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告活動在福州舉辦

中國教育在線 2024-04-24 17:45:48

4月15-16日,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告活動在福州舉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姜恩來出席活動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譚建榮,西北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副書記、校長孫友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農林教育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濤,天津大學二級教授、國家教學名師、教育部材料類教指委副主任委員趙乃勤,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弘,石河子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代斌,洛陽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丁梧秀,內蒙古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郭喜,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志強,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郎利影,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曉武,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川,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徐建俊,江蘇旅遊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林剛,廣東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級幹部張學理,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楊保成出席活動。活動由福建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陳星、福建醫科大學副校長王世鄂、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唐振鵬、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李翠霞、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王新武分別主持。

姜恩來致辭

姜恩來致辭時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奮進方向。他強調,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攜手探索、勇于實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斷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對此,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完善思政教育體系。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著力打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格局。二是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爲評價教師的第一標准,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引導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三是科技賦能自立自強。高校要發揮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前瞻性布局基礎學科、緊缺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統籌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産學研用合作,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科技支撐。四是構建高效治理體系。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建立"三位一體"的一流大學創新體系,健全數字化教育機制,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譚建榮作主旨報告

譚建榮作題爲《新質生産力與新工科教學:理念、方法與實踐》主旨報告,深入闡述了新質生産力的內涵及其對新工科教育的影響。面對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需求,他強調,新工科教育要緊扣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戰略需求,實現多學科深度融合,培養複合型、交叉型人才。他認爲,高校要圍繞新工科的新結構、新質量、新理念、新體系、新模式,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滿足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人才需求,承擔起這一曆史重任。

張炜作主旨報告

張炜作題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高質量發展》主旨報告。他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要發揮龍頭作用,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並系統總結了我國高等教育十年來在規模、結構、效益、公平、創新、開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變革。他強調,探索中國式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路徑,要著力堅持五項重大原則,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高校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孫友宏作主旨報告

孫友宏作題爲《資源能源類拔尖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的主旨報告。他立足于國家資源能源安全和“雙碳”的目標,深入分析了新時代對資源能源類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並結合中國地質大學的辦學實踐,闡述了資源能源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思路和舉措。他指出,在拔尖人才培養的探索過程中,中國地質大學注重人才培養的“基礎、路徑、支撐、特色、核心”五要素內在關聯性分析,逐漸形成了“選拔分流機制、貫通培養範式、系統支撐平台、特色實踐模式、創新能力途徑”五位一體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從選拔、培養、平台、實踐到創新的全過程育人成才。

袁亮作主旨報告

袁亮作題爲《安徽理工大學雙特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産教融合、科教融彙、理工醫融合培養高素質人才》主旨報告。他深入分析了發展新質生産力對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提出的新需求,並闡述了雙特色發展安理實踐路徑。他強調,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金字塔”,既要打造一流大學的“塔尖”,還要強化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的“塔身”基礎作用。高校作爲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産力、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的本質和特點,更好肩負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大使命。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作爲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更要發揮對于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爲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王濤作報告

趙乃勤作報告

馬超作報告

申樹欣作報告

唐振鵬主持

鄭家建主持

陳星主持

王世鄂主持

15日下午,圍繞“‘四新’引領,深化改革,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王濤作題爲《“四新”統籌協調發展的內在邏輯》報告。趙乃勤作題爲《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新工科教育探索》報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務處處長馬超作題爲《協和醫學教育的傳承與創新》報告。山東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全國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申樹欣作題爲《新文科建設宏觀態勢與重點任務》報告。深圳大學教務部主任袁磊、江漢大學教務處處長周昕、廣州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塗淵、內蒙古民族大學教務處處長王泰、西安財經大學教務處處長杜延慶展開圓桌交流,福建醫科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楊漸主持。

李翠霞主持

代斌作主旨報告

丁梧秀作主旨報告

郭喜作主旨報告

曾英作主旨報告

郎利影作主旨報告

劉曉武作主旨報告

王新武主持

陳弘作主旨報告

王川作主旨報告

徐建俊作主旨報告

張學理作主旨報告

林剛作主旨報告

楊保成作主旨報告

張建勇作主旨報告

徐迎壽作主旨報告

鄭建民作主旨報告

16日,代斌作題爲《基于國家戰略視角下兵團高校支撐區域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思考》報告。丁梧秀作題爲《應用型本科高校高質量發展探索與實踐》報告。郭喜作題爲《服務兩件大事 打造新質生産力——基于師生共同體的教科産深度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報告。郎利影作題爲《深化産教融合 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新格局》報告。曾英作題爲《地學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成理實踐》報告。劉曉武作題爲《共築人類美好家園願景下 建築科技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報告。陳弘作題爲《審時度勢推動大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型人才與新質生産力》報告。王川作題爲《文旅數智制造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報告。徐建俊作題爲《産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建設職業教育新體系,打造産教融合新平台》報告。林剛作題爲《文化傳承 數字賦能 現代文旅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守正與創新——以揚州新“三把刀”工匠人才培養爲例》報告。張學理作題爲《發展新質生産力,高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粵港澳大灣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與實踐》報告。楊保成作題爲《變革賦能創新:應用型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報告。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建勇作題爲《深化産教融合 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高校服務區域新動能引育的天軟實踐》報告。北京林業大學教務處處長徐迎壽作題爲《加快專業結構優化調整 提升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報告。廣州醫科大學教務處處長鄭建民作題爲《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踐行一流大學使命擔當》報告。

本次活動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有力舉措。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爲,活動爲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展現了高校踐行立德樹人、服務國家戰略的責任擔當。必將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作爲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本次活動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福建醫科大學、中國教育在線、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承辦。來自全國各地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共600余人,圍繞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深度交流與研討。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