球的操作到底只是作秀還是真有意義?

冰Talk:星紀元ET墜地試驗引發不少爭議,你怎麽看?

這種試驗並非星紀元首創。2020年,沃爾沃就做過類似試驗。

冰Talk:4月27日金華特斯拉墜崖,這個測試應對的是這種場景嗎?

不完全是。金華的特斯拉墜崖導致駕乘者死亡原因很複雜。從事故車看,也不是簡單的自由落體,而是發生了劇烈的翻滾和碰撞。相反,ET的這個試驗倒是和去年美國加州的一輛特斯拉從76米高空墜落並撞上岩石的事故挺像。即便如此,這種事故仍是小概率。ET的這個試驗,應該等效于“高速正面碰撞測試”。

冰Talk:難怪有人說試驗中沒有假人,沒有實際意義,是這樣嗎?

31.9米自由落體砸向4厘米厚度的鋼板,落地速度疊加車重,破壞力已經超過90公裏/小時撞牆。全球任何一種碰撞測試,都不可能以這個速度進行。爲什麽?理由很簡單:這種速度下,即便是坦克,乘坐者也不可能不受傷。所以這種試驗的重點,並不在事故發生後駕乘者是否受傷。

冰Talk:那重點在哪兒?

主要考驗“普通”救援的成功率。發生這種碰撞,駕乘者基本已無力自救。那麽如何讓駕乘者的損傷最小化呢?最關鍵的點,其實是讓普通的救援者可以順利施救。

冰Talk:怎麽叫普通救援者可以順利施救?

惡性事故發生後,是典型的“時間就是生命”。尤其遭遇到車輛有起火隱患時,救援時間早一分鍾晚一分鍾,有可能就是生死之別。那麽最快的救援來自哪兒?不是專業的救援隊,而是路過的車輛、人群。然而這部分群體缺乏專業工具。如果碰撞車體變形,車門無法開啓或卡住駕乘者,救援者就只能幹瞪眼兒。等專業救援到達,很可能就錯過了最佳救援時機。

冰Talk:就像問界M7的追尾事故那樣?

這確實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救援過程中最讓人揪心的不是起火,而是車門把手沒有彈開。之前雷克薩斯LM也有類似案例,碰撞起火後因車門無法打開延緩了救援,最終導致悲劇。當然,我們不是事故調查方,對于這類情況背後的具體原因或責任不好妄加評論,例如悲劇的原因可能與把手是否彈開無關,但客觀上確實說明了星紀元ET的試驗很有價值。

冰Talk:星紀元ET算是經受住考驗了嗎?

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甚至略有驚喜的。沒起火、車門把手順利彈出、每個車門都能輕松打開,這就算“過關”了。驚喜的地方在于,乘員艙的變形量比預期的還要小,不僅A柱沒有變形,甚至天幕都完好無損,可見星紀元ET的整個乘員艙框架強度是非常高的。

冰Talk:那何必高空墜落,直接90公裏碰撞測試不好嗎?難道沒有作秀嫌疑?

首先,你確定有測試場可以承接90公裏時速這種非常規的碰撞測試嗎?第二,哪種方式操作難度更大成本更高呢?第三,就算是作秀,真的底子夠硬的話,又有何不妥呢?既宣傳了自己,又倡導了安全造車的理念,你吃虧了嗎?既然沒有,又何必吐槽呢?

0 阅读:1

汽車華爾街

簡介:走進“汽車圈”,了解“汽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