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焦點效應”反映:孩子的自信心,都是來自家長的反饋

蘭媽談育兒 2024-04-23 21:30:16

文/蘭媽談育兒

我們都希望把孩子養的自信開朗、陽光大氣,可孩子的自信心都是受什麽影響?很多家長都是講不出個所以然

有人說是鼓勵

有人說是先優秀後自信

也有人說性格都是天生的

事實上,蘭媽特別認同心理學上的“焦點效應”,也符合我們今日的主題

所謂的“焦點效應”呢,簡單通俗地理解,就是一個人太看重別人的想法,處處謹小慎微、擔心出醜,以至于讓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受挫

比如,自卑的人穿著剛買的裙子上街,看到有人竊竊私語,都覺得他們是在議論自己

而真實情況呢,那些人根本就不認識你,人群中的一眼,也許是單純的欣賞,也許是簡單的一句八卦,並沒有惡意、也沒有那麽多的“內心戲”

但如果我們因爲那一眼就耿耿于懷,把自己定義得有多麽糟糕,那最後消耗自己能量的,不是別人的議論、而是屬于自己瞧不起自己的自卑心

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焦點效應”:越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對自己越自卑

而我們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孩子的自信心也通常都是來自家長的反饋,不想孩子成長得自卑內向,擺脫“焦點效應”就是當務之急

比如,做好以下四點,就能遠離“焦點效應”幫孩子輕松找回自信的路

01

賦予更多主權

孩子的事由他們自己做決定

一個孩子有沒有“焦點效應”的明顯特征,就是他們有沒有擁有自主感

如果孩子沒有自主感,那他們就生活在沒有自我的怯場環境中,也很容易因爲自卑而焦躁不安

蘭媽家的大女兒,是屬于不喜歡太熱鬧的安靜性格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她是性格內向怕生,也是天生的

可有好幾次觀察發現,只要是家裏誰過生日了,她一看到奶奶掏手機就趕緊躲到一邊

那個時候還覺得她不喜歡拍照,可看到奶奶不是說“沒錄好”、就是說“重新錄”的一面,我突然理解了女兒不願意入鏡的煩躁心理

有一次,因爲天太熱,女兒把我的一件裙子當睡衣,由于肩窄撐不起來,整件裙子也顯得肥大松垮

那天剛好是奶奶過生日,一家人圍著滿桌大餐和蛋糕給她唱生日歌

當時,奶奶也開心地拿出手機拍視頻紀念

手機一轉,拍到女兒穿著松垮睡裙的一幕覺得有失形象

于是,奶奶就語言犀利地說:“這衣服穿著醜死了,趕緊去換一件,這視頻要是拍了發出去,那別人還不得看笑話呀”

結果,女兒一聽“太醜了”,當時就反抗起來,跟奶奶頂嘴說:“一點也不醜”,還倔強地不肯換衣服

那一刻,我看到女兒眼裏的憤怒,還有下不來台的尴尬與焦慮

爲了緩解氣氛,我趕緊從衣櫃裏多找幾件裙子,然後讓女兒自己挑一件換上

這一幕落在衆人的眼裏,大家都覺得我是好脾氣,能夠忍受孩子的倔強和頂嘴

其實呀,這哪裏是好脾氣,只不過是在賦予孩子主權罷了

正如錄視頻講究完美這件事情,在奶奶看來,她錄出高水准的視頻是爲了得到別人的誇獎,這叫做“焦點效應”

而孩子不願意承認自己身上的睡裙太醜,也是渴望被認可的“焦點效應”,孩子越在意某件事,他們就會因爲某件事情越自卑

後來,當我試著把更多主權交給女兒自己做決定後,我發現女兒身上的倔強竟神奇地消失了

至今爲止,我和女兒關系也一直保持得不錯

每天早上上學前會說:“媽媽,拜拜”,然後貼心地幫我關上房門,晚上放學後也會主動打招呼說“媽媽,我回來了”,然後掏出書本開始寫作業…

這就是賦予孩子主權的意義

只有讓孩子做自己的“小主人”,他們才能夠擁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這種當家做主的體驗感也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從而遠離自卑的“焦點效應”

02

唠叨換成聊天

自信孩子都是被“愛”出來的

和幾個媽媽一起聊孩子的性格問題時,有位媽媽說:

“看著吧,十年之後,那些陽光自信的孩子肯定都是養在輕松有愛的家庭氛圍裏,他們就像個小太陽一樣,治愈不開心的人、還能給大家帶來溫暖”

說到這裏,我突然想到單親表姐帶娃嫁給愛情的故事

表姐和表姐夫結婚那年,外甥女佳佳14歲,正是青春期的叛逆階段

表姐夫呢,之前也經曆了一段婚姻,離婚後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生活

大兒子學習成績優異、二兒子懂事體貼,可他們都有些內向,走路喜歡低著頭、走人少的偏僻小路,說話的聲音也很小、不敢擡頭和別人正視

從成長經曆來說,單親表姐帶大的佳佳,和姐夫帶大的兩個兒子,他們的家庭狀況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也就是童年時期沒有擁有一個完整的家,佳佳沒有感受過爸爸的愛,另外兩個兒子也因爲父母離婚缺乏母愛

不同的是,在單親家庭下成長的這三個孩子,佳佳是相對于幸運的

因爲表姐從情感、到物質上都給予了佳佳極大的滿足,即便是叛逆階段,兩個人因爲某些事大吵一架,冷靜過後表姐都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傾聽孩子的內心感受

而表姐夫呢,整天要忙事業、又是男性思維,他總覺得:“男孩子,就應該像男子漢那樣堅強、勇敢、有擔當”,遇到問題也是批評教育、非打即罵

這就是所謂的“焦點效應”,你帶給孩子怎樣的感受,孩子就會成爲什麽樣的人

後來,兩個單親爸媽結婚組成一個家庭後,表姐一躍成爲三孩的媽,面對這三個孩子,本著愛屋及烏的心,大家都相處得很融洽

表姐夫把佳佳當成親生女兒看待,表姐也把那兩個兒子看成自己生的

可每次和佳佳嬉笑打鬧、聊小秘密時,兩個兒子都躲在一旁既羨慕又不敢上前,直到後來混熟後他們才緩緩道來

大兒子說:“阿姨,我好羨慕佳佳,可以跟你像朋友一樣聊天”

小兒子也說:“是呀,我和哥哥從來都不敢跟爸爸聊學習之外的事情,他會罵我們不務正業”

聽完這些,表姐心疼地摟著兩個兒子,讓他們靜靜地感受著母愛,也聊了很多曾經不敢跟爸爸談及的內容

自此,表姐和孩子們的感情更上一層樓,兩個兒子的自卑內向也在愛的滋潤下慢慢被治愈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孩子的性格發展,除了天生的氣質差異之外,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後天環境的影響力

而幫助孩子擺脫自卑內向的快速方法,也是把唠叨換成聊天,聊孩子感興趣的事,聊孩子想聊又不敢聊的事

畢竟,自信的孩子都是被“愛”出來的,一旦他們對父母坦誠相待、交付真心,那自信心也就隨之而來了

03

允許孩子犯錯

保護自尊是找回自信的前提

相信很多家長都發現了,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越批評,他們也會變得越消極、越差勁

小姨的二兒子,今年上大二,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異,唯一的興趣就是打籃球

可小姨卻認爲:“打籃球不能當飯吃”,也在這條興趣路上多有阻攔

讀初二時自己攢錢買籃球被批評“不務正業”,現在讀大學雖然離開了小姨的監督,但也經常因爲一些事被批評得擡不起頭

有一次,在外面打籃球不小心把一個老人碰到了,還賠了兩千塊錢

當時害怕極了,不敢告訴小姨,只能向同學借錢擺平那件事

可2千塊錢,對于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大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大壓力

實在是沒錢還給同學了,表弟只好把這件事情告訴小姨

而小姨得知這件事後,很生氣,當時就狠狠地把孩子批評一頓

後來,表弟放假回家,小姨還專門拿這件事敲打

故意當著人多的面批評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打籃球了,上次打球賠了人家兩千塊錢,你都忘記了嗎”

也就是那一次,表弟每次放假,除了春節都以各種借口拒絕回家

聽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她認識的一位媽媽,有個粗心大意的女兒,每次做什麽事情都拖泥帶水,放學回家也從來都是先玩痛快了再說

