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11座NBA總冠軍的傳奇“禅師”菲爾·傑克遜!

綠茵新星 2024-04-04 21:57:34
菲爾·傑克遜

簡介:11×NBA總冠軍、NBA全明星賽、NBA最佳教練、NBA 10大教練、NBA 15大教練

勝場:常規賽1640場(1155勝485負,70.4%勝率)

代表球隊和球星:

公牛(1989-1998)-喬丹(Michael Jordan)、皮蓬(Scottie Pippen)

湖人(1999-2011)-奧尼爾(Shaquille O’Neal)、科比(Kobe Bryant)

菲爾·傑克遜出生于1945年,學生時代開始從事運動,在籃球、足球及棒球等各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上了大學之後,他被招募到NCAA的北達科他大學打籃球,並在大學時期有著不錯的表現。

畢業後,菲爾·傑克遜投入了1967年的NBA選秀,在第二輪被紐約尼克斯選中,開始了職業籃球生涯。然而,菲爾·傑克遜的進攻能力並不足以爲他帶來太多的上場時間,但菲爾·傑克遜不錯的球商及防守能力,使他能夠進入球隊主要的輪換陣容中,並隨著紐約尼克斯拿到了1970年及1973年二座總冠軍。

在以球員的身份退休後,菲爾·傑克遜延續其籃球職業,來到中國CBA及波多黎各等國擔任教練的工作,還曾于CBA拿下了總冠軍及年度最佳教練等殊榮,並一直尋找能夠回到NBA工作的機會。直到1987年,他得到了一個機會,成爲芝加哥公牛的助理教練,並于1989年成爲球隊的主教練。

在擔任主教練的初期,菲爾·傑克遜結識了球隊的助理教練泰克斯·溫特(Tex Winter),溫特對于籃球戰術的運用相當有心得,並提倡“三角戰術”的進攻系統。在當時這套戰術並非顯學,更沒有成功案例的佐證,然而菲爾·傑克遜了解這套戰術的精神後,就立刻成爲這套戰術的擁護者。

當時球隊擁有聯盟得分王喬丹,在聯盟中幾乎已無任何一個球員能夠一對一守住他,然而喬丹再強,球隊還是仍然難以成爲一支爭冠球隊。而三角戰術的重點,便在于讓喬丹放棄單打獨鬥,而是成爲一支團隊中的領袖,再將隊友都帶入整支團隊的戰力中。

最終,喬丹接受了菲爾·傑克遜的建議,舍棄個人英雄主義,開始以團隊戰力的凝聚爲重。1990-91賽季,隨著團隊戰力的重塑,皮蓬成爲了球隊的第二人,加上其他隊內球員的成長,這支球隊迅速成爲一支團隊型強隊,並成功在東部擊敗了他們的死敵底特律活塞,打入了總決賽,迎戰曾在1980年代拿下五座總冠軍的湖人。喬丹與魔術師約翰遜的對決,更成爲當時體壇最大的焦點,最終公牛以4-1拿下了隊史第一座總冠軍。

而這並非這支偉大球隊的終點,之後菲爾·傑克遜與喬丹再次率領球隊拿下了1992年及1993年總冠軍,完成了三連霸。

1993年喬丹短暫退休及複出後,球隊簽進了羅德曼(Dennis Rodman),補足了籃板及禁區防守的拼圖,再次拿下了1996年及1997年的總冠軍。

1997-98 賽季,菲爾·傑克遜由于與球隊總經理傑裏·克勞斯(Jerry Krause)關系不睦,因此被宣告無論這個賽季的表現如何,都會是菲爾·傑克遜擔任公牛主教練的最後一個賽季。雖然當時球隊內部有著人和及傷兵的問題,菲爾·傑克遜與喬丹仍然成功完成了最後一舞,拿下第二次的三連霸總冠軍。菲爾·傑克遜依約離開了公牛,而喬丹則選擇了第二次退休。

1999年,名滿天下的菲爾·傑克遜被招募到了湖人,成爲主教練。這支球隊陣中擁有當時聯盟第一中鋒奧尼爾及明星後衛科比,可是卻始終找不到爭冠的方法。于是菲爾·傑克遜將三角戰術帶入了球隊,成功爲球隊找到了贏球方程式,第一個賽季就打出了67勝15負的聯盟最佳戰績,一路拿下了2000年的NBA總冠軍,並且維持著這股戰力,于2001年及2002年再次奪冠,拿下了執教生涯的第三次三連霸。

