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大舉增加軍費,針對誰不言而喻,中國該如何避免陷入軍備競賽

劉勇教授 2022-12-19 12:04:06

近期,美國和日本先後公布了2023年的國防預算,其中美國參議院通過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規模達到8473億美元,而去年這一數字爲7780億,上漲了約9%。

這已經是個很龐大的數字了,從增長速度來看,世界銀行預測的2022年美國GDP增速還不到2%,從增長的絕對值來看,俄羅斯一年的軍費規模只有659億美元,美國一年增加的軍費比俄羅斯一年的全部軍費還要多。

日本方面也不遑多讓,根據日媒報道,2023財年日本防務預算大概6.8萬億日元,作爲對比2022年日本防務預算是5.4萬億日元,一年增長了超過25%,這個數據背後體現出的問題是很嚴重的。

和平年代,一個國家軍費開支基本上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對未來時局的看法以及好戰程度。如今,日本和美國大規模的推動國防預算增長,顯然是認爲東北亞局勢不穩,想要搞事了。

而美日作爲所謂的軍事聯盟,在東亞範圍內針對的目標是誰,一目了然。在這個背景下,就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豺狼都在武裝自己了,獵人是不是也應該擴大軍費規模,以保護自己家園呢?

要弄清楚軍備競賽會不會爆發的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美國和日本增加軍費預算之後,會不會給我們造成更大的威脅?

一方面,中國並不尋求稱霸世界,我們主要的國防訴求還是保護領土主權不受外敵侵犯。基于這個目的,當下人民軍隊的實力其實已經能夠做到了。美日現在增加軍費,某種程度上都是在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我們沒必要太過緊張。

另一方面,中國是合法擁核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恐怖核平衡”的威懾之下,其實不管日本和美國的軍事力量發展到多麽強大,只要不能保證可以突破“恐怖核平衡”的制約,就不敢真正侵犯中國領土,這是毋庸置疑的。

眼下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事實上也能佐證這一點。美國爲了支持烏克蘭跟俄羅斯耗下去,幾乎可以說是不顧一切,但到目前爲止,美國至少不敢在表面上公開支持烏克蘭打擊俄羅斯本土。

這還不是讓美國自己參戰,只是烏克蘭有可能利用美國援助的武器打擊俄羅斯本土,就已經讓美國如此緊張了。由此可以推斷,“恐怖核平衡”之下,美國也不敢把中國逼的太過。

有了這兩個前提存在,似乎中國沒有必要對美日軍費增長感到緊張,畢竟他們就算提高軍費了,也無法對中國形成新的威脅。既然如此,我們爲何不把更多的錢,都留著發展經濟呢?

其實,問題的症結在于,維護領土主權完整和不受侵犯,只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利益。最核心的利益,不代表是全部利益,從軍事的角度上來看,人民軍隊保家衛國的概念,並非只限于本土戰爭。

說的直白一點,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美國入侵的是朝鮮,但志願軍爲了保家衛國選擇跨過鴨綠江,就是因爲國家安全是個整體性的概念,並不是說美國不敢攻擊中國本土,我們的國家安全就得到保障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現在美日大規模的增加本國軍費,針對我國的目的又如此明顯,那麽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根據國防需求相應的提升軍備水平,就是不可避免的。

因爲現實層面,美日軍費的增加一定會給中國帶來新的“麻煩”。比如所謂的“自由航行”,再比如頻繁的聯合軍演,甚至煽動周邊國家發動代理人戰爭,這都是有可能的。

很多人都聽過,現代戰爭是燒錢的遊戲這句話,實際上阻止戰爭爆發,同樣也是燒錢的遊戲。你如果不下場玩,那麽敵人就會覺得你是害怕了,然後開始變本加厲的損害你的各種利益。

但這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美日軍費增加了,我們也增加軍費,豈不是是陷入軍備競賽的漩渦裏了嗎?

如果僅從中美兩國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美國要跟中國進行軍備競賽,那就是純粹的“找死”,因爲中國軍費變成戰鬥力的效益,是美國的好幾倍。

別的不說,同樣一艘軍艦,美國需要200億美元建造,而中國可能只要20億美元就夠用了,這不僅是因爲中國的物價水平低,更是因爲中國生産效率高。

作爲當下公認的“世界工廠”和全球第一大制造業大國,中國在軍力競爭上最大的長處和優勢,就是美國8000億美元軍費做的事情,往往還沒有中國2000億美元做的事情多。

這種背景下,美國想跟中國進行軍備競賽,豈不就是自討苦吃嗎?

