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報告3例本地病例!這些地方流行風險高

鶴壁焦點 2024-05-11 17:44:48

今天(5月11日),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從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截至5月9日,廣州市在今年已經報告3例登革熱本地病例,是曆年來最早出現本地疫情的一次。

而早在5月9日,

廣州疾控通過公衆號“廣州疾控i健康”發布提醒

本地已出現登革熱病例↓

專家指出,今年全球登革熱呈高發態勢,預計今年廣州登革熱防控形勢也將比較嚴峻,市民切記要做好防蚊滅蚊和家居環境衛生;從境外尤其是東南亞、南美洲等登革熱流行區回到廣州後兩周內,或家附近出現登革熱病例後,假如出現突發高熱、“三紅”、“三痛”和皮疹,應該盡快就醫並告知旅居史。

全球正經曆登革熱高發

據了解,目前出現的3例登革熱本地病例的居住地在200米的範圍內。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爲一起由外地輸入引起的登革熱本地聚集病例。患者均爲都是中老年,屬于輕症,經過治療後都已好轉。出現病例報告後,街道、疾控機構立即對該區域加強了蚊媒消殺。

登革熱是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播,在廣州,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是白紋伊蚊,也就是俗稱的“花蚊子”。登革熱患者或隱形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後,病毒在伊蚊體內一般需要經過8~10天的增殖,再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秦鵬哲介紹,今年以來,全球範圍內都出現登革熱高發的態勢,其中,東南亞地區所報告的病例數已經達到往年同期兩三倍,廣州國際往來頻繁,且今年雨水較多,對登革熱不可掉以輕心。

目前,廣州市疾控中心已經在全市啓動白紋伊蚊監測,市民可以到廣州市疾控中心官方網站上的“蚊媒地圖”專欄進行查閱,了解自己身邊的蚊媒密度情況。同時,疾控機構配合市、區與各鎮街開展以環境整治和殺滅蚊蟲爲目的的愛國衛生運動,通過手把手地培訓指導工作人員提高滅蚊質量。

一起來看看5月6日廣東公布的“蚊子地圖”

廣州這些地方

發生登革熱流行的風險高↓

2024年4月下半月全省共監測到21個媒介伊蚊高密度監測點,幼蟲密度BI有6個,成蚊密度MOI有15個,其中廣州有15個。更多詳情→

突發高燒+三紅征+三痛+皮疹 要警惕!

登革熱又稱“斷骨熱”,“突發高燒+‘三紅征’+‘三痛’+皮疹”是登革熱的典型症狀。

突發高熱

體溫可在24至36小時內升至39~40攝氏度。

三紅征

即面、頸、胸部潮紅。

三痛

劇烈頭痛、全身關節痛、肌肉酸痛。

皮疹

四肢軀幹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皮疹。

假如從東南亞、南美洲等登革熱流行區回到廣州兩周內出現上述症狀,或者在居住地附近出現登革熱病例後出現上述症狀,應該盡快就醫並把旅居史告知醫生。

登革熱患者一般預後較好,經過及時治療基本可以康複,但“三痛”的症狀會令患者感到十分不適,因此登革熱也被稱爲“斷骨熱”,也有少數患者會發展爲重症甚至死亡。

“無積水就無蚊蟲,就無登革熱。”秦鵬哲提醒,最近廣州雨水頻繁,陽台的盆盆罐罐要時時清理,否則一場大雨過後又會出現新的積水、滋生蚊蟲。“所以對于陽台、天台的容器,大家要勤清理、勤翻盆倒罐。家中水養的植物,建議3~5天換一次水,並且在換水時應洗刷花瓶,以防蚊卵粘在瓶壁上。”

防蚊貼士

01

清理住家及周圍積水,保持環境整潔。

02

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每3~5天至少1次)或者改爲土培,不要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03

外出應盡量穿淺顔色的長袖衣裳和長褲,減少皮膚暴露,在外露的皮膚上塗蚊蟲驅避劑。

04

安裝紗門紗窗,睡覺時使用蚊帳、蚊香和(或)電驅蚊器等滅蚊産品。

05

蚊蟲頻繁出沒時間(早上7~10時和下午4~7時)減少外出,如需外出,避免在樹蔭、草叢或其他蚊子習慣棲息的陰暗潮濕處逗留過久。

0 阅读:271

鶴壁焦點

簡介:鶴壁市廣播電視台融媒體官方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