剛開始的時候媽媽都是批評教育,可結果卻是越唠叨孩子越拖延,有時候還沒說幾句話就“砰”地關上房門,不再理人了

意識到批評唠叨不起作用,媽媽便開始反思,看到孩子再一次剪紙不寫作業時,也沒有了以往的埋汰抱怨

她幹脆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會換一種方式鼓勵孩子說:“你的想法很獨特,不知道你寫完作業後能不能教教我”

也就是這種被需感,恰恰激起了孩子寫作業的積極性

而媽媽的那句鼓勵話,也包含了三層含義:

首先是尊重,允許孩子犯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其次是暗示,通過剪紙興趣,引導孩子先寫作業、再有興趣愛好

最後就是傳遞有用信息了,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終,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這些也可以看得出,保護孩子自尊心是找回自信的前提,孩子犯了錯最正確的方法也是先接納缺點,然後再陪著孩子一起尋找彌補、可代替的方法

如此,孩子才能擺脫“焦點效應”,在自我變好的路上也可以越來越自信

04

發現不是馴服

盡量把孩子放在擅長的領域

愛默生說:“自信是獲得成功的第一秘訣”

培爾辛也說:“人生最大的損失,除了人格之外,莫過于丟掉自信”

那孩子的成功與優秀,也應該是取決于他的長處發展

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小時候動手能力特別強、也比較有設計感

看到家裏的餐桌太單調,拿起錘子就一頓敲,幾番操作下,桌子變得更穩固,四個桌角也因爲雕刻的花樣變得更有層次、和欣賞性

這種喜歡動手探索、設計創新的思維,也往往遠超其他同齡孩子

就連鄰居家的孩子玩具壞了,他也可以原模照樣地恢複如初

在小朋友的眼裏,男孩就是他們的修理大師,在左鄰右舍的眼裏,大家也覺得男孩很有天賦

可在男孩媽媽看來,這些根本就是淘氣、敗家行爲

看到孩子沉迷于敲打設計,她就把這些定義爲貪玩、腦袋太笨,每天催著孩子去上輔導班,也有做不完的複習題、背不完的重點知識

和老師一對一溝通疑難問題時,男孩的語言表達、和總結能力也是墊底

于是,在自信心嚴重受挫下,他漸漸失去了讀書的興趣,每次回家也總是躲在房間裏不願意出門

直到老師後來上門家訪,看到男孩滿屋的設計作品才爲之驚歎

那一次,老師還特意借走一件作品,第二天在課堂上當衆表揚男孩的創新與設計

伴隨著全場掌聲響起,男孩才算是收到人生中第一次被當衆認可

再後來,在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下,男孩重獲信心,還主動參加了學校很多具有設計感的活動

這就是把孩子放在擅長位置的重要性

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也是一樣,都是在想辦法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不是馴服、讓他們如提線木偶一樣乖乖聽話

還有一個朋友,她的女兒就是屬于那個一寫作業就犯困、一說出去玩就精神百倍的孩子

每次在外面看到漂亮的石頭、好看的樹葉,還有奇形怪狀的東西都會裝在兜裏帶回家研究

用朋友的話來說:“不管你什麽時候去翻她的兜,都不會空手而歸,什麽樹葉呀、石頭呀,還有各種紙片片,簡直是多的沒地方放”

我問她:“那平時都是怎麽處理這些東西的”

朋友卻告訴我:“當然是把它們放在盒子裏收起來了,那可是我女兒唯一感興趣的東西,我若不幫她保護好,那她豈不是更會難過呢”

說罷,還把她女兒用石頭和樹葉做成的手工作品拿給我看,設計感確實很不錯,每一個作品還畫著溫馨的一家三口

看得出,朋友的這個女兒真的很愛她,這一點也絲毫不意外

先不談孩子的學習怎麽樣,光是把孩子放在擅長領域這件事情來看,就是在喚醒、滋養孩子信心

也可以說,只要心中有愛、眼裏有光,那孩子在願意努力、又勤奮好學的情況下,走向優秀都是早晚的事情

而拒絕“焦點效應”,成爲更好的自己,這才是我們培育孩子的初衷,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撫養方式

那麽,關于如何幫孩子快速擺脫自卑內向這件事情,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1 阅读:442

蘭媽談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解析