2003-04賽季,隨著球隊內部的問題,在賽季結束後菲爾·傑克遜短暫離開了球隊,而奧尼爾也被交易出去,離開了球隊。2005年戰績觸底的湖人,再次找回了菲爾·傑克遜,並于2007-08年賽季透過交易得到了保羅·加索爾(Pau Gasol),菲爾·傑克遜則再一次爲這支球隊重新打造了團隊系統,最終他們再次拿下了2009年及2010年的總冠軍。

總計菲爾·傑克遜的執教生涯,一共完成了三次三連霸,一次二連霸,十一座總冠軍,而他和喬丹于1990年代打造的公牛王朝以及2000年後的湖人紫金王朝,更是NBA史上如神話般的二大王朝球隊。

禅師哲學

1997-98賽季爲喬丹于公牛的最後一個賽季,然而因爲菲爾·傑克遜與管理高層的矛盾,即使菲爾·傑克遜已經爲球隊拿下了五座總冠軍,公牛的管理階層並不願意讓菲爾·傑克遜再繼續擔任球隊的主教練。

而球隊的第一人喬丹卻毅然決然表示:“我只願爲菲爾·傑克遜打球。”沒有菲爾·傑克遜,就沒有這支球隊。也因爲如此,才有了喬丹與菲爾·傑克遜聯手拿下的二次三連霸傳奇。從這段故事也可看出,菲爾·傑克遜有其身爲教練的獨特魅力。

菲爾·傑克遜對于禅宗等東方哲學頗有研究,更將不少的禅學觀念融入自己的執教風格,故有著“禅師”的外號。

不同于其他妄想控制一切的教練,菲爾·傑克遜主張,最好的球隊組織系統,應該要能夠自主運轉,而非過度地控制。一支最強的球隊,絕非去收集所有聯盟最好的球員,而是應該讓球隊陣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找到最適合的角色及定位。同時,每一位成員也應該培養自己的領導力及創造力,不能只是成爲一名跟隨者。

菲爾·傑克遜的禅師哲學認爲,不要企圖將球員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而是應該協助球員自發性地做出改變。同時,球場上瞬息萬變,球員遇到狀況,也不應該由教練爲每一次的狀況找到解方,反而應該讓球員習慣自己去找到解方,這樣更能培育出球隊的團隊思考。在比賽中,體能與心靈一樣重要,場上的每一位球員都應該要扮演好場上角色,而非被記分板所惑,有時候能夠拿下勝利的正是可以忘掉勝負的球隊。

一般普遍認爲菲爾·傑克遜相當善于提升球員的心靈素質,更善于讓一般球員提升爲好球員,再讓好球員成爲偉大的球員,菲爾·傑克遜曾說:“團隊力量源自每位隊員,而每位隊員的力量源自團隊。”

三角戰術

公牛最強大的對手活塞的比爾·拉塞爾曾說:“在喬丹學會團隊打法之前,我們一直打爆他,直到公牛隊有了三角戰術。”

三角戰術的創始人爲Sam Barry,他同時亦是公牛助理教練溫特的戰術啓蒙教練,後來溫特擔任公牛助理教練時,就將這套三角戰術帶進了公牛及主教練菲爾·傑克遜的思維,而菲爾·傑克遜也如獲至寶般地將三角戰術完全融入了公牛團隊。

“三角戰術”的基本進攻原理很簡單,就是在每一次的進攻中,由三位球員于“強邊”建構起一個三角型的站位,這三個角分別爲低位、底角及側翼,而位于接近禁區低位的這名球員,通常爲主要攻擊手,1990年的公牛這個位置就是屬于喬丹。配合著底角及側翼的兩位隊友,三人跑出各式各樣的進攻模式及變化,以破壞防守者的防守位置,創造出更好的出手空間。

在當時已經蟬連多屆得分王的喬丹,最初相當排斥這套重視團隊配合的三角戰術,因爲對他而言,自己帶球就能夠突破得分,又何必打出戰術配合。直到最後喬丹認同了這套戰術,球權不再過度集中于他的手上,才讓這支球隊成爲冠軍之師。

通常位于低位的喬丹會與另二角面對面要球或持球,因此在視線上能夠很清楚掌握所有隊友的動向,也能互相配合牽制防守者的協防,以拉開更大的進攻空間,讓喬丹得以透過低位的強打或跳投拿下分數。