當然,美國人也不傻,人家從來就沒有想著僅靠自己來跟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如今日本、包括澳大利亞,韓國等亞太國家,整體軍費水平都在增長。這些國家跟美國又是盟友,所以事實上,是美國發動自己在全球的盟友一起跟中國進行軍備競賽。

軍備競賽說白了就是燒錢,人家十幾個國家一起燒,我們只有自己,就算效率更高一點,最後可能還是會被拖垮。事實上,當年的蘇聯就是因此才被美國拖垮的。冷戰期間,美國聯合歐盟、日韓等資本主義陣營,一起跟蘇聯進行軍備競賽。

表面上看,蘇聯也有社會主義盟友,但在中蘇關系交惡以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幾乎都變成了蘇聯的累贅,他們無法幫助蘇聯共同承擔起跟美西方軍備競賽的責任,反而需要靠蘇聯輸血,來維持自己的政局穩定和經濟發展。

正因如此,蘇聯最終才被美西方拖垮。現在美國所作所爲,就是要把當年對付蘇聯的套路,重新用在中國身上。

因此,在美國人眼中,他們雖然效率低,但人多勢衆,就算每人出三分之一的力,也能把中國拖垮。

從這個角度來講,當美日不斷在亞太地區炒作緊張氛圍,同時大肆增加軍費的時候,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不可避免地要陷入跟美日等西方進行軍備競賽的過程之中,而美國還占著人多勢衆的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我國工業實力和國防轉換效率所帶來的優勢。

這麽看上去,豈不是說我們也跟蘇聯一樣,要輸掉這場躲不過的軍備競賽?

當然不是,美國有美國的優勢,中國也有中國的長處。除了強大的工業實力和高效的國防轉換效率之外,面對美日這種氣勢洶洶,非要逼著中國跟他們進行軍備競賽的攻勢,我們至少有三大勝算。

首先,中國不是蘇聯。這並不是說中國比蘇聯更強大,而是說中國在地緣環境以及與周邊各國的關系上,遠比蘇聯更從容。

當年,美國借助冷戰拖垮蘇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爲美國盟友的歐盟,在冷戰後期的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等都非常強大了,而且這些國家普遍比美國更警惕、擔憂一個強大的蘇聯。

這種背景下,美國的幫手可謂是又強又多。但中國不同,東北亞範圍內,中國基本上沒什麽仇人,現在美國真正籠絡住的也就是一個澳大利亞和日本。

這麽一來,美國說是聯合盟友跟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實際上也就是日本和美國兩個主力,而日本能幫助美國分擔的其實也比較有限。因此,就算美、日真的不顧一切跟中國開展軍備競賽,我們也完全支撐的住。

其次,軍備競賽其實並不像許多人誤解的那樣,你造一艘航母,我也要造一艘。因爲單純的數字對比,並不能說明雙方真實的軍事實力差距,這一點當年的海灣戰爭已經證明了。只有不斷地加大科研投入,研制出更多新式武器來威懾對方,才能保證自己不輸。

但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也就是研制一種新式武器地投入是巨量的,如果不能將相關技術應用到民用商品上來轉換成經濟利益,那麽就很容易進入死胡同。當年,蘇聯存在的問題就是雖然軍備很厲害,但投資太大並且無法收回投入。

而這個問題在中國並不存在,事實上,這些年中國軍事科技和民用科技轉換地效率和效益,都是非常好的。大量基礎科研投入能夠賺到利潤,那就不怕軍備競賽,一定程度上軍備競賽反而能刺激先進技術地發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軍備競賽或許不可避免,但如何競賽卻並不是美國和日本說了算的。中國最擅長的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比如美國研究並裝備大量先進的航母,而我們超前研制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看上去,大家都是在進行軍備升級,但航母的研制成本是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上千倍,自然是不可能拖垮中國的。只要我們按照自己的國力、國情,以及國防需求,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不斷增強軍事實力,不盲目陷入美日預設的戰場上去,那麽,自然就不怕跟他們進行所謂的軍備競賽。

5 阅读:2027
评论列表
  • 2022-12-20 17:07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持久作戰,看誰先趴下。

  • 2022-12-20 16:37

    讓他們漲呗,我們按自己節奏發展

  • 2022-12-20 13:09

    決不能重複甲午覆轍,增核,強軍。

  • 2022-12-20 11:56

    該時候處理一下周邊的據點,拔除幾個,震懾幾個,發展幾個,自己建設幾個!

  • 2022-12-20 15:52

    我們這是陽謀,就是要它升級軍備競爭,拖垮它

  • 2022-12-20 13:28

    中國應該從現有軍費翻一倍

  • 2022-12-20 15:46

    我們國家應該研究把水做成炸彈,最便宜,全覆蓋24小時打擊

  • 2022-12-20 13:25

    加速科技研發,提高全民科技素養,構建高效的創新體系,高科技可同時提高民用和軍用産品水平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點突破半導體丶量子丶航空天丶醫療醫藥領域!

  • 2022-12-20 15:14

    多幾顆核彈而已,到時候直接核平

  • 2022-12-21 09:46

    中國的GDP在增長軍費就增長

劉勇教授

簡介:軍事學教授;作戰指揮學博士,戰役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