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對話|航天員李聰家人:回來的時候媽媽給你拽面!

長城網 2024-04-26 04:50:39

“想報考個飛行員。”

“飛行員是幹啥的?”

“開飛機呀!”

“那可以呀!”

聊起兒子李聰高中想要報考飛行員專業時的情景,河北邯鄲峰峰礦區的陳興風曆曆在目。她做夢也想不到,她的“飛行員”兒子要出征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24日發布消息,神舟十八號瞄准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同時決定,執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組成。李聰就是河北省出征太空的航天員。

消息發布後,記者第一時間來到陳興風家中。一進門,褪色的老式座鍾、紅白格子的沙發罩,仿佛都在表明這就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農戶。

1989年10月,李聰出生在邯鄲的一個小村莊。5歲時,父母爲了讓他和妹妹有更好的讀書條件,舉家搬到礦區,父親成爲了一名貨車司機,母親當起了工廠臨時工。顯然,作爲一個農村孩子,能走到今天這一步,超越了他們這個家庭的想象。不只是陳興風,李聰也是在高三時才第一次從別人口中聽說了“飛行員”這三個字。

“不了解,但是支持他。”李聰父親李軍生對記者說。因爲當地的飛行員太少了,家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讓李聰報考了飛行員,能不能飛還不知道呢!父親眼中,李聰是個執著的孩子,想幹的事必須要幹成。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起李聰小時候的事——壘好的玉米垛子嘩啦一下倒了,還沒到上學年紀的李聰就氣得連跺腳帶搖頭,直到最後垛好了才高興起來。在李軍生看來,這就是天生的韌勁。所以當得知兒子要當飛行員時,他對兒子說,報飛行員必須得去天上轉一圈;當得知兒子要當航天員時,他說,報航天員要像楊利偉一樣,到太空裏轉轉。同時,這位父親也不忘叮囑:能幹好盡量幹好,只要盡力了就行了。

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海上救生訓練、72小時狹小環境心理適應性訓練,每一項都考驗著航天員的生存能力和意志力。航天員燦爛耀眼的光環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磨砺和淬煉。

采訪現場,李聰妹妹幾乎全程哽咽,“想象不到哥哥付出了多少,他就是一心想爲航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妹妹眼裏,更多的是“擔憂+心疼”。而李聰則把進入航天員隊伍歸結爲“努力+幸運”。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成,載人飛行任務頻次從以前“平均約兩年一次”變成“一年兩次”。李聰說:“是祖國的強大、時代的進步給了我這樣一個曆史機遇。”

提到即將出征太空的李聰,李軍生驕傲地說,“放心在前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人永遠支持你的工作。”他連喊了三聲加油。陳興風不好意思地接過話:“等著你凱旋,回來的時候媽媽給你拽碗面,來個素鹵。”

大家,小家,太空家園!鍾表滴答滴答地走著,茶幾上鄉賢之家的牌子格外明顯。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