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佛教:佛陀的誕生

我叫小凡 2024-04-01 16:27:57
通過冥想從苦難中解脫

佛教是在大約2500年前由真實曆史人物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喬達摩出生在現在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的迦毗羅衛國,身份是王子。他身處的環境極其優越,長大後就能順理成章當上國王。然而進入青年期後,他深感“人生之苦”,毅然抛棄了皇太子的身份,只身走入森林,成爲了一名宗教修行者。當時他的想法大致如下。

這個社會,既有幸福的人,也有不幸的人。雖然每個人活法不同,但從所有人活著就都逃不開“生老病死”這點來看,大家都平等地身負不幸。

人活著本身就是“苦”。這種根源性的苦不會因財産、地位和身份而消除。對于已經看透這點的人而言,皇太子之位也就沒什麽意義了。探索如何擺脫人生苦難,到達安甯狀態,才是自己今後要走的唯一的路。

于是喬達摩走進了森林,在林中跟隨一群冥想大師學會了最強的冥想術,之後便開始了獨自修行的生活。最初他是想通過折磨肉體,忍常人所不能忍來獲得超人的力量,以此破除人生苦難。可惜整整修行了6年也未能如願。于是喬達摩停止了苦修,專注于冥想一途。靠這種方式,他最終在菩提樹下開悟。此時的他便被稱爲了“佛陀”,即“覺悟者(覺者)”。他屬于古印度的“釋迦族”一族,因此又被稱爲“釋迦牟尼”或“釋尊”。

按照修行手冊克服“煩惱”

佛陀的開悟究竟是怎麽一回事?一個人內心的巨變,別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所以也沒法准確描述。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衆多傳達佛陀教義內容的經典了解對其概要。

佛陀認爲能夠破除自己所感受到的“人生之苦”的,只能是自己。他堅信外部世界並沒有能幫自己解除苦難的超人般的存在。他運用冥想之力細致內觀,最終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所在。

然後,他發現人們假想出一個並不存在的“自我”,並迎合這個自我一廂情願地看待世界,這種自我中心的世界觀正是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根本原因。這種我們本能上具有的、從錯誤的自我意識中産生的、各種負面的心理作用,統稱爲“煩惱”。

通過觀察自身找出痛苦根源的佛陀想出了一個斬斷這些煩惱,拯救自己脫離苦海的實踐方法。這就是“佛道修行”,佛教特有的精神鍛煉方法。佛道修行由兩個要素組成。一是學習佛陀宣講的修行手冊,也就是“佛經”,准確理解其內容。另一個就是在前輩修行者的指導下,不斷去實踐從經書裏學到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教義在當時是嶄新的存在,虜獲了世人的心,引得衆多弟子投到門下。佛陀對他們一視同仁,將自己在體驗中習得的修行方法悉數傳授。佛陀80歲涅槃後,這些方法被衆弟子繼承,即使到了2500年後的今天,也爲衆多佛教國家所踐行。在佛陀的引領下,因仰慕他而聚到一起,按照他的教導在修行之路上前行的衆弟子——這個修行者集團一直支撐著佛教的核心直至今日。

靠卓越的組織設計來維持教團穩定

佛陀的教義曆經2500年從未斷絕,一直延續至今,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把佛教這個宗教設計成了一個“組織”。佛陀將認同自己的教義聚集到座下的弟子們組成一個叫“僧伽”的組織,並依靠“律藏”這種嚴密的法律來運營教團。佛陀寂滅後,衆弟子嚴守律藏,以此爲基礎,使僧伽一直保持著“完全的法治主義自治組織”的屬性。

佛教建立在僧伽基礎上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 師徒關系的延續

在僧伽內部,基于律藏設定明確的師徒關系,確保佛陀的佛法,即“經”,能准確地按師徒傳承一代代延續下去。此外,佛道修行的實踐方法,也可以由師傅面對面切實地傳授給弟子。僧伽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教育組織。

2. 相互扶助保障生活

通過在僧伽內部設定基于法律的相互扶助制度,師徒關系就能順勢構成生活上的互助關系。由此,遠離俗世的修行者們在面對疾病、傷痛和衰老時,就有了生活上的保障。僧伽也是可以信賴的互助組織。

3. 靠布施維持組織架構

修行者們組成僧伽這一法治組織,通過向俗世展示自身嚴守律藏清苦度日,來維持世俗社會對僧伽的尊敬。“佛教修行者都是在生活中恪守律藏規則的高尚的人”——一旦這一觀念流傳開去,便湧現出一大批想向僧伽布施的人。靠著他們的喜舍,僧伽得以維持至今。

4. 脫離外部權力的獨立性

僧伽作爲擁有獨自法律的組織而自行運轉,由此便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自治權。想要阻隔外部權力的影響,保持修行所需的安靜環境,僧伽的自主性是個重要條件。僧伽也是獨立于外部權力的自治組織。

這四大特性在2500年間也並非一直保持如初。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也曾出現過許多與這些特性背道而馳的事件。即便如此,從一開始就設定了這四大基本理念,還是意義非凡的。就算僧伽一度受社會局勢影響,偏離了正道,但只要確定了應該回歸的理念,就很容易修正軌道,恢複正確的狀態。

與佛陀時代的特性

最早期的佛教的特點可以概括爲下面兩點。第一點,是活動目的和修行方法。佛教的目的是不去假設外界存在任何救世主,而是靠自己去觀察和分析自身,並不斷進行自我改良。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每天的冥想訓練。

第二點,是爲了完成通向開悟的道路而設定了僧伽這一實體。僧伽制度設計的目的,是讓修行者們在完全依附于社會的情況下,專心修行。僧伽是靠“律藏”這一法律合理運營的。這兩點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顯著特性

6 阅读:115
评论列表
  • 2024-06-01 05:17

    佛陀出生的地方,即使到現在也沒有3000人,不如我們一個村,不是什麽王子,尼泊爾人都醜,他也不例外,他所謂講經說法的地方在懸崖邊上,滿打滿算可以坐30人,人貼人也站不了100人,他在世的時候沒有任何學說著作,看法主張,見解認識,他很凶殘,

  • 2024-04-01 19:30

    涅槃就是死嘛。美其名:肉身死,而法身不死。肉身死後,釋迦牟尼佛就在沒在地球了。[捂臉哭][捂臉哭][捂臉哭]以後你喜歡怎麽吹都行,反正沒人知道如來真正去那。[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 2024-04-01 19:19

    阿彌陀佛

  • 2024-04-01 19:28

    頓悟成佛,然後被毒死。據《南傳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食前曾告知純陀,將旃檀茸盡奉給他一人吃,其它食物分給衆比丘。且,他食剩余的旃檀茸,命純陀埋藏于地下,不令他人食。”

  • 2024-05-24 21:14

    佛魔相爭,森羅萬象,氣化萬千[點贊][點贊]

我叫小凡

簡介:自媒體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