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老齡化挑戰:鼓勵生育需關注差異性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1 17:40:32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就家庭人口和居住安排等議題舉行研討會,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泰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位學術專家發表學術報告,展開交流探討。其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易君健在主旨報告中提出,不同年齡段、地區的婦女在生育意願上存在差異,鼓勵生育的政策應當關注這些差異性。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全球的人口學研究正在經曆非常深刻的變革,全球有一半國家的總和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同時人口也出現了多樣化的變化和新的趨勢。中國人口區域不平衡和人口老齡化趨勢越發顯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平均家庭戶規模下降到了3人以下,爲2.62人。2023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人,占總人口的21%。爲了應對中國人口的新變化和新趨勢,中國政府也采取了新的政策來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政策的調整,也需要研究方法的創新。家庭人口和居住安排的分析預測爲支撐政府在促進家庭發展等領域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

易君健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從統計數據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後生育率仍然繼續下降,但是在年齡組間存在差異,其中20至29歲年齡組生育率下降更加迅速,但30至39歲年齡組生育率在這一政策實施之後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和農業人口相比,城市非農業人口的生育率下降更爲顯著;接受過初等教育的婦女生育率更低。可以看出我國生育率的下降在不同群體中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鼓勵生育的政策應當考慮這樣的差異性,才能更好地激勵目標群體,提高生育率。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李樹茁重點討論了亞洲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和居住安排變化。在日本,高度老齡化深刻改變了老年人的代際生活安排,一人戶家庭和老年家庭的比例更高。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不與子女生活,選擇與配偶共同生活成爲主流。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老齡化程度較低。他們需要保持多代同堂生活的文化價值,同時加強政府對老年人護理的支持政策。因此對亞洲典型國家來說,居家生活是老年人的常見生活方式。但由于城市化、家庭規模縮小和人口流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尤其是婦女需要獨自生活。因此,建議建立多支柱的“居家—社區”老年人照護體系,鼓勵提供養老照護,構建以家庭爲中心的多領域支持體系,將科技創新應用于家庭居住安排等等。

浙江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指出,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的影響會波及各個年齡段,不合理的公共制度安排會將更多的養老負擔轉嫁給年輕人。公共制度設計要考慮代際之間的均衡,兼顧各代人的利益,充分考慮待遇水平的代際均衡性,否則對現在的年輕人和未來的老年人會造成不公。因此養老保障的制度安排要改變以老年人爲中心的人口老齡化應對思維,以更加長遠的眼光考慮到全齡人口權益,充分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構建社會支持體系,從而達到代際均衡和多元共治。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