這套戰術的完善,必須有低位的單打手、高位的策應,以及能夠拉開空間的外線等球員。這“強邊三角”並非進攻的全部,當這三角有所滯礙時,則“弱邊”的另二名球員,就必需扮演即刻接應的角色,透過二人配合來完成另一波進攻。強邊不成換弱邊,以尋求全體攻勢的構成,找到最適當的進攻位置。

三角戰術Ⅱ

三角戰術的執行可由隊中的任三人組成,形成強邊的三角,通常這三角會包含隊中最具進攻威脅力的二人,再搭配另一名隊友來形成三角。在公牛時期,通常是由喬丹及皮蓬爲核心,再搭配第三名隊友來構成。當菲爾·傑克遜成功以三角戰術于1990年代完成了二次三連霸後,1999年他將這套戰術帶到了湖人。

不同于公牛時期的三角戰術,這支湖人不但在後場擁有科比,更在禁區的低位擁有聯盟第一中鋒奧尼爾,能夠于禁區以一人之力牽制多名防守方球員,再由科比于外線進行突破來撕裂防線,打出與公牛截然不同的三角戰術。

三角戰術並非一套死板的固定戰術,而是提供了一個框架雛形,讓球隊能夠在這個三角框架中發揮臨場創意。三角戰術重視低位主攻手的牽制,有了奧尼爾及科比爲核心打出的三角戰術,無疑成了當時最難解的存在,不但在菲爾·傑克遜執教湖人的第一個賽季就拿下了總冠軍,更成功完成了二次衛冕,拿下三連霸。

2007-08賽季,球隊透過交易得到了灰熊主將保羅·加索爾,與原先陣中的球星科比搭配三角戰術,不同于以奧尼爾低位爲主的三角戰術,蓋索雖然不具有奧尼爾無解的低位破壞力,但他卻擁有更爲傑出的團隊策應力,能夠理解並將三角戰術團隊合作的部份發揮得更佳,再以科比強大的突破及得分能力爲武器,完成了2009年及2010年的二連霸。

菲爾·傑克遜于1990 年代爲公牛拿下六座總冠軍,再于2000 年後爲湖人拿下五座總冠軍,使用的並非什麽繁複的戰術,而是以三角戰術爲基礎,再搭配不同的主力球員,演化出不同的三角戰術樣貌。菲爾·傑克遜的成功,也讓三角戰術成爲最知名也最成功的冠軍戰術。

盒子戰術

菲爾·傑克遜的執教生涯中,曾經帶過如喬丹、奧尼爾及科比等超級球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位強大的球星,對于比賽的影響力有多大。因此,如何有效地限制對手的超級球星,就成了一項重要的防守任務,而菲爾·傑克遜針對對手王牌的防守,即爲盒子戰術(Box One)。

盒子戰術是一種人盯人防守及區域聯防相結合的戰術,讓己方陣中防守最強的一位球員,一對一盯住對方進攻最強的球星,另四位隊友則形成區域聯防,並隨時作好協防的動作,即使對方的主力球星突破一對一的盯防,也勢必得面對另四人的聯防。

這套防守戰術的主要目的,就是限制住對手最強的球員,用一對一的盯防,緊迫盯人地壓迫。對手王牌走到哪就跟到哪,讓他連想要拿到隊友的傳球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說創造得分機會。

1991年菲爾·傑克遜第一次率領公牛打到了總冠軍賽,對手是由魔術師約翰遜所率領的湖人隊,這支球隊已經在1980年代拿下了五座總冠軍,是支名符其實的王朝球隊。在冠軍經驗的差距下,總決賽的第一場比賽,由魔術師約翰遜主導攻勢的湖人隊拿下。

想要贏下比賽打敗湖人隊,就勢必得先封鎖魔術師約翰遜,于是第二場比賽菲爾·傑克遜立刻啓動了盒子戰術,讓己方陣中的防守大鎖皮蓬擔任己方防守箭頭,負責一對一盯防魔術師約翰遜。

在第二場比賽,皮蓬從比賽開始就死死地咬住魔術師約翰遜,讓魔術師約翰遜每次的控球或持球,都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出現球運不過半場的失誤,成功透過這防守戰術,打亂了湖人隊的進攻節奏。

最終,公牛隊就在這套戰術的封鎖下,一連拿下了四連勝,得到了隊史的第一座總冠軍,更拉開了公牛王朝的序幕。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 2024-04-05 12:22

    跟他有毛關系,上場打了嗎?動動嘴罷了

綠茵新星

簡介:有趣好看的體育資訊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