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澀又麻的白茶不要丟,加入蘋果紅棗水,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小陳茶事 2024-04-20 15:30:41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大魚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位茶友買了餅壽眉老白茶,年份具體不知,包裝沒有寫明。

但他懷疑是做舊的,喝下後澀麻感很強,嘴巴還發幹。

自從試喝之後,心裏始終感覺不放心。

反正,不敢繼續再喝,但又舍不得直接扔掉。

于是,在網上發帖,向五湖四海的過來人征詢經驗。

據評論回複排名。

排在第一名的,是讓樓主多煮幾次茶葉蛋。

次之,是留到冬天,煮開後用來泡腳。

最後是建議專門泡開,不喝茶水,留著養壺……

在這其中,也有一條頗不尋常的“廢茶再利用指南”。

對方建議用蘋果紅棗煮水,放在養生壺裏煮出一鍋果味甜水後,再用于泡茶。

蘋果紅棗水的香甜,會中和掉那些不好的味道。

留下來的,便是香、醇、柔。

《2》

蘋果的味道,是香甜的。

以水果炖湯也許北方朋友乍一聽,會覺得這是黑暗料理。

但這在很多南方菜品裏很常見。

之前有閨蜜約我們去一家粵菜館吃飯,裏面的特色湯品就有一道老火蘋果胡蘿蔔清炖排骨。

嘗起來,排骨湯透著幾分香甜果味,很是特別。

至于紅棗煮湯,更是常見。

炖老母雞湯時,少不了加上紅棗跟枸杞。

然,萬萬沒想到,竟然有人在喝茶時將這兩味混著茶湯一起泡。

不過,轉念想了想。

對方的“理論指導”,其實沒有錯。

以香壓澀,以甜壓麻。

只要放入的紅棗與蘋果片數量足夠多,絕對能蓋過一款劣質爛茶的苦、澀、麻。

以數量壓倒一切,甜膩膩能覆蓋一切澀麻。

不過,可惜,對方的出發點錯了。

高度疑似做舊,喝了讓人不舒服的問題茶,不該再喝。

哪怕你搬來救兵,准備用香甜果味,爲其遮羞。

劣質爛茶的本質,始終未變。

將這樣來路不明的劣質茶繼續再喝下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3》

看到這條水果混搭泡煮,去澀去麻的評論。

發貼求問的茶友,也是直言回複。

ta不敢冒險喝,怕喝傷了自己。

那位提議蘋果與茶混泡的網友,也給出了自己的一番分析。

“仔細看了你發的圖片,這餅茶不像做舊,顔色還挺自然,估計就是工藝沒做好,比如,萎凋時走水不順,裏面的多酚類含量高,才造成喝茶澀感重。因爲,茶多酚含量高的茶葉, 喝著就是很青澀的。”

樓主還是遲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一朝喝到爛茶,遲遲不敢放心繼續喝。

這場熱鬧圍觀到現在,不知茶友們作何感想?

村姑陳的立場,還是很堅決。

決不妥協,決不將就。

當一款茶喝下後,出現很強的澀麻感。

它的劣質茶身份,早已板上釘釘。

對于劣茶,不要對其抱有任何期望。

因爲,不管用什麽方法去泡茶,去美化,去調整。

那些刺激性負面物質,依舊深藏內裏。

並非簡單遮蓋,就可視而不見。

不然,就成了妥妥的掩耳盜鈴。

《4》

即便不談做舊、非做舊的事。

澀味很強的白茶,也非高山茶,原料很差。

高山白茶,“原生家庭”環境極好。

山上,樹多、雲霧多。

山間細膩的雲霧,像紗帶般輕盈。

期間,裹挾著無數細潤水分子。

能方方面面,爲茶樹進行補水。

從嫩葉,到芽頭,再到枝幹,無一遺漏。

所以,生長在山上的茶樹嫰梢,像敷了補水面膜,是肉眼可見的水靈鮮活。

不過,雲霧的作用,不僅是溫和補水。

它還可以防曬,遮擋過分灼熱的強光。

光線通過層層雲霧,灑在茶園時,多以漫射光爲主。

極少會出現,像山下平地茶園那樣,直射而下的強光。

柔和的光照沐浴,以及充沛水汽滋潤,能讓高山白茶樹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茶樹們吃飽喝足後,光合作用更有勁。

從而能積攢更豐厚的家底,形成更鮮醇、鮮爽、飽滿的茶味。

但山下的茶園,平平坦坦,毫無遮擋。

從太陽升起,一直到夕陽西下,暴露在強光下的平地茶,容易生出大量的澀味單甯(屬多酚類物質),以主導苦味的咖啡堿。

做出來的茶,苦澀感很強。

和高山白茶的鮮醇甘爽,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5》

先天原料差,會讓一款白茶風味苦澀。

但,後天工藝糟,情況也不樂觀。

劣質茶青,外加粗制濫造加工=屋漏偏逢連夜雨。

會對一款茶的品質造成雙重打擊。

加工白茶,責任心強、有經驗的制茶師,會選擇盡快及時攤開。

薄攤,薄晾。

萎凋期間,盡量讓茶葉順暢失水萎蔫。

在水汽失散的同時,順便帶動澀味多酚類物質、咖啡堿等刺激性物質,大量離開茶葉內部。

這才能算萎凋到位。

如果只是隨便厚堆,沒有及時攤開。

這批茶就會被做“廢”。

後期喝起來,澀感與刺激性茶味很強。

情況再糟一些,還會出現澀麻感,讓人喝完後不舒服,喉嚨發幹。

提到做茶不當的澀,想起一段茶圈笑料。

有人在茶山行時,突發奇想,摘了幾片新鮮茶葉,放進嘴巴嚼了嚼。

然後,得出這樣的“經驗總結”。

“茶葉的本味就是苦澀,不苦不澀不是茶。”

額,這太、太、太令人無語了。

茶葉在沒有加工前,生嚼鮮葉,怎會不澀?

這就好比,將剛挖出來的竹筍,剝掉筍殼後,放進嘴裏生嚼。

(這太奇葩了,不切片焯水,加上調味,烹饪成筍炖肉,哪能吃得下。)

一股極致生澀發麻的刺激,會在你的口腔迅速叫囂……

在這背後,與一種名爲“單甯”的物質有關。

生葡萄、生竹筍、生茶葉等,它們內部都存在澀味單甯。

但制茶加工,能讓一款好茶迎來華麗麗蛻變。

萎凋順暢、瀝幹烘幹透徹的白茶,能褪掉鮮葉的生澀,迎來清新鮮爽的茶味新生!

《6》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剛從網上學來的小妙招。

這適合平時練畫畫的朋友。

先將茶味泡得濃濃的,然後將茶水倒入大盆裏。

浸入宣紙,染上“茶色”。

晾幹之後,就能順利浸染底色。

最後再去作畫或者練字時,能增添滿滿的古畫氛圍感。

茶色複古,也是一抹低調又內含的色彩。

比起直接扔,多少能讓一款劣質爛茶,再發揮一點余熱。

對照開篇茶友的描述。

當你已知,某款白茶又澀又麻,喝下後嘴巴發幹。

已經不用糾結它是否做舊?該怎麽沖泡?如何泡茶調整更好……

而是堅定選擇不喝。

當斷則斷,才能“免受其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