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占志啓談“鄉村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九派新聞 2024-03-10 17:27:19

湖北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南依九十裏長港,北靠大峒山,整個村面積10.7平方公裏,村民4098人。走在村裏,青瓦白牆、湖田阡陌,一派山水畫卷。

這裏是全國首批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示範村,十余年間,峒山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進行人居環境整治,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村子也從髒亂差變成了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農村。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九派新聞對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峒山村村委會主任占志啓進行了專訪。

他表示,農村要發展,首先要産業興,他們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式,一步步將村裏的經濟盤活。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以後,村容村貌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湖北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圖/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與占志啓的對話。

【1】在土地上做文章,發展現代農業

九派新聞:請介紹下你們村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占志啓:我算是全程參與見證了峒山村的巨大發展變化,我就從自身經驗講起。我本就是峒山村人,在峒山長大,一直對峒山懷有感情。我在畢業後,做過很長一段時間農副産品收購生意,做得很不錯,也跑過很多地方。

2009年,我回村成爲峒山村8組的小組長,當時村裏基本沒什麽産業,大家都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村裏環境更是髒亂差。直到2013年,我們村還有70%的勞動力在外打工,留守在村裏的很多都是老人和婦女,很多良田撂荒。

農村要發展,首先要産業興。2010年,爲了改變我們村的狀況,村兩委決定成立峒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算依托村裏的肥土地發展生態農業。

農業發展公司和村兩委實行三合一統一管理,目的是想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分散在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來,實行集約化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峒山村村委會主任占志啓。圖/受訪者提供

九派新聞:進行土地流轉的時候,你們是如何調動村民積極性的?

占志啓:當時村兩委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除了給流轉費,還會給村民交醫保,醫保個人部分由農業公司統一交。另外,考上大學的村民家庭還能獲得1000到5000元的獎勵等。

九派新聞:土地集約化以後有什麽好處?

占志啓:集約化以後,我們引進了很多特色農業産業以及先進的灌溉種植技術,統一管理,打造出了200畝葡萄園、蝦稻混養基地等村集體産業。

除了這些村集體産業,我們還引進了外部的市場主體,把部分土地流轉給他們,讓他們來負責經營。這一方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同時還帶動了就業。

目前,我們村已經建成千畝武昌魚基地、百畝櫻花園、十裏水杉林等,打造棲客、雲景、嘉禾等22個生態農業基地,成功創建全國生態農業現代化示範基地。

九派新聞:這些産業是如何引進的?

占志啓:比如蝦稻混養,是我們從省內外學習過來的。2013年之前,我們村主要種一些小麥、棉花、芝麻這些旱地作物,一畝純收入大概只能賺個千把塊錢。

2015年左右,村兩委組織我們出去考察學習蝦稻混養技術。當時我們都覺得小龍蝦怎麽能跟稻谷一起養呢?小龍蝦長大了,不就會把稻子夾斷,當時我們第一反應是這麽想的。

後來我們去考察學習,才發現人家的養殖技術很科學。中間是一塊20畝的水田,種稻子,四周會挖一條兩米深、三米寬的溝,養小龍蝦。水稻開始育秧的時候,就把水溝裏的水位降下去,小龍蝦就全部在溝裏面。

3至6月份,水稻還沒長大成熟,這正是賣蝦的高峰期,等到水稻長大了,蝦就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蝦子幼苗,也夾不動水稻,對水稻産量基本沒有影響。

我們剛開始學習回來,本打算大面積推廣,但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也不願意幹。這時候,村集體流轉田就發揮了作用,我們就開始進行規模化蝦稻混養,結果老百姓一看,這個還挺賺錢的,就一下子推廣開了,很多村民自己也開始養。後來我們村的旱地基本都變成了蝦田。

九派新聞:還有其他例子嗎?

占志啓:除了村集體進行土地流轉,我們村還引入很多市場主體,既有從外面招的商,也有本村村民進行的投資創業,

比如我們村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他在外面創業比較成功,我們就將他引進回村投資創業,他也比較有意願,在我們村投資了一個葡萄園,帶動了不少村民就業。

峒山村一角。圖/受訪者提供

【2】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容村貌大改觀

九派新聞:這些産業對村民收入提升大嗎?

占志啓:我們在招商引資的時候,都會簽訂相關協議,優先保障本村村民就業。以往,村裏沒有産業的時候,可能一家兩口子都在田裏種地,每年也就一萬塊左右的收入,而且還得看天吃飯。

現在,他們一方面可以把土地流轉給這些公司,定期拿到流轉租金,另一方面,還可以和這些農業公司簽訂勞務合同,在家門口務工。

相當于繼續在自己的田裏種地,但是拿固定工資,旱澇保收,還不費勁。比如我們村引進了一個300畝的藜蒿基地,每年給村民發的勞務費都能達到七八十萬,平均每戶每年能夠多賺一萬多。現在,很多村民都回到了村裏,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九派新聞:如何能保持村裏經濟持續發展?

占志啓:我們這個村發展起來不是單靠某一個人,而是一代接著一代幹,2021年我當選村委會主任時,村裏就有幾個産業已經不再適應時代需求了,亟須進行淘汰更新。比如我們村有個400多畝的魚塘,一直經營不善,處于休眠的狀態,我們就需要將其淘汰,引進新産業,才能讓村裏經濟持續發展。

後來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個魚苗育種的農業科技公司,主要進行中高端淡水魚的育種。他們運用一些高科技養殖技術,做了50個魚缸,每個魚缸都有50平,在魚缸裏養魚。他們一個魚缸養的魚就相當于戶外一個5畝的魚塘。

九派新聞:除了經濟發展,村裏還發生了哪些變化?

占志啓:老百姓錢袋子鼓了,村容村貌也隨之發生變化。十幾年前,村裏到處都是髒亂差。我舉一個例子,那時候村裏連個垃圾桶都沒有,大家都把垃圾堆在一起,每天焚燒垃圾的黑煙冒個不停,人居環境十分惡劣。而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垃圾桶,跟城裏一樣,每天早上都有人收。

峒山村一角。圖/受訪者提供

九派新聞:這是如何做到的?

占志啓:一方面,我們村兩委花了大力氣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村裏基本做到雨汙分流、管網入戶,全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100%,生活垃圾轉運覆蓋率達100%。

另一方面,還重在一個“管”字。可能今天我們把村子弄得非常幹淨,但過不了幾個月,沒管好又變成老樣子。我們村專門成立“一約一會五隊”,一約指村規民約,一會指灣組理事會,五隊指移風易俗服務隊、環境衛生服務隊、幫辦代辦服務隊、矛盾調解服務隊、巾帼共建服務隊。

我們有定期的全村評比,環境衛生保持得好的家庭,我們會獎勵洗衣粉、油等,通過這種方式,村民的衛生習慣也得到改善。而對于村裏的一些公共區域,我們還會由專人定崗管理,既保障了公共區域的衛生整潔,又帶動了就業。比如像主幹道旁邊的野草,我們就有專人負責打藥除草,村裏還有衛生服務隊,負責維護公共衛生。

九派新聞:下一步有什麽打算?

占志啓:目前,我們依托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了3A級的峒山旅遊景區,下一步,我們將引導農文旅産業向縱深發展,將鄉村旅遊做大做強,爭取創建4A級景區。其實,這也給我們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如何將農文旅産業融合推向縱深,也是我們目前正在思考的方向。

九派新聞特派記者 陳偉 實習記者 梁緣 李雲澤 北京報道

編輯 武菲菲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0 阅读:9

九派新聞

簡